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识后拼,“差异”让“新意”发生
——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识字教学的思考

2018-11-30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北校区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部编新意新教材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北校区 王 晨

“先识常用字,后学汉语拼音”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最先让人发现的编排亮点。识字是语文学习的第一关,识字教学既是语文学习的起点,也是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石。而新教材的“差异”也是教师萌发教学“新意”的大好时机。“人生聪明识字始”,在学生刚刚踏入语文学习的时刻,怎样让学生爱上汉字、主动识字,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新教材“蒙以养正”的教学理念?第一单元识字教学的实践引发了下列几点思考。

一、新老对比,“先识后写”的编写新意

当翻开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你会发现:要先认“天”“地”“人”三个常用字,而不是“a”“o”“e”三个拼音。这是新教材在内容上凸现的变化之一,也蕴藏着新教材的“心意”。

(一)化难为简,化枯为趣

传统的一年级语文教学都是以学拼音为主、识字为辅,然而先学拼音比较枯燥,有可能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新教材对识字进度的调整,可以放缓语文学习坡度,减轻刚入学学生的负担和畏难情绪,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体会阅读乐趣。

(二)优学高频字,做好阅读铺垫

新教材在所需识、写的生字选择与排列上,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科学识字。在第一单元中,所有要求学生认识的字,都是生活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口语常用字。而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多是独体字,字形简单、字义分明、方便构字构词。学起来更贴近学生已有的识字积累,为学生阅读做好铺垫。

(三)识字有方法,凸显传统文化

在第一单元的内容中安排了:三字文识字《天地人》,韵语识字《金木水火土》,看图识字《口耳目》,象形识字《日月水火》,对韵识字《对韵歌》。对于刚入学的学生们来说,识字形式的丰富多彩,唤起了他们学习汉字的热情,识字中蕴含的传统蒙学与字理知识,继承、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识字的内容安排,充分展现了新教材的编写新意,但对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静下心来重温课标,学习新教材编写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新教材的独特魅力,才能轻车熟路,达成教学目标。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这为教师的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教法对比,千变万化的教学新意

在教学中,如何变枯燥的识字为学生们愿学、乐学、主动学呢?对于一年级课堂识字教学来说,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识字方式的多元化。把识字带入一个精心呈现的、有趣的、活生生的情境中去,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走向主动识字、拓展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对部编教材第一单元识字教学的课堂进行了探索。

(一)练好备课功夫,尊重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于新教材“教学目标”的定位,是细化每节课教学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现实问题,综合时间、地点、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创造性地制定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进程。在充分尊重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的基础上研读、读懂、读透教材,正确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经过自己的再创造、再处理,让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

(二)练好示范功夫,实施“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新课型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课型定位上做了调整,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增加“ 课外阅读”,共同组成“三位一体”的课型结构。第一单元识字的教学,由于“先识后拼”的特点,在教学时,更要关注教师的示范读。“教读”首先是根据教学目标确立需要教的“知识点”,如:生字读音。在没有拼音拼读的情况下,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范读、反复模仿,来掌握生字读音的准确性。然后才能通过自读,获得实践的机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了“教读”和“自读”的保障,“课外阅读”就能水到渠成。

(三)激发识字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在第一单元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以下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教材优势,营造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

新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设置富有儿童情趣,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形式上儿童喜闻乐见,内容上通俗易懂,图片与文字结合,语调朗朗上口。如在学习《天地人》时,可从《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入手,学生沉醉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学习兴趣浓厚。

2.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认识的事物相结合

比如看图识字《口耳目》一课,学生对于“口”“耳”“目”“手”“足”都有清晰地认识,通过说一说、画一画自己的“口”“耳”“目”“手”“足”,结合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生字。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识字教学

现代教学多媒体的使用,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之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学创设、呈现丰富的教学情境。如教学《天地人》一课时,用动画的形式将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观看汉字的演变,结合甲骨文,理解汉字的意思,并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用身体摆出“天、人”这两个汉字,让静止的生字变得活灵活现、趣味十足。这样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有利于建立汉字之间的联系,形成清晰地认知脉络,减轻记忆难度,让学生走进博大精深的汉字世界。

(四)练好实践功夫,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学不止在课堂中发生,更是发生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使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发现带入课堂学习中,再将课堂的知识反馈于生活。这在新教材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发现生活中出现过的生字等设计。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更多的识“生活中的字”,由“学会生字”变为“会学生字”,产生学习的正迁移。

三、效果对比,仍待解决的困惑与问题

充满“新意”的新教材、千变万化的教学“新意”,也避免不了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困惑与难题。在实施第一单元的识字教学时,就出现了一个客观差异,即学生入学前的识字量差异。学生刚入学的识字量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有的学生常用字基本已经掌握,有的学生还是零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较难关注到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容易出现识字量多的学生重复识字和识字量少的学生跳跃识字的现象,从而拉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尽可能地缩小学生识字量的差异,让每位学生的课堂实用时间增多,使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带领学生探索汉字的奥秘,部编教材对教师和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唯有直面差异,才能让“新意”发生。

[1]余琴.浅析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教材特点与教学建议[J].小学语文教师杂志,2017(8).

[2]娄屹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提前识字”的编写新意与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10):10~11.

[3]何捷.部编教材“教读”课型变革的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6(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部编新意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课《不一样的你我他》第一课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一点新意,一点乐趣
科学、合理、创新使用“部编”教材之我见
大还是小?
经典款也能穿出新意
必具独特新意方为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