高校师德师风的文化内涵建设
2018-11-30
一 高校师德师风文化建设的现状
1 个别教师学风不端、师德师风较差
高校教师中存在少数人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特别是一些教师学术风气不正,对教学不负责任,应付了事,教书不育人,自我要求不严,不能为人师表等等;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给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当前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的突出表现是师德师风问题,师资合格不仅仅是业务水平和学历合格,首要的是师德合格。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人格;还有的道德败坏违法乱纪。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长期缺乏系统的师德师风教育。
2 新形势下导致师德师风滑坡的因素增多
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师风的现象屡禁不止。一是高校存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市场。个别教师的角色意识淡化,跳槽、兼职影响部分教师的思想,这是在社会转型期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二是个别教师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师德师风不良的教师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给师德师风建设增加了难度。加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见效慢,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形式化。四是教学规模过大,对新进教师把关不严。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需要大量地招聘教师,只注意教师的数量,而忽视了教师的质量,难免会出现师德师风良莠不齐的现象。
3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状况令人担忧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重教学轻师德师风教育,未将师德师风教育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来抓。二是没有制订师德师风教育方案。师德师风建设目标不明确,教育措施不落实。三是师德师风教育宣传不深入。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部分教师未能以积极姿态自觉接受师德师风教育。四是师德师风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新意,仅作上传下达,人云亦云。
4 部分教师政治信仰缺失,不思进取
一是有的教师意志消沉、敬业奉献精神不强。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得过且过,迟到、早退现象严重,不遵守纪律等。二是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有的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水平差,培养的学生社会综合能力过低。三是政治信仰缺失。对现有教育体制产生动摇,大局意识差。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师德师风建设又是教师队伍最根本的建设。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实践表明,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战略的需要,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关系到民族振兴和国家的未来,高校要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
二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文化内涵
1 强化“以人为本”师德师风文化建设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师德师风文化建设,运用合理手段,满足学生的需要,鼓舞学生的士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大学生有出彩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获得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德师风文化建设。一是尊重大学生的求知需求。教育引导大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大学生还没有真正定型,更需要师长、朋友给予合适的赞许、认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加强师德师风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寻求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完成大学的求知任务。二是尊重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总要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地。在校园内,高校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与学生共同设计未来发展规划。
2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尊重个性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教学中我们不仅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主体,更应把学生看作生命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演”,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才能动起来。落实自主、合作的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正确处理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多给学生一些“赏识”,要适时、适度地表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求知是人间最大的快乐,形成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当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时,我们师生就能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在互动的课堂上师生就能获得共同的成长。
3 让教师在传道授业中闪光出彩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把三尺讲台当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崇高追求,开拓创新,充满活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修炼人格,为人师表,当一个铺路石和守望者,默默无闻地浇灌祖国的幼苗,使之开花结果,光彩夺目;做一颗教育战线的螺丝钉,拧在国家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三 高校师德师风文化内涵建设的路径
搞好师德师风文化内涵建设,必须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坚持扎根中国、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怎样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受教育者获得更多的知识,改变其精神面貌,塑造其美好心灵。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知识,更要具备崇高的师德。高校在师德师风文化建设工作中必须主动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把师德师风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塑造教师高尚人格的系统工程来抓。
1 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充分认识自己所承担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珍惜教师荣誉,提升教师境界,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2 从大学生中汲取师德师风文化建设的智慧和力量
校长和教师,要经常到学生中去,听取青年的呼声和要求,与大学生结对子,明确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师风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根本,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热爱与严格要求并不是相悖的,教育是爱的共鸣,严和慈是辩证统一的。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不行,对学生不严也不行,要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国家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3 强化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文化建设的核心
教师教书育人,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塑造学生灵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求真、求精、求实。人常说身教重于言教,无声胜有声,教师应在处处事事做表率。教师要公平公正,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受到学生的爱戴。教师工作有强烈的示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的感召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师者,人之楷模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既要教学生学好功课,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必须以自己的高尚道德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言必行,行必果,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
4 抓好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文化建设的关键
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既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又要面对学生的未来。教师之间要团结协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具备广泛的爱好和才能。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长远着眼。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动力,要求教师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5 重视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师德师风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决定了加强师德建设必须重视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保护和欣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意识,努力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教为学服务,课堂要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教师要完善自我,与时俱进,力争使自己能够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才能终为人师,而立于不败之地。
高校要成立师德师风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逐步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激励、考核、竞争机制,关心教师工作生活中的需求,不断改善其教书育人的条件。科学地运用激励机制,结合职工年度考核,能者上,庸者下,及时研究解决教师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激发教师岗位成才,促进师德师风文化建设健康发展。领导干部是师德建设的指挥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实践者。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师德规范,才能有威信和感召力,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建设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务部门要对师德师风表现情况进行经常性量化,并作为教师业务考核晋升的主要依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OL].中国政府网,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