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作文,呼唤儿童真情流淌
2018-11-30陈亚平江苏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陈亚平 (江苏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所谓“万事开头难”,很多学生在面对作文时总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而活动作文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体验中完成习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笔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尝试着围绕一些活动来展开作文教学。几次的实践,笔者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在各种的活动后不再提笔难书,他们交上来的习作字数在大幅度增长,但阅读之后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例如:笔者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刚刚经历的十岁成长仪式的习作,孩子们在习作中从早上穿衣到学校里的化妆、出发去会场,再到走过成长门,然后仪式开始以及一个个节目的介绍,洋洋洒洒,好几页纸。可是,这样的长篇读起来却是枯燥无味的,也找不到几处亮点,而参与活动的自己,就仅仅是一个没有思想的参与者:没有情感温度,没有心潮澎湃,没有潸然泪下……
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也是很投入的,许多环节他们也是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情感。那怎么到了写作中这些情感就没有了呢?
本学期的几次活动,如“春游”“运动会”“斗蛋”“跳蚤市场”,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活动,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但他们在写作中同样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活动作文不仅仅是记录活动过程,而是要在活动写作过程中写出个体的独特心理体验,若是没有了这些独特的心理感受,文章就成了一道道毫无味道的菜肴。
活动作文,呼唤儿童的心灵情感迸发!
一、学会挑拣素材要点
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那么习作过程就是学生将这些认知进行内化,再外化为学生心理独特体验。在内化过程中,首先要学会截取,即“挑拣”素材要点。如“十岁成长仪式”这个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是不是要把所有的环节都要写下来?显然不是。因此笔者先和孩子一起回顾一下整个过程,引导他们细细回想这一个个的环节中最能触动自己内心的是什么?这样,孩子们在心里将这些环节“过滤”后,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打动自己的环节,重点抓住了,留下的这些也更能唤起孩子的情感流露。
二、培养儿童感知力
三年级的学生是天真、无邪的,他们善良、热情,又纯真、感性……但是,这样的群体对许多呈现在眼前的物象却有不同的感受,有深刻的,有浅显的,甚至有视而不见的,这就是由于感知力的不同。还是“十岁成长仪式”这个活动,孩子们在挑拣了素材之后,笔者接着引导学生再次走进自己的心灵:在触动你的这个环节中,到底是什么突然触动了你心灵深处的那根弦,让你难忘。找出了这个情感导火索,还要进一步引导:当这个点触摸你的心灵时,你心里是怎样想的,联想到了什么?这样,孩子在这样深层剖析中,挖掘出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之泉,让情感自然流淌在文字之间。一个孩子在其中就这样写道:“我最期待的‘送祝福’环节到了,深情的音乐声中,我们全体起立,期待着看着爸爸妈妈们手托礼物微笑向我们走来,这一刻,我的心突然跳得快了。妈妈给我准备的是成长手链,细细的金色链子上挂着几个彩色珠子。妈妈拉着我的手,郑重地为我戴上,告诉我这根链子上的珠子是家里每个人对我的祝福,希望我快乐健康成长。突然间,我的眼睛热了,看着跟前的妈妈,想到是她陪我长大,教我做人。十年了,我已长成翩翩少年,但她不求回报,想到这儿,我紧紧抱住了妈妈……”这样,与之前的寥寥数语的陈述过程相比,孩子的心理情感描写已经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糙到细腻了,独特的心理体验让他们有了新的感知,有了这样感知意识,心灵世界也变得跟多姿多彩了,心里的真情才能迸发。
活动作文需要触发学生的感情神经,但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坚持不懈,这样学生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语言表达变肤浅为深刻,变无味为美味,让内心真情流淌在文字之中。
[1]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