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 柳暗花明——浅议初中数学解题中换元法的妙用
2018-11-30江苏省海门市城北初级中学沈善珍
江苏省海门市城北初级中学 沈善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思想越来越受重视,有关换元法的研究和运用也取得突破性发展。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解答一些复杂的因式分解问题常用到换元法,即对结构比较复杂的多项式,如果将其中某些部分看成一个整体,用新字母代替,可以将复杂问题变得明朗化和简单化,在减少多项式的项数,降低多项式结构复杂程度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一、换元法在解决方程问题中的妙用
换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泛,是一种关键的解题技巧。在证明或解答部分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要想找出未知条件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或者显现出隐蔽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通常离不开换元法的辅助。方程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用换元法求解方程是惯用方法之一,可以快速求出正确答案。
例如,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展示题目:已知方程(x2+5x+4)(x2+5x+6)=1,求x的值。解析:在解该方程时,假如采用常规方法去括号分别相乘之后将会得到一个一元四次方程,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显然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求解是相当困难的。而采用换元法时可以设x2+5x+4=y,那么x2+5x+6=y+2,原 方 程 可 以 转 变 成 y(y+2)=1, 即 y2+2y=1,y2+2y+1=1+1,(y+1)2=2,y+1=±,y=-1±。所以得到x2+5x+4=-1+,x2+5x+4=-1-,之后求解将会变得相对简单。同样,在方程=7x-6中,如果直接去分母的话难度较大,将会得到一元高次方程,很难求解,可采用换元法将原方程适当变形,设,则原方程转变成2y2-7y+6=0。
上述案例,运用换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时,能够巧妙避免高次方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解方程的难度,学生利用固有的知识和经验即可轻松求解二元一次方程。学生在应用换元法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换元法给解题与应用带来极大的帮助,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应用换元法解题的兴趣,促进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
二、换元法处理方程组问题中的妙用
方程组属于方程问题中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类型,在初中数学方程组教学中,换元法的主要作用是将计算量变得简便。由于部分方程采用常规方法也能够求出未知数,不过计算量较大,容易出现错误。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指导学生采用换元法将复杂的方程组变得简单化,或者将高次方程组降为低次,从而减少错误现象的出现。
比如,在展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时,教师先罗列方程组:x=2y,x+3y=10;x-2y=6,x+3y=11;2x+3y=7,3x+5y=11;搭配问题:解方程组一般可有几种方法?学生将会回答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追问:最后一个方程组还可以如何解?以此引出用换元法解方程组的教学内容。接着,教师设计方程组:解析:在解答该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采用单参数换元的方法,根据①,设2(x+1)=3(y-1)=6k,得到x=3k-1,y=2k+1,将其代入到②中得到5(3k-2)=3(2k+2)-7,解得k=1,即为x=3×1=3-1=2,y=2×1+1=2+1=3,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2,y=3。之后,组织学生尝试练习解决上述最后一个方程组,当堂练习换元法在解方程组中的应用。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原方程中一个较复杂的代数式,将原方程作简化处理,易于求解,不过需要严格按照设元—换元—求新元—回代—求解—验根的步骤进行。学生在训练与提升过程中,从方法与实践中提升对换元法的理解深度,由内而外地达成对换元法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换元法在因式分解问题中的妙用
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学习起来虽然难度一般,但是涉及的基础性知识较多,包括加减乘除、平方、代数式等,学生需明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间的关系,在探索中进行新旧知识的比较,理解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换元法是进行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深得学生的喜爱与青睐,初中数学教师需指导学生巧妙应用换元法进行因式分解。
在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学时,教师设置题目:分解因式(x2+3x+2)(x2+3x+12)-120。解析:在解答该道题目时,如果先利用乘法公式将原式展开再分解,将会异常困难,直接运用换元法也不太恰当。此时,学生应认真观察着两个式子特征,思考是否可以先分解组合,然后再巧妙应用换元法。解:先把原式分解得到(x+1)(x+2)(x+3)(x+4)-120,为换元法的应用做准备,组合得到[(x+1)(x+4)][(x+2)(x+3)]-120, 即 原 式 =(x2+5x+4)(x2+5x+6)-120。设x2+5x+4=y,则原式=y(y+2)-120=y2+2y-120,分解这一含字母y的二次三项式得到(y+12)(y-10),即(x2+5x+4+12)(x2+5x+4-10),最终结果是(x+6)(x-1)(x2+5x+16)。
针对上述案例,在运用换元法之前需要对原式进行观察和分析,再分解和组合,为后续解题做好铺垫工作,帮助学生消除因式分解的畏难情绪,并掌握更加简便的解题方法。基于现有问题的思考与分析是最好最快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换元法也需要教师学会就地取材、灵活应用。
总之,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独辟蹊径,充分认识到换元法在解题中的妙用,引导学生将换元法灵活运用到解方程、解方程组和因式分解等题目中,组织他们在日常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归纳经验,不断提升他们的解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