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2018-11-30古梦雪三江学院

教书育人 2018年30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思政

古梦雪 (三江学院)

一 S学院思政课建设历程与现状

(一)教师管理机制

S学院的思政课实施机构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首先,初创期。在建校伊始,学校就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实施“大学工”战略,将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的思政教研室(科级建制)设置在学生工作部。以辅导员队伍授课为主,辅以若干名外聘兼职教师。其次,发展期。经历了十余年的探索,S学院成功建设了一支“双师型队伍”,即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合二为一,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并为辅导员发展找寻到了新的出口。在这期间,由思政教研室提升为社科部(副处级建制),另外承担了心理方面的相关课程。第三,转型期。2014年12月整合了思政课、军事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等教学资源,脱离学工部序列,聘任知名专家担任领导,成立了民办高校第一所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处级建制),正式成为二级教学单位。承担全校本科生4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除此之外,还有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与择业技巧等公共必修课程教学任务。

(二)师资队伍结构

S学院思政课教师专职数量为8人,兼职教师为37人,校内兼职教师29名(多来自辅导员队伍,小部分来自行政岗位),校外兼职8名(注:因教学任务变化等因素,兼职教师数量每个学期有变动)。在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下31名;40岁~60岁12名;60岁以上2名。在职称结构上,教授3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1名;讲师(助理研究员)31名。学历结构,博士研究生学历3名,硕士研究生学历31名,本科生11名。

学院成立以来,多措并举,学校高度重视,在经费上予以保障;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断注重博士的引进和培养,新进教师最低为硕士。在科研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实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在教学资源方面,建设有马克思学院资料室,以及微课、慕课等制作场所。在学术交流方面,派遣专兼职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与交流,并于2017年12月举办了全国首届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研讨会。

二 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的不足

(一)学科建设水平较低

虽然S学院成立了全国民办高校第一所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但应认识到,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学科建设水平比较低,尚未建成本科专业,还停留于仅仅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的初步阶段。在科研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缺乏层次高、质量好、影响力大的课题或者论文成果,横向项目更是尚未实现零额突破,难以对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二)教学政治性功能缺失

思政课的首要属性是政治性,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导向,实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在S学院对11位教师听课过程中,9位教师在授课中忽略了思政课政治属性的功能,常以琐碎化方式呈现出心灵鸡汤、生活琐事、新闻评论等杂乱无章的状态,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另外,在和部分学生访谈时了解到,个别外聘思政课教师在上课时曾经表达出对当前医疗、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强烈抱怨,时常引用相关负面新闻作为教学案例。这种在价值观上对学生的误导,已经触碰了思政课教学规范的底线,必须坚决杜绝。

(三)教师能力参差不齐

从S学院思政课教师的学历、职称以及年龄等方面可以看出,以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中级职称为主,缺乏中年骨干教师,这与S学院建校时间不长有一定的关系。在进一步的调研中得知,有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只有22名。部分来自辅导员队伍的教师表示,对于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而言,他们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主要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大量的繁琐事务性工作,备课工作可有可无,“即使很多基本原理自己都没搞懂,到时候只要注意跳过去就行了,学生根本不在意”。有些教师的教学能力很突出,讲授课程学理性很强,还有5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微课比赛。在科研方面能力的差异体现得更为明显,有19名教师从未发表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论文,27名教师从未申报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有3名教师考取在职博士,8名教师成功申报了省级以上资助项目。

(四)职业认同感不强

在访谈中,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流露出“思政课可有可无”的情绪,说明当前思政课在S学院并未提升到应有地位,学校未能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做好顶层设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强,缺乏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有8名教师在访谈中提及“不好意思和亲人朋友说我在S学院教的思政课”,有26名教师表示上课是“为了评职称”,尤其在校内的兼职教师,这种想法更为普遍。还有2名教师提到“思政课被学校领导轻视,被专业课教师轻视,被学生忽视”。较弱的职业认同感带来的后果就是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管理等不关心,只是为了完成规定课时任务。在访谈的18名学生中,11名学生反映“老师对于玩手机、睡觉、聊天等几乎不怎么管”,24名学生讲“老师基本是读课件或者讲稿”。

(五)教师队伍不稳定

长期以来,因为办学体制、经济待遇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等原因,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稳定程度不高,人才流动相对频繁。相对而言,S学院的总体待遇较高,加之位于省会城市,教师队伍尚属稳定。新时代出现新问题,在走访中得知,很多教师表示经济待遇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他们更看重个人发展和学校设施。随着各个高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对于思政课教师尤其是拥有副高以上或者博士学历的需求日益增加。S学院自2017年至今,在专职教师中已有3名副高职称、博士学历的教师离职,到省内公办高校执教。校兼职教师在职称评定后或者岗位调整等原因,已经有11位教师离开了思政课教师队伍。校外兼职教师因为自身原因(年龄、交通等方面)和S学院经济待遇未曾调整(课时费)等原因,有4名副高以上教师离开了教学队伍。在和教务秘书交流中得知,这些教师的离职导致教学工作非常被动,必须临时调整教学安排,给教学运行的稳定性造成了极大波动。

(六)考核和激励体系不科学

目前,S学院针对思政课教师考核尚未形成有效体系,仅仅是着眼于课时任务的分配。对于专职教师,在完成规定课时量之后,在学科建设、科研、社会实践方面并无任何考核要求,若超过规定课时量后的课程,可以获得额外课时费。对于校内兼职教师,一般课时量在每周1~2次课,并且按照30元每节课获取课时费,但要承担课程建设、考试等相关事务。对于校外兼职教师管理更为松散,并未明确职责。作为聘任方,S学院对这支队伍也没有长期的规划。

三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学科建设,提升课程质量

学科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学科自从2005年被单独设立为法学门类下的独立一级学科后,已经经过了13年的历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撑服务,从而理顺了二者的关系。没有强大的学科建设平台支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坚强阵地,要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人才、职业发展、经费保障等方面重点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发展、优势发展和优质发展。加大人才引进,挖掘现有资源,推进研究平台和研究基地的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理论成果。

(二)恪守政治性本色,丰富理论内涵

恪守思政课的政治性本色,提升自身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学习好、研究好、阐释好、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用正确价值观引领青年大学生。注重对教师的培训,拓展渠道,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修班或者学术论坛,提升理论层次。思政课教师知识结构必须与时俱进,“只有从时代的变化与学生的需求实际出发,抓住经济社会变革与大学生思想行为之间的关系,把培养人才的目标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引起思想共鸣,并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增强职业认同,坚定职业信念

马克思认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在高等教育中,不仅要以生为本,也要以师为本。深刻认识思政课教师的光荣使命和重要意义,坚定理想信念和职业操守,深入推进教学改革,适应新时代教育对象的转化,及时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教育广大学生尊重教师。尊师重教能够进一步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感,深刻领悟职业道德的本质内涵,在坚守中寻求出路,在努力中成就事业。教学科研两条路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共建教学团队,形成一致合力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准入标准,要求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以课程和研究方向为基础,打造一批结构合理、兴趣相符的教学团队,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以团队的力量着眼长远发展。在理论授课、社会实践、项目申报、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一定优势,形成合力,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利于思政课教师的个人发展。

(五)合理制定指标,实现科学发展

分类分层制定不同考核体系,对于专职教师和校内兼职、校外兼职教师要有所区别。在课时量之外,细化职责,如项目申报、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实践基地建设、地方智库建设等方面有明确规定。考评指标的设置要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参考同类高校指标体系。在考评体系的结果导向上体现出人文关怀,注重对教师的激励,提升其归属感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