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段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2018-11-30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李海燕
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 李海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下面笔者从三个时间段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数学课程。
一、课前重视预习,引导自主学习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绝不是流于表面的应付,好多不会自主学习的学生都认为,这节课老师还没有讲呢,到课堂上我认真听讲就可以了。这是种可怕的误区,嗷嗷待哺式的“消极等待”极易让学生在课堂上疲于应付,抓不住重点,顾此失彼。这也是现在中学生数学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不打无准备之仗!”预习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积极地用各种色笔做标记或备注,对教材上的基本概念、性质、判断等知识点及其运用形成初步认识,至少要知道:下一节课老师要讲什么内容,在这部分内容里,我还有哪些含糊不清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少走弯路。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多学校的老师思索并尝试着,有的在备课上做足文章,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的《课前导学案》,让学生有案可稽,有迹可循;有的按小区或按村庄组织“自主学习合作小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的利用强大的网络传媒技术,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看指定网站的文字资料或是微课视频,让农村的孩子也能领略名校名师的教学风采。比如我们泰州教育推出的“泰微课”,汇集了整个泰州各科名师名家和一线老师的沥血之作,能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被“微课”带领着攻克一个又一个知识难点。总之,为了又快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们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在摸索着、践行着。
二、课内引导归纳,形成自主认识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一定要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课前预习中的猜想要在课内得到验证;课前预习中的困惑要在课内得到答疑。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该在备足学生、备足教材的基础之上,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构建有趣的情境,面向班级全体,注意个别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鼓励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理解性记忆,坚决反对死记硬背。
例如,在用直尺和三角板或一副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时,由于过程比较复杂,不易掌握,可以诱导学生找出每一步的关键词,进而归纳出“一落、二靠、三推、四画”的口诀。既形象生动,又便于记忆。当然,这样的归纳总结基本上在我们的每一节数学课堂上都在上演,也只有我们真正通过自主学习归纳出的知识,才理解得透彻,才不会被遗忘。
在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归纳,形成自主认识后,教师要认可那些参与者的正确结论,并升华成最佳,形成各种经验技巧,同时适度表扬他们,既帮助积极动脑者认识自我、相信自我,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励了其他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课后自主钻研,提升学习能力
数学中重要的方法、思想、模型在深度、广度等方面都呈逐级递进、螺旋式的缓慢上升趋势,这就注定学生需要经历较长的认知过程,课后在“数学现实”的基础上将所学数学知识或是与数学有着密切关系的其他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逐步优化整合出自己的数学思维,感悟并提炼出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八年级的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好多实践应用类题目中让求函数的最小值,这是考查函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增减性。课后那些初步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就会联想到在讲“轴对称”的时候,“求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是运用轴对称性将两线段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其最典型的情境是“修建水电站的问题”,将它嫁接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稍难一点,变式为求三角形的周长最短;复杂一点,变式为求已知一组对边长度的四边形的周长的最小值,这还需要构建平行四边形,将周长的最小值转化为两线段和的最小值。除此以外,还有定点到已知线段、射线、直线的距离最小值。“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课后的这种自主钻研,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完善自己的数学结构,能让学生在数学的天地里自由遨游。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各个时间段可能出现的问题,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关注并帮助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的策略、途径等。只要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自信满满的他们就会让自主学习能力向更高的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