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性学习完善学生素质结构
2018-11-30袁红飞江苏海门市第一中学
袁红飞 (江苏海门市第一中学)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倡导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教师不应该教导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在熟悉知识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及其带给现代人的启示,从中吸取教训,解决现实遇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素质结构。
一、联系社会时事,激活内驱
高中生由于学习内容多,课时安排比较紧张,同时又面临着高考以及周围人带来的压力,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激活学习内驱力,让学生重燃学习的激情,对课程的展开至关重要。
单纯的课本的讲解比较枯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结合社会时事,让所学知识更加立体的展现是更好的方法。教师先提出众人关注的钓鱼岛事件,学生们都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认为,应该从经济方面对日本进行打压。我引导学生思考“现在中国对日本态度如何?”从而引出“中国现在外交政策如何?如何采用正确的外交方式来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学习外交政策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激活学习内驱力。通过当下学生了解较多的社会时事,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拉近知识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开展社会调查,提出建议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从调查中发现问题,并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建议,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模式的改变,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对高中生教育的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能力,教师带领学生们展开了社会调查,分别以“交通工具的变迁”和“通讯工具的变迁”为主题,首先查找相关资料,找到从古至今我们用过或仍旧在用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并找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更新换代的时间节点,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其次根据已经了解的情况,对周围居民,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居民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其生活带来的改变以及现在面临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工作以及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学生们发现“网络发展太迅速,年纪长者不能跟上时代潮流等问题”,最后提出“与当地居委会协商,免费增加网络使用课程”的建议。
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会首先确定主题,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学生查找资料及走访的过程中,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完善学生素养结构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乡土资源,学以致用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并通过或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该课题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上课所学知识方法,对课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而丰富的乡土资源为课题的多样性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由于乡土资源范围广泛,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题资源。有的学生以抗战时期日伪“清乡”为专题,以学校所在地江苏省南通市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探究,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文献,了解到1941年日伪实行的“清乡”阴谋具体范围为西面从天生港沿运盐河到丁堰,北面从丁堰串场河到掘港再东延至南坎,东抵黄海岸,南至长江边。又通过附近居民的推荐找到了几位在反“清乡”斗争中幸存的老兵,与其进行更加深入的谈话,最后通过总结概述等方式,完美地完成了专题。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该专题所涉及的事件的印象。同时,在选择专题、选择调查方法、调查过程中的问题处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乡土历史文献,趣味性更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加之课题为学生自己所选,更增强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完成拓展乡土资源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将所学融会贯通的过程,整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素养。
时代在改变,教育模式也在改变,新时代需要的是探究型人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跳出死板的“灌溉式”教学,转而向“开放式”教学出发。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离历史的影响更近一步;拓展乡土资源,全面提高学生各类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完善学生的素养结构。
[1]葛志同.用图片再现历史——浅谈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3(27).
[2]杨凤娥.浅谈新课改模式下初中历史新课导入方法[J].黑河教育,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