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酒局不一般
2018-11-30
亲朋好友相聚、商务应酬、红事白事、逢年过节等场合,我们总是要通过喝酒来渲染氛围。那么古人喝酒又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呢?在古代,大多数人也都爱喝上几杯,就连雍容华贵的后妃们也爱饮酒。可这皇后醉酒,却一不小心把自己送进了冷宫……
因爱喝酒当上皇太后
北宋时期,宋哲宗有一个孟皇后,特别能喝酒,而且特别爱喝烈酒。宋哲宗并不讨厌她喝酒,还允许她自己酿酒。只是有一回,她喝酒太多,发了酒疯,乱打宫女,把哲宗惹恼了,把她打入了冷宫。后来北宋灭亡,那些有名分的后妃都成了金兵俘虏,只有她身在冷宫,躲过一劫,辗转逃出开封,逃到江南,成了新成立的南宋小朝廷的皇太后。
从辈分上讲,这位孟皇后只是宋高宗的伯母。可是南宋立国时,宋哲宗和宋徽宗的嫔妃(包括宋高宗的亲生母亲)早已被掳到金国,除了这位伯母,宋高宗再也没有别的女性长辈了,不拿她当皇太后,又让谁来当呢?
话说孟皇后成了皇太后以后,喝酒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高宗尊称她“太母”,并对大臣们说:太母喜欢喝酒,朕认为浙江的酒度数太高,让人酿造低度酒给她喝,她不愿意,宁肯自己掏腰包去买。宋高宗的意思是夸她很守本分,花自己钱买酒喝,不愿给朝廷增加负担。
孟皇后活了六十岁,得以善终。她死后十几年,宋高宗和金国议和,派人从金国接回了自己的亲妈韦太后。巧合的是,韦太后也特爱喝酒,与高宗见面时痛哭流涕,说自己很久没有尝到家乡酒了。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宋高宗命令“临安府每月供奉皇太后法酒一石五斗,法糯酒一石”。“法酒”是按宫廷秘方酿造的高粱酒,“法糯酒”是按宫廷秘方酿造的糯米酒,两样酒加起来二十五斗,重约二三百斤。
现存的宋话本《三现身》《错认尸》《西湖三塔记》《郑节使立功神臂弓》等故事中都有女人喝酒的情节:媒婆说媒时喝酒,夫妻夜话时喝酒,主人中秋赏月赏给丫鬟们几瓶酒,女孩子过七夕时请闺蜜一起喝酒……总而言之,宋朝女人喝酒,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包拯、寇准都是“灌酒小能手”
现代人参加酒局,有时会碰到一些特别讨厌的人,他们总喜欢劝人喝酒,不把人灌倒就不罢休。宋朝也有这样的人,比如说,包拯和寇准都喜欢灌酒。
包公当过一段“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那时候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比他年轻得多,都是刚刚进入官场的晚辈,而且都是他的下属。有一回,包公带着下属们聚餐,宴席之上,包公举起酒杯说:“大家共同干了这一杯!”于是所有人都陪着他干了一杯。然后包公又说:“再干一杯!”大伙只好再喝一杯。当时司马光跟王安石也在酒局上,司马光不会喝酒,喝了两杯头就晕了,等到包公让喝第三杯的时候,他撑不住了,对包公说:“领导,我的酒量实在太小,再喝下去会出事儿的,后面的酒我能不能不喝?”包公一瞪眼:“哪有喝三杯就出事儿的,接着喝!”司马光没办法,只好又喝第三杯、第四杯、第五杯……直到喝醉,包公才放过他。
寇准也是宋朝有名的清官,不过他是富二代出身,父亲寇相在五代十国时期赚了很多钱,使得寇准小时候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所以寇准做官以后,小日子过得比较奢侈,每天晚上只要不值夜班,准要找人喝酒,而且一定要喝到人人大醉才罢休。后来寇准当了宰相,爱喝酒的毛病不但没改,还变本加厉,经常强迫下属陪他喝酒,排座次的时候不按官员品级,只按酒量大小,见了爱喝酒能喝酒的干部,他觉得趣味相投,就很开心;见了不爱喝酒不能喝酒的干部,他就气不打一处来,直想找机会把人家灌高。
劝酒职业人士——“白席人”
坦白说,在酒局上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不独宋朝如此,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三国志》里记载了大量相似的案例。例如,孙权让群臣喝酒,虞翻喝得受不了,装醉倒地,被孙权发现,“手剑欲击之。”拔出剑来要砍人家。再比如,曹操带兵到宛城,请张绣及其手下喝酒,谁敢不喝,就让亲兵举起大斧。
曹操的儿子曹丕著《典论》,写到劝酒的恶习,拿刘表举例:“设大针于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劖刺之,验其醉醒。”客人喝倒在地,刘表用针扎他们,看是不是装醉,如果装醉,爬起来接着喝。
受历代灌酒恶习的影响,宋朝民间出现了一批专门劝酒的职业人士,这些人在宋朝风俗宝典《东京梦华录》中叫做“白席人”。
在宋朝,谁家有红白喜事,肯定要宴请宾客,假如宾客数量很多,主人一一劝酒是忙不过来的,那就要雇请白席人到场。这些白席人特别能喝酒,特别能说会道,多才多艺。他们端着劝盘,捧着劝杯,单膝跪地,请客人喝完。客人不喝,他们会施展三寸不烂之舌和唱歌、跳舞、玩杂技的本事,让客人不得不喝。到北宋中叶,中原地区的白席人已经发展出整套的劝酒“口号”,也就是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劝酒歌,你不喝,他们当场给你唱上一大套,就像丐帮弟子守在店铺门口唱“莲花落”一样,让你不得不屈从。
大宋国宴是最虐心的酒局
参加这些民间酒局,还不算最虐心的,假如你是宋朝的高官,你受命在国宴上接待外国使臣,或者奉旨出使,去参加外国的国宴,那才叫头疼。
北宋时期,宋辽和好了百余年,双方每年互派使臣,去对方都城谒见,或者祝寿,或者拜年,或者报丧,或者庆祝新君登基。两国在战场上不厮杀了,却在酒场上厮杀起来,大宋接待辽使,会想方设法把对方灌倒;辽国接待宋使,同样会想方设法把对方灌倒。
据宋人笔记《东轩笔录》,宋使抵辽,辽国君臣必设宴款待,而且是每到一个驿站都要摆一桌酒席。吃酒席当然快活,可是辽国人会跟你拼酒喔!
喝酒用鎏金大瓢,一瓢能盛三升酒。按宋朝度量衡,一升为六百毫升,三升即一千八百毫升,将近两公斤酒,这样凶猛的喝法,谁受得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财政部有一个官员刘冕出使辽国,仗着海量,“酒倒”杯干,结果喝翻了,丢脸丢到国外,回去被宋真宗贬了官,从度支副使变成了一个知州。
那些爱喝酒的古代女名人
其实不仅宋朝,在中国千年的酒文化中,中国女性都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汉代——卓文君
汉代的女性不仅饮酒,而且积极参与了酿酒和卖酒的活动。卓文君在丈夫去世后,与司马相如相爱并最终私奔,因为缺乏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两人苦中作乐,典当衣服赊酒,同饮共乐。最后自己开了一家酒馆,于是妇唱夫随,这就是后来“文君当垆”的故事。面临弃妇命运时,卓文君写下有名的《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盛唐——杨玉环
唐代经济繁荣,社会文化较为开放,这给女性创造了相当的自由空间。期间也出现了不少女诗人如鱼玄机以及中国历史上具有最高知名度的女性之一杨玉环。女诗人并不避讳对酒的热爱,甚至用诗歌公开表达她们以酒消愁以及醉酒后的感觉。
杨玉环李隆基贵妃醉酒的故事更是传为佳话。大致的故事是唐玄宗与杨贵妃本来相约在百花亭品酒赏花,届时玄宗却没有赴约,而是移驾到西宫与梅妃共度良宵。杨贵妃只好在花前月下闷闷独饮,喝了一会不觉沉醉,且歌且舞婉转娇媚醉态可掬。
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女性饮酒还是比较宽容,并没有逃避负面的意象和限制。唐代大诗人鱼玄机常常借酒消愁:“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雨中寄书使,窗下断肠人。”
两宋——李清照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在她留下的四十几首词中,写到酒的有二十首,几乎占了她作品的一半。早期,李清照的词主要是写少女情怀的浪漫,以及与赵明诚的相亲相爱。此时,清照词中的酒,也是一种浪漫、潇洒与祥和的美丽,这首《如梦令》便是例证。“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与丈夫赵明诚的暂时分别,使她沉溺于杯盏之中,但她却明快地提示内心,在大自然微细的变化中,发现青春易逝,盼离人早归,以酒意诗情登上文坛之后,便展示出不同凡夫的文豪气势。“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资料来源:搜狐网、《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