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也要学会换角度看问题
2018-11-30曹华江苏海安大公镇中心小学
曹华 (江苏海安大公镇中心小学)
进入3月份,新的学期又开学了!老师们又重新投入了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紧张、忙碌,然而面对大量的改不完的作业,想想班上还有那几个让人不省心的调皮捣蛋的学生……一些老师会多少表现出对假期的“不舍”和对开学的“恐惧”。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天气热得受不了,身边只有不会讲英语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没有人可谈天。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然而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她懂了,于是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尔马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美景。
面对即将开始的教育教学生活,如果我们老师也能像故事中的主人翁一样,换个角度看过去,主动改变自己,会是怎么样呢?
老师遭遇每日没完没了的让人心烦的作业批改任务。说是学生多也好,说是上级管理得紧也罢。大概没有多少老师去反思自己本身的原因,事实上不管是出于应考,还是担忧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习惯于题海战术,大量反复地让学生重复练习,才是作业多的根源。这些味如嚼蜡的重复多遍,不仅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学生也烦,对待作业的认真程度不够,使得作业的正确率降低。假如老师改变观念,作业强调精细化,对待作业不要拿个试题集就布置,最好预先认真做些负责任的筛选,留下那些难度适宜,贴合当天教学实际的作业,要坚决摒弃用大量的题目来“围剿”知识点的做法,强调布置题目的针对性。如果工作再做得细致一些,能做到因不同学生的学情而分类布置,甚至因具体的人而下达,熟练掌握了的学生不布置,有缺项的学生精准少布置,这样“磨刀不误砍柴工”,不是既达成了教学效果,又解放了自己吗?
班上难免总有那么几个调皮孩子,有时让人头疼不已,这些孩子只不过有个性抑或是自控力差些而已。对这些特别的孩子,老师如能注意精准管理,巧妙管理。譬如,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与其亲近。孩子聪颖,也特别的调皮,有幼稚、天真抑或反叛的思维,有时还会给你来点“想不到”。可是,孩子们有时在特定条件下“顽皮”心理的爆发,是由于心理的不成熟,所选择的方法常常不当。这时,如果老师能换位思考恰当地处置,孩子一定会在感恩中成为你的“忠实信徒”。我在学生时代,曾根据乡言的谐音给老师取绰号,在一次“肆无忌惮”的公然喊叫时不巧被他听到,那种尴尬和恐惧真是无以言表。可老师不但没有怪罪,反而是笑着当着大家的面机智化解了。正因为他的宽容爱护,使我特别真诚地感谢他的理解,从此后他的话成了我的“圣旨”,我是言听计从,到现在我都常常思念他。然而如果老师对调皮孩子总是喜欢孤立他、批评他、指责他,长期如此,孩子不与老师作对才是怪事呢!注意发现调皮孩子的亮点,蹲下身来,以朋友的姿态与他相处,对他们的优点巧妙加以利用,兴许他还会成为老师管理最得力的臂膀。
按说现在老师的地位是提高了,但来自社会的、学生家庭的“高要求”,学校的、上级管理部门的“高目标”,大的法规、小的条文的“多种制约”……想着就让不少老师有那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虽然“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追求更高、更强才是积极的人生观,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更应该视之为第一生命。但是“真理多走一步就是谬误”,对这些如影随形的压力,我们若是还钻进完美的死胡同,怎能不感到窒息,不感到惧怕?尼采说“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更完美。”如果用尼采的“求半”之心对待,以“半”为尺度,以“半”为底线来追求适度,那岂不是很智慧?老师这样做了,定能发现那一份独特的美以及难得的轻松与惬意。
教育工作是特殊的,教师是特殊的工作者。同一所学校,老师的知识水平应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却往往会造成教育效果的很大差异。一般,积极的教育心态容易使教育成功,消极的教育心态必导致教育失败。老师们,心态决定一切,换个角度看过去,迎接你的必定是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