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立场的区域创设初探
——以“锯锯钉钉厂”为例
2018-11-30于小燕
文 于小燕 申 昕
区域创设是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中的重要组成,是促进幼儿游戏水平提升的必要手段。对照课程游戏化项目中提出的要在游戏中重新认识儿童,从“幼儿是一个无知无能等待教育的容器”转变为“幼儿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我们开始不断地在实践和研讨中寻找突破口。
研讨一:对照“幼儿为主”的理念,班级空间该由谁来规划?要创设哪些区域该由谁来决定?
我们的认识:虽然我们有“幼儿为主”的意识,但仍往往习惯于在固定的区域,按定势思维做空间规划。幼儿作为班级的主人,要提供给他们机会,倾听他们的想法,支持他们的兴趣需求,给予他们自主创设的空间。
研讨二:自主创设的区域从哪里来?具体怎么创设?
我们的认识:自主创设区域的想法可从与幼儿的讨论中来,从老师的观察、发现中来,也能从班级进行的活动中生成,可以独立开设也可以与原有区域进行整合,可以是永久性区域也可以是阶段性区域。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老师们在班级开始了尝试,下面以我园“锯锯钉钉厂”的创设为例,具体分析基于幼儿的立场的区域创设初探。
一、大(5)班有木工区啦
新学期,孩子们对假期看到的阳山木工坊兴味尤浓,聚在一起讨论,苏苏兴奋地说:“放假时我去了‘田园东方’,看见了许多用木头做的动物。”芮芮凑过来:“有木头做的大象,我还坐上去玩了呢!”熙熙卖着关子说:“你们看到的都是别人做的东西,我还进去做了小椅子呢!”大家都被熙熙的话吸引了。
芮芮提议:“我们也用木头做东西,开个木工区吧!”老师问:“创设木工区要用哪些材料和工具呢?”“需要很多的木头。”“要有榔头和钉子。”“还要锯子。”“还要长尺子。”
很快,孩子们带来了钉子、木片、榔头、锤子、木桩等,并相互介绍带来的工具和材料,大家的兴趣更浓了。
创设什么区?区域中要投放哪些材料工具?不是由教师简单决定,然后让幼儿绞尽脑汁去准备的。从决定创设木工区的那一刻开始,幼儿就积极投入,成为木工区的共同创设者。木工区的创设已经开始,该如何支持与推进?教师们对照区域创设的要素,结合儿童的经验和兴趣,制定了区域创设的初步计划。
二、厂牌诞生记
孩子们非常喜欢到木工区玩,芮芮提出要给木工区取个好听的名字,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木工建造厂”“木工修理厂”“木工作品厂”“锯锯钉钉厂”……孩子们分组讨论介绍,还进行了现场投票,最后“锯锯钉钉厂”以最高票数当选。
老师问:“有了厂名,要不要一个厂牌啊?”
“要!”有好几名幼儿自告奋勇报名做厂牌,他们商量讨论、自主设计,设计图改了又改;他们分工合作、巧思妙想,厂牌从方的到圆的最后再回到方的;他们自信地制作、坚持到底。在大家连续三天的共同努力下,“锯锯钉钉厂”的厂牌闪亮登场!
厂牌虽有些稚拙,略显粗糙,但因为它来源于幼儿,真正调动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这远比老师做个区域牌挂在那里更真实,更具幼儿视角。教师也捕捉到了更多属于幼儿的“故事”,传递出了更多欣赏、支持、鼓励!
“锯锯钉钉厂”正式开工了,但孩子们发现这里的材料还是太少了。老师问:“‘锯锯钉钉厂’还需要什么?”大家纷纷说出了想要的材料,而且很多孩子都踊跃地说可以想办法收集材料。老师又追问:“怎样才能知道需要哪些材料,从而方便大家收集呢?”经过商量,大家决定设立一个需求记录栏,把需要的东西画下来,再设立一个材料收集区,大家及时将需要的东西画下来,能收集到的人进行任务认领,带来材料之后做好记录。
于是,每周一早上入园时孩子们经常带着各种材料走进幼儿园,家长们也纷纷参与了进来。源源妈妈说:“老师,昨天我们源源一回家就嚷着要上山,要去采松果,拣树枝,你们锯锯钉钉厂还要什么?我们去找。”多多奶奶也说:“老师,我们带的这个树枝够吗?”
三、我们的约定
随着材料和工具的增多,“锯锯钉钉厂”的材料收归成了问题。孩子们吵吵嚷嚷:“材料丢得地上到处都是!”“收得太慢了!”“欢欢把钉子钉到桌子上了。”
“这么多问题该怎么办呢?”“跟其他区域一样定规则。”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发表看法。
“钉子要钉在木头上。”“玩之前要先戴好眼镜和手套。”“把小材料放在小白盒里。”“工具用好了要放回原处。”……孩子们讨论商量出了一些约定,并画了出来,挂在了墙上,“锯锯钉钉厂”的嘈杂声和相互干扰的行为也越来越少了,孩子在游戏中也更专注了。
四、钉子又弯了
连续好几天,老师都注意到,孩子们钉钉子的时候容易把钉子钉弯。孩子倒是挺投入的,但天天这样玩能行吗?要不要提升一下他们的技能?此时,老师有些犹豫:直接教孩子技能,怕孩子被老师牵着走;不教,又担心孩子一直这样重复着简单的错误。于是他把问题带到了年级组教研会,大家一致认为再等等,看看孩子们的反应。
这天,苏苏要做凳子。可在钉凳脚的时候,好几根钉子都被敲弯了,他琢磨一会儿后,找来好朋友帮忙扶着钉子,才将钉子直直地钉进去。
游戏回顾时,苏苏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是怎样钉好凳脚的,可是话锋一转,又无奈地说:“我不喜欢这几根弯钉子。”大家也发现凳面上有弯钉子,都说这样容易勾到裤子。
眼看介入的时机来了,老师问:“你们钉东西的时候,钉子会弯吗?”大家纷纷表示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老师又问:“钉子弯了怎么办呢?”有的孩子说:“可以把弯钉子敲直。”有的说:“可以拔掉重新钉。”还有的说:“我试过用羊角锤拔钉子。”大家决定将这些问题和想法都记录下来,并试一试。从解决弯钉子开始,后面又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木板一直移来移去,锯子锯着锯着就会歪掉,虎台钳总是晃、夹不紧……孩子们不断把问题和想法记录下来,“锯锯钉钉厂”自然而然有了一块“问题墙和方法墙”。在分享讨论中,在操作实践中,更多的工具使用方法被发现,幼儿的技能也越来越娴熟。
从材料工具的不断丰富到约定的形成,再到一个个问题的出现和解决,幼儿一直积极投入。老师没有按照经验直接提供材料,但师幼根据需要共同收集了材料;这里没有成人制定的规则,但有幼儿自己的约定;这里没有老师对区域环境的美化布置,但有幼儿的思考与记录;这里没有按部就班的教,但有儿童探索工具、解决问题的痕迹……
五、由方轮子汽车引发的创意车展
旋旋一脸骄傲地举着他制作的小汽车:“看!这是我的方轮子汽车,轮子不是滚的,是平移的,速度更快。”旋旋的方轮子汽车一下子在班级里掀起了做创意汽车的旋风,老师也给孩子们欣赏了各种各样车的图片。
孩子们画、锯、粘、钉、敲……各具特色、充满创意的汽车陆续出厂了。孩子们讨论制作过程、分享作品……都沉浸在制造汽车的快乐里。
孩子们对汽车的热情不减,制作的车也各有特色。“毕业典礼的时候,让爸爸妈妈来参加我们的创意车展吧!”
毕业典礼当天,家长们参与了活动,孩子们自信地介绍自己的作品,还请家长做助手帮忙选材料和工具。家长们不禁感叹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锯锯钉钉厂”的故事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并对创设该区域的过程和幼儿获得的发展及时进行了总结反思,梳理了区域创设的脉络图,进行了学习价值分析,同时展开了新的研讨。
研讨一:“锯锯钉钉厂”的尝试是否符合“以儿童为本”的理念?
我们的认识:“锯锯钉钉厂”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定势思维,视儿童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儿童的体验为中心,从而满足了儿童与空间、材料、他人主动发生互动的需要,支持了他们的深入学习与发展。
研讨二:区域创设首先要考虑什么?
我们的认识:区域创设时要告别以实用主义、美观主义为主的观念,首先要考虑区域创设与课程理念的关系、与课程实施之间的关系。把主动权交给儿童,让可供儿童自主使用的空间变大、有效互动的材料变多,才能激发其更丰富多样的学习,促进其多元经验的获得。
研讨三:区域创设中强调的是什么?
我们的认识:区域不仅仅是主题活动的延展,也能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通过与其他活动的融合,使学习更加深入有效;区域创设不是固定单一的,是有多元创设途径的;区域创设不是静止的,是变动的;区域游戏不是让幼儿玩“老师的游戏”,而是玩属于自己的游戏;区域更是丰富、多感官参与的,是在儿童、教师、家长共同体的互动中建设而成的。
“锯锯钉钉厂”的创设是一次基于儿童立场的区域创设初探。在探究研讨的过程中,老师们从理念到行动的距离又近了,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继续不断改造,努力做有准备的教师,视儿童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儿童一起创设更适宜有效的环境,促进儿童向更高水平发展!
(江苏省无锡市立人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美]朱莉·布拉德.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虞永平,张斌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美]黛安·翠斯特·道治,劳拉·柯克,凯特·海洛曼.幼儿园创造性课程[M].吕素美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