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课
——开启为课堂教学把脉新形式
2018-11-30徐春英李园园
徐春英 李园园
我们深知反思对于教师来讲多么重要。但在现实的实际工作中又有多少人会反思,并在反思中改进课堂呢?基于此问题,我校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实际情景与自身教育经验所作的多视角、多层次地分析和反思,提出了忆课三步走。何谓“忆课”?“忆课”就是将教案“搬”到讲台上之前的“预演”,即记忆、“内化”教案。而“忆课”的过程,就是填补教案与上课之间的“空白”,完善和深化教案、把课上好的过程。另外,“忆课”还可以是课后对整节课的回忆与反思。但两种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课”的回忆,无论是对备课的回忆还是对上课的回忆。一年来,我们逐渐摸索出了忆课三步走的思路。
一、课前忆课(独立备课、集体忆课)
个人课前忆课:1.重新研读教材。对于教材虽达不到读上百遍,但细心研读教材也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前拿来教科书或准备的习题等认真再研读一番,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弄清本节课与前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哪些联系?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对照新课程标准与城乡结合的校情、学情,再重新确立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即便是练习课或复习课,都要预设达到每节课既有容量又突出重点。2.弄清教学流程。课前一定要弄清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得当、课堂练习题的配备是否有实效性等及时做充分地反思。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可以把以前自己的教学流程与现行要用的教学流程进行对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还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设计与他人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在异中求其最优化部分。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那么不同的人一定也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对网络上的和现成纸质的教学设计找点时间看一看,借力登高以至远,可给予自己一定的启迪,也好在课堂教学中一展才华。
集体课前忆课:集体忆课的研究重点要放在重点学科、薄弱学科、薄弱教师、薄弱班级上。说起忆课不是简单的集体备课,主备者拿出一节课的流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来补充一番就收场。集体忆课之前主备人员独立备课形成初案,组内成员再依据初案进行个人独立备课的补充,然后再进行集体忆课。本学期我们在集体忆课中重点突出“如何读懂教材”上,低年组放在教材把握上,高年组放在学生能力训练把握与拓展上。研究中,我们确立的具体的集体忆课流程为:实际学情分析;文本价值意义:文本的课型及核心教学价值;教学目标确立:确立这样教学目标的原因是重点;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课堂上要重点突破的;教学策略方法:重点突出重点部分的解决策略。
二、独立上课(验证预设、生成智慧)
预设与生成这是组内共同听课中是有目共睹的。个人忆课中的独立上课与随堂听课、跟踪听课、随机抽查开放课等相结合。这里我具体说一说随机抽查开放课。随机抽查开放课即在不定的时间由业务校长针对所有任课教师的编号条进行抽取,在上课前5分钟通知所有没有课的教师去听课。为了解决九年制学校单班单科教学,学科之间与学年之间的不同,听课如同无头苍蝇的现状。我们采用了集体忆课之后,小组成员拿着集体忆课的材料进行批注式听课。我们打破中小学部教研活动界限,互相听课,中小学教师互相借鉴课堂教学上的经验,做好小升初的知识衔接,做好小学部为初中部打基础的方法改进。同时听课要做到一项规定,无论是教师外出听课还是校内听课必须由教导主任签字为证。三个整合:听课与培训相整合,听课与评价相整合,听课与教研相整合。在我校“我的最优课”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要在全校教师面前上一堂最用心的一堂公开课,当然,这一节课可以是个人忆课或集体忆课的结果呈现。
三、课后忆课(二次备课、共享收获)
说到集体忆课中的课后忆课,由于我校是每个年级虽然有两个班可以进行二次上课去完善的机会,但由于研究人员少,教师无动力。因此我们采用教师写出课堂实录的形式大家进行共享。因为只有写出课堂实录,并把别人的意见加进去重新修改再备出来的课,才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在课上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人的课后忆课我们采取了填写“随机抽查开放课评课反思表”,即领导教师以小条的形式写出听课时发现的亮点及不足、改进建议,教者进行整理归纳出自己课堂存在的优点及不足并进行个人反思。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通过这种形式积累了我校每册教材上独有的备课资源。教师在他人的帮助下形成了反思习惯,并且还能从学生忆课的角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全校教师都能通过忆课后即抓紧时间,趁热打铁,对照书本与听课笔记,及时回忆有关信息撰写自己的体会。
实践证明,忆课作为反思、课堂教学诊断的一种方式,对于教师的自主规划、自主评价、自主研究比专家培训更为直接有效,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更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我校为构建“三主课堂教学”,以忆课为突破口,将课堂研究的视角点真正从课前到上课再到课后进行延伸尝试,也总结出了促进我校教师成长的措施与途径。通过研究我们也逐步积累了纯小学校中小学教师的忆课与专业化成长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