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
——基于与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的差距分析

2018-11-30李世泽

广西农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六堡梧州市普洱茶

李世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南宁 530012)

六堡茶是广西梧州市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培育的特色产业。2017年,梧州市六堡茶茶叶直接产值达14亿元,同比增长16.7%;综合产值近40亿元,创税超2700万元。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六堡茶从无文字标准发展到初步形成标准体系,产品市场格局从出口为主变为内销为主,市场影响力从历史名茶变为当代名茶,市场定位从中低档茶变为中高档茶,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经济效益开始凸显,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但六堡茶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与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拥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桂茶品牌。

1 六堡茶产业与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相比存在的差距

六堡茶产业具有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但与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相比存在六个方面的差距。

1.1 品牌塑造方面

六堡茶属黑茶类,因原产于广西梧州市六堡镇而得名,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康熙三十六年(1697)版《苍梧县志》记载道“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2011年六堡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六堡茶传统加工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统一“茶船古道·新丝路、中国品质六堡茶”和“一品六堡、天下梧茶”等公共品牌宣传口号,推出《“茶船古道”寻迹》大型系列报道,出版《六堡茶大观》《寻味六堡》等专著,六堡茶的品牌知名度显著提高。

但是,六堡茶作为中国著名的侨销茶,在国内尤其是北方省份知晓率并不高,而在海外市场中,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有一定的知名度。“茶船古道”历史文化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系统的挖掘整理,文化厚重感不强,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大。六堡茶品牌商标繁多,但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龙头企业品牌。2018年,六堡茶品牌价值仅为20.17亿元,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列第29位、黑茶类第4位、广西第2位[1]。

同属于中国知名黑茶,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以“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同一标识”为目标,以联盟为主体,以标准为引领,打造出分别为64.1亿元、27.74亿元的品牌价值,成功位于排行榜第1位和第13位。安化黑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2个,中华老字号1个,湖南老字号2个,获批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与云南普洱茶、安化黑茶等名茶相比,六堡茶品牌影响力仍有较大差距。

1.2 原料产能方面

截至2017年底,梧州市茶园面积达5866.67hm2,比2015年的5000hm2增长17.3%;茶叶产能1.35万t,比2015年的1.12万t增长20.5%,比2010年的0.84万t增长61%。以龙圩区原六堡茶产业加工区为基础,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33.33hm2的六堡茶产业园区,集六堡茶加工生产、仓储物流、销售展示、文化旅游于一体。以产城融合发展为核心的六堡镇已被住建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苍梧县原生六堡茶产业(核心)示范区在2017年7月被自治区认定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六堡茶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总体来看,梧州六堡茶基地建设相对滞后,种植面积较小,标准化茶园建设难上规模,本地原材料短缺。六堡茶茶叶主要种植区域在苍梧县,生产加工区域在万秀区、龙圩区,企业空间布局分散,资源整合利用率低。由于土地流转困难,适制六堡茶茶园分散, 2017年全市标准化茶园面积仅占茶园总面积的18%。六堡茶梧州本地原料供给能力有限,大部分原料来自广西其他市县,甚至从东南亚国家进口。

在云南普洱市,全市有20万hm2茶园、年产量约15.7万t的茶叶原料适制普洱茶,综合产值230多亿元。在湖南,适制安化黑茶的茶区中仅安化县全县茶园面积就达2.2万hm2,茶叶产量7.5万t,综合产值152亿元。与云南普洱茶、安化黑茶等名茶相比,六堡茶原料产能仍有较大差距。

1.3 科技攻关方面

多年来,梧州市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六堡茶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成立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广西黑茶(六堡茶)检测中心、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在六堡茶种质资源研究、标准化茶园建设与配套技术集成应用及六堡茶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积极推进六堡茶生产技术、工艺技术、生产设备研制、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先后取得梧州茶厂的《六堡茶双蒸双压制作工艺》、茂圣公司的《半自动茶叶压饼机及茶叶压饼工艺过程》以及天誉公司的《塔式连续振动蒸茶装置》等约80项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成果。

六堡茶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但企业大多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创新平台匮乏;良繁工作滞后,良种普及率低,其中有性系良种仅为良种茶园的30%左右;科研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检测仪器缺乏,试验经费平均不足100万元/年。相比之下,普洱茶已建立一批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2个(工程技术研究所和重点实验室),省级2个,市级3个(企业技术中心);开发了“帝泊洱牌卓清速溶茶”等2项重大新产品,完成了普洱茶多层立体框式数控发酵技术研究等4项重大关键技术,累计授权9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与科研领域对普洱茶的他汀类化合物研究、湖南农大刘仲华教授等对安化黑茶的金花等专业研究以及成果宣传比较,六堡茶迄今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科学理论体系,缺乏专业研究,科研数据支撑不力,很多消费者对六堡茶的有益成分、保健功效等了解不多。

1.4 标准体系方面

2002年制定的《六堡茶》(GXCIQ88—2003)标准,是六堡茶行业的第一个标准,也是出口标准,该标准首次提出了六堡茶、六堡香等术语及其定义。近年来,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相继制定国家标准1项,即《 黑茶 第4部分:六堡茶》(GB /T 32719.4-2016),《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DB45/T 435-2014)、《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DB45/T 479-2014)等广西地方标准7项, 《适制六堡茶品种的快速选育技术规程》(GCWZ/T 3—2015)、《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规程》(GCWZ/T 4—2015)等梧州市地方标准4项,覆盖了茶树种植、加工、产品检验等环节,构成相互衔接、动态的标准化体系,促进了六堡茶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由于“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规定,六堡茶必须采用现代工艺标准生产,而“农家茶”作为原产地产品,由于工艺原因,目前仍无法使用“六堡茶”名称。苍梧县50多家大小企业、茶厂、合作社和作坊,仅有6家可以使用“六堡茶”名称。在技术标准方面,还缺乏六堡茶种植环境保护、清洁化生产加工设备等配套标准,虽然有46家生产企业获得QS或SC认证,但只有3家通过ISO9001和HACCP认证。

与云南普洱茶、安化黑茶等名茶相比,六堡茶标准体系仍有较大差距。云南省以国家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为大纲,开展普洱茶标准体系制(修)订,开展《云南大叶种茶种植生产技术规范》《普洱茶原料(晒青茶)加工技术规范》《古茶树、古茶园保护及开发利用技术规范》等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的编制工作。普洱茶严格执行标准体系,实现了“四有四可”,即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安化黑茶制定了从茶园到茶杯的标准体系,目前共有8项国家标准、13项省级地方标准[2]。

1.5 龙头企业方面

目前梧州市有六堡茶生产企业50多家,其中龙头企业11家,包括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梧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其中一些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是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六堡茶原产地最大的生产厂家之一,品牌价值达3.05亿元。组建国有控股企业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40多款六堡茶产品,注册了“茶船古道”商标,并组建了种植公司等四个子公司,设立两个直营店。积极引进飞尚集团进驻苍梧县投资发展六堡茶产业。

与云南普洱茶、安化黑茶等名茶相比,六堡茶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整个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自我造血功能不足,差距十分明显。仅云南西双版纳州就有生产普洱茶的龙头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州级18家。安化黑茶生产区域中安化县有茶叶加工企业150多家,有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8家。

1.6 市场营销方面

六堡茶主要销往粤港澳和马来西亚,并延伸到国内其他省份、日韩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市场。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20多个重点城市,设立六堡茶形象店和旗舰店100多家。在梧州市,重点建设呈东、西布局的两个功能齐全的六堡茶专业批发市场,即水木蓝山梧州茶城和丽港茶城。通过“组团参展、抱团发展”的方式,梧州市组织全市六堡茶企业组团到国内外参展,2017年共组团参展8次,其中国外3次、国内5次。2018年上半年梧州口岸出口六堡茶重量为64.96t、总值为101.56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重量下降9.5%,总值增长64.6%,平均价格上升73.1%,出口总值超过了2017年全年的总值。

然而,六堡茶市场潜力远未得到充分挖掘,市场营销力度仍有待增强。目前,梧州市两个六堡茶专业批发市场的集聚效应发挥不够,在广西区内主要城市尚未建立较大规模的销售市场、集散地或批发市场,仍以茶企与销售商直接对接的销售形式为主,销售渠道尚未完全打开,在整个茶叶市场所占份额偏少。

普洱茶以厂家与特定的经销商对接,再由经销商对终端消费者服务为主要销售渠道,以差异化的品牌、价格、包装为策略,成功抢占2018年国内4%以上的市场份额。安化黑茶通过发展“互联网+茶产业”的营销模式,利用“58众创”电商平台,仅在2017年“双十一”当天,销售额就达1682.77万元[3]。与云南普洱茶、安化黑茶等名茶相比,六堡茶市场营销仍有较大差距。

2 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

2.1 强化品牌创建,增强品牌竞争力

现代经济竞争可以归结为品牌竞争,增强品牌竞争力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建立广西六堡茶品牌宣传、体验、营销中心,采取出版刊物、电视、报纸、网络、自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六堡茶品牌宣传。充分利用网络渠道,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促进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交流,提高品牌推广的有效性,在互动中逐步培养消费者对六堡茶的好感与信任。结合“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挖掘“茶船古道”文化内涵,重点发展“茶旅融合”文化旅游,加快六堡特色小镇的文化休闲旅游景点建设,将旅游宣传与品牌推广相融合,增强六堡茶的品牌竞争力、影响力。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引导六堡茶企业统一使用“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对六堡茶品牌的扶持和保护力度,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扩张,形成丰富的梧州六堡茶品牌体系。鼓励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争取六堡茶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

2.2 加强基地建设,促进原料本地化

原料基地建设关系到六堡茶产业的长远发展,对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要引导群众或企业以苍梧县六堡镇为核心,有序带动周边县、区及全区其他适宜茶区发展茶园种植。统筹协调林业、农业、国土等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乡镇加快林地流转,保证新建茶园用地供应。建设六堡茶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及良种茶苗育苗基地、茶树品种资源圃、母本园,提高良种茶苗出圃供应能力,确保每年出圃优质六堡茶苗木数量5000万株以上,使新种茶园能用上优质茶苗。建设一批标准化高产示范茶园,对现有茶园进行改造,提高茶园机械化修剪和采摘水平,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标准化程度。鼓励进行有机茶园认证,鼓励茶园申请进出口茶叶基地备案。加快完善茶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应的茶旅设施,加大农机示范及补贴力度。

2.3 加大科技攻关,推动新产品开发

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说要靠科技创新。建议由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等相关科研单位牵头与国内科研院校开展六堡茶功能功效的研究鉴定、六堡茶保健品的开发以及六堡茶微生物、安全性评价等基础研究,为六堡茶产品提供科学依据。支持龙头茶企建立研发中心,打造一批六堡茶创新平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与相关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合作,对茶叶良种选育和繁育、品质形成和保健作用机理、加工工艺和陈化技术等进行研究。开发六堡茶衍生品,不断延伸六堡茶产业链,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制六堡茶精、茶粉、茶膏、速溶茶、茶食品等新产品。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加强种植机械化、生产加工工艺的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4 完善标准体系,实现生产标准化

完善的标准体系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必须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让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要理顺地理标志产品的范围、使用对象,进一步修改完善生产加工工艺标准,制定生茶、熟茶的生产及质量。研究制定广西地方标准《传统工艺六堡茶》,破解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之间的矛盾,引导督促茶农、合作社、茶企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加工,主动申请生产许可(SC证),推动“农家茶”上市流通。研究制定《六堡茶感官审评方法》《六堡茶初制场地环境条件》《六堡茶斗茶规范》《六堡茶茶园机械化修剪与采茶技术规范》《六堡生茶》等广西地方标准。推动《六堡茶茶仓基本要求》《六堡茶茶园机械化修剪与采茶技术规范》《茶园观光旅游区服务规范》《六堡茶工业旅游区(点)服务规范》等标准获得自治区立项。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2.5 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

龙头企业拥有较强的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能力,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带动作用。要引导和支持六堡茶企业集团化发展,鼓励企业、茶厂、合作社、家庭作坊等多种形式参与六堡茶生产企业改制重组,鼓励民营企业兼并壮大,实现强强联合,形成六堡茶大集团。引进大型龙头茶企,扶持现有重点茶企继续扩大规模,培育中小型企业增资上规。鼓励大型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茶园建设,在产茶区建设毛茶加工厂,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机制。扶持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发展,重点培育集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鼓励龙头企业进驻六堡茶产业园区,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和服务,促进产业集聚发展[4]。

2.6 创新营销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

为客户提供一流的市场营销服务,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鼓励有实力的龙头茶企整合茶叶合作社、初制所、中小型种植户、茶叶销售大户等,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建立和完善国内外市场营销网络,摆脱销售终端受制于人的状况。积极引导企业探索现代营销方式,鼓励茶业企业搭建营销网络、组建销售突击队等方式扩大产品销售渠道,鼓励企业在全国各省会城市或一线城市建设形象旗舰店(专卖店)、体验中心和展示中心,加快发展连锁营销和订单生产,推广网络销售。举办好现有茶业节庆活动及展会,积极组织茶企参加区内外大型茶博会。培养引进业务精通、经验丰富、能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营销人才,扩大六堡茶自主经营队伍[5]。

猜你喜欢

六堡梧州市普洱茶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梧州市第十五中学 三好学园 平安乐园 美丽花园
参观六堡开茶节游记
墨韵书香
好的普洱茶自己会说话
普洱茶怎么泡
六堡茶的“茶气”
普洱茶最美的现实传说
与茶相逢在六堡
首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再申诉案件作出处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