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研究
2018-11-30宋大伟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
宋大伟 (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过渡到大众教育,90%的高考生进入大学已经基本实现,与此同时毕业生人数也从过去的几十万人到现在的千万人。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工作无忧到自营职业的转变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国家、社会和高校的高度关注,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在社会和高校的推动下,部分毕业生铤而走险,在就业过程中虚造简历,违约造假,虚假就业[1]。
一 大学生诚信状况及意义
现代经济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高速运转的基础,是市场主体之间建立牢固伙伴关系的前提,也是市场主体树立品牌和企业形象的基石。现代经济社会,诚信不再是个抽象的概念,它带给企业无形的资产,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缺少资金,可以通过贷款融资解决,缺少员工可以通过招聘解决,但信用缺失,则一定会被市场抛弃[2]。
近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和择业过程中,忽视了诚信原则、自毁长城、欺诈、任意违约、伪造身份、捏造成就等。诚信为基础的就业市场受到损害,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不诚实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行。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经济建设的主体,民族复兴的主力,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形象和自我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道德建设水平,还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其诚信状况关系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成败。
二 就业过程中不诚信的因素
(一)诚信氛围的缺失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物质至上理论频出,诚信变得极度脆弱,打开电视,搜寻网络,坑蒙诈骗屡屡发生,假冒伪劣、盗版侵权比比皆是,制假贩假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学校不是象牙塔,它会受到来自社会各种影响,它是社会的缩影,在这种诚信缺失的大环境和在金钱至上的环境影响小,高校毕业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3]。
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无法可依,执法不严,使得失信者没有得到处罚,守信者权益没有获得保护。诚信问题在危害大学生的同时,也在通过一个个失信事件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大学生学会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如何“生存发展”。此种状况造成部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道德上唯利是图,表现出经济上急功近利,鼠目寸光。
(二)诚信教育的缺少
高校评估工作中,就业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部分高校为了追求高就业率,对学生毕业推荐表的虚假信息,往往采取默认的态度。甚至部分高校为了方便学生就业,在推荐材料上毫无原则地使用溢美之词。有些学校邀请的所谓的“职业指导专家”,在宣讲的时候也会暗示学生在就业简历中编制虚假的实习经验和不实身份。部分高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对不诚信的默许甚至纵容是造成失信现象泛滥的原因之一[4]。
(三)用人单位诚信缺失
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供过于求,有些雇主在主动的情况下,忽视求职者的利益,签署没有法律保障的就业合同,然后通过种种手段迫使毕业生违约,缴纳违约金。部分单位通过虚假的工资福利,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式招揽毕业生,造成毕业生错过就业期。更有甚者,个别用人单位通过递交毕业作品,毕业论文等方式,“盘剥”“盗窃”“侵占”毕业生的劳动成果,使得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四)大学生自身原因
诚信是一种内在品质,是长期建立起来的一种优良品格,是一种内在的素养。部分学生因自身修养过低,就业价值取向偏颇、世界观不成熟和个人性格等问题,社会负面信息的冲击,很容易冲动下做出不守信用、不负责任之行为。
1 就业时间紧迫
高校毕业生就业时间相对集中且短暂,只有半年实习期,甚至只有一两个月。就业信息大部分来自辅导员老师或招聘网站,渠道基本来自通过校园、本地招聘会和招聘网站,毕业季的学生忙于毕业材料的整理,忙于毕业论文的修改,各种招考笔试面试,参加企业招聘宣讲会,毕业期间事务繁多但时间精力有限。与此同时高校就业工作的需要,学生离校前需要完成签约工作。为了能够顺利毕业,他们往往先签约,待有了更好、更有前途的单位又重新签约,从而造成违约事件屡屡发生。
2 职业规划不足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和家长对自己的过高期盼,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或选择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签约时候很少会考虑岗位是否适合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未来的职业前景,签署就业单位,仅仅是因为单位工资高。到岗工作才发现岗位不适合自己,只能违约跳槽,寻找新的企业,新的就业岗位。
3 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签约的毕业生对他们与雇主签订的协议漠不关心,再加上骑驴找马观念的流行,很多人认为先找个工作干着,有了好的再跳槽,违约不断。而对于违约,他们也只是考虑到违约只是违约金的问题,很少考虑到签约就是一份承诺,不仅仅是违约金的问题,而是诚信问题,也很少考虑到对工作的企业带来的损失。
三 就业市场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大学毕业生诚信缺失
1 制作虚假简历
简历是选拔毕业生的重要依据,部分毕业生引起企业的注意和关注,获取入职机会,伪造虚假的招聘材料,编造虚假的大学经历,以此增加自己的分量[5]。编造虚高的学习成绩,编写虚假的工作经历,伪造证书,“虚拟”身份,同一年同专业毕业学生,多人成为学生会主席、团副、社团负责人等。有人甚至剽窃同学的考研成果,复制同学的奖状,堂而皇之地交给用人企业。
2 面试时弄虚作假
就业市场人数增加,但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有限,每年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名额有限。紧俏的职位,庞大的报名数量,会给求职者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导致求职时沉重的心理负担,面试时的心理压力。为了避免在面试中失去机会,许多毕业生往往没有如实回答、夸大其词、捏造、隐瞒不利信息或对单位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计划。
3 多处签约,择优而定
招聘面试,签约时候,大学毕业生往往同时与几个雇主签订协议,“一房多卖”“一女多嫁”等等。这种行为不仅给用人单位的就业计划带来不便,而且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
4 不履行承诺,不到签约单位报到
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前寻找到合适工作,同时签订就业协议,这不仅是毕业生本人的期望,也是他们的家庭和学校的期望。毕业生离校入职,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履行协议,只要按协议约定,办理有关手续,如赔偿销毁合同金,向签约单位解释已经录取研究生签约单位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上,很多毕业生害怕支付违约金,或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既不办理有关手续,也不向承包单位报告,甚至根本不通知订约单位,使用人单位暂时难以处理[6]。
(二)企业方弄虚作假
1 虚假招聘
用人单位常年虚设岗位,只收简历从不面试,或者面试只走过场,招而不聘;有一些企业招聘时,提供高薪待遇,但是要求面试者先买他们的产品出去推销,限定时间推销完了就回来复试,免费推销;有些单位以储备干部为名,设置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试用期,把大学生当成“免费劳动力”“廉价劳动力”,期满结束,立刻给予辞退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骗局。
2 用工欺诈
用人单位在地位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采用欺瞒手段或误导性语言,促使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约时候递交保证金、培训费用、服装费和高价住宿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刚毕业大学生不谙世事,缺乏社会经验,对于某些单位口头承诺的高薪高资深信不疑,把签了名的空白协议书寄给用人单位任由他们填写,等到发现这些单位的实力、员工待遇、薪资水平和未来前途和最初的承诺天壤之别,或者劳动合同与口头承诺相差甚远的时候,方知“上当受骗”,违约也就难免。
四 就业诚信缺失问题的危害
(一)就业环境受到影响,危害社会道德建设
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原则。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就业市场,若信用缺失,市场经济的道德核心受到严重破坏,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进而降低或动摇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7]。
用人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的虚假宣传,签约后的无辜违约,一方面造成毕业生错失良好企业,错过招聘黄金期,造成人才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因周围同学全部就业,家庭父母的期盼,个人对工作赚钱的强烈愿望,上述因素都会对毕业生造成极大的压力,毕业生很容易走向极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影响学校名声,给就业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就学校而言,毕业生的违约行为会给高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企业方会将毕业生的违约行为与大学教育联系,从而降低企业方对高校的良好印象。长久以往,企业方对学校推荐的学生能力产生怀疑,对学校的教育、学生的道德水平产生疑问,进而不在招纳该校毕业生。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旦毕业生违约,用人单位几年内都不愿意去学校选拔毕业生,导致未来毕业生不能或很难从事企业工作。
高校良好的声誉,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良好的印象,对于高校的发展和学生未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会有利于学生更容易获得优质岗位,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人才需求是毕业生择业成功的前提,学校声誉受损,社会影响力降低,企业对高校教育的不信任,势必对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增加企业招聘成本,降低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
基于市场规律的就业政策可以促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良好的匹配,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高校作用,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节约社会经济活动的成本。市场规律是建立在诚信的前提之上,在诚信缺失的市场环境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确认双方的真实性,造成就业资本大量良妃。据不完全调查,一个企业在招聘一个员工需要投入三到五万,而一个员工需要独当一面,为企业带来利润,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试想,企业招聘人员场次增加,试用期延长,双方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可想而知是多么巨大。
五 做好诚信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工作
首先,改变以往高校的诚信教育单纯注重教育本身,而忽视教育过程和结果考核,做到知行合一。其次,改变传统的诚信教育的模式,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方面,大力引进社会资源,有专门的机构现身说法,一个活生生的案例抢过千万次的说教。
在高校增加《现代征信学》,《征信知识百问》等征信的选修必修课程,结合网络借贷,支付宝的蚂蚁体系等现代的征信表现方式,在广大学生中传播征信的概念,诚信的理念。
(二)加强高校诚信监督机制
高校引入诚信机制,构建规范的诚信运行评价机制,确保诚信行为的有效开展。通过建立强有力的道德约束惩罚机制,如实记录和考核学生平时的诚信,建立学生的信用档案,对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处罚。失信问题的解决方法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教育,必须要有非常有效的惩罚措施。
(三)严格审核高校毕业生的毕业材料
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和就业指导机构,授业解惑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同时加强学生就业形势介绍、择业观念教育、劳动就业政策、岗位选择和职业规划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校方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起着中介的作用,严格把好关,做好管理、监督的职责,确保学生信息真实,严格审核用人单位信息。
(四)加强法制建设,确保守信者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
大学生就业市场改革探索阶段,政策法规不规范,部门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到位,政策实施不到位。毕业生违约,用人单位欺诈和违约行为同时存在,在法律领域,个人信用评估制度还没有完善到位,处罚机制不够明显,缺乏法律依据。
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加快征信诚信等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评级机制。守信者给予鼓励表彰,给予宣传,失信者给予曝光,给予批评,让失信者知道信用丢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完善就业市场中监督机制,使守信者得到保护,而失信者得到相应的惩罚。
重塑大学生诚信,培养健康市场主体,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基石,就业诚信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生力量,他们应该成为优良传统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使诚信的良好文化传统在新时期得到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