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主题,寓教于行——以《确定位置》单元主题式学习为例
2018-11-30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穆 丹
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活动”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础,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有机地整合,以数学主题活动为主线,以数学问题为切入口,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开展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开放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从而动态地生成数学知识,凸显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
下面我将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单元,对如何进行主题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一、设计情境入学习
主题式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数学学习投放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在教学中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呈现问题,营造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活化知识,碰撞思维,由此引发学习内驱力,这与主题式学习的内涵是不谋而合的。
【教学片段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看过电视综艺节目《极限挑战》吗?你是不是也想玩一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场校园版的《极限挑战》——校园探宝。
师:课前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队,以足球场为中心,分别在足球场内不同的区域完成了“藏宝”任务,并为大家提供了一份“寻宝提示”,今天各小队的任务就是根据对方小队提供的“寻宝提示”,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找到隐藏的宝物。
生:各小组展示“寻宝提示”,依据寻宝提示分组“探宝”。
围绕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的单元主题,教师精心设计,以校园探宝为契机创设校园 “寻宝”的活动情境。“寻宝”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寻宝,只有三组同学找到了宝物,从而抛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拿着寻宝图,有的找不到,有的能找到?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发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时空转变促学习
学生的数学活动不仅包括课堂的学习活动,也要把学习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把数学内容放在自然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有机地联系课堂和社会。恰恰主题式学习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打破以往的僵局,改变了以往的教室时空的限制,走出教室,将学习时间和空间都放到室外,使得学习更具有现场感,研究更真实,更有价值,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片段二】
初次“探宝”:
1.限时30秒,每队派一名队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寻宝,确定藏宝地点,并在规定时间内打开宝藏视为寻宝成功。
2.互动交流:说一说,你们寻宝成功吗?为什么?你在寻宝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3.交流预设:
①预设一:方向不准确(东南方向的范围大,无法精准定位)。
②预设二:角度不精确(同样是北偏东,到底偏了多少度)。
③预设三:距离不精确(步长不同,估计误差,比例尺确定有误)。
六年级下册的“确定位置”是用距离和角度来确定位置,执教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在数学书上学习确定位置,而是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先由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储备绘制藏宝图,其他组拿图纸寻宝,发现问题没有精确的位置表达(方向、角度、距离);再小组讨论绘制寻宝图,教师逐渐引出本课的知识内核:北偏西/北偏东/南偏西/南偏东。再次修改藏宝图,交换寻宝图再次寻宝。
学生在操场上真实地体验了如何确定位置,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这样的学习超越了知识本身,真正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三、小组合作显实效
主题式教学设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小组合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教学片段三】
完善“寻宝提示”:
1.讨论:如果让你修改你们的“寻宝提示”,你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修改?需要做哪些准备?
2.小组合作,完善“寻宝提示”。
执教六下《确定位置》时,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藏宝、制作路线图、寻宝、交流感受的整体过程。课堂中学生遇到了“真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小组讨论问题出在哪?怎么办?寻宝过程中每个人都很“真”,真的动起来了,明确了自己的分工职责。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师生、学生和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知识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主题式教学设计可以对现有的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有助于学生数学观念的形成,可以真正连接课堂内外的学习,体现小课堂大社会。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交互作用,相辅相成,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