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亚桂拉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机理
2018-11-30蒲耀辉
蒲耀辉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青海地质勘查院,青海 西宁 810000)
1 矿区地质
矿区处于龙马拉-亚贵拉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中东部,门巴-多其木断裂北侧。区内地层仅出露上石炭-下二叠统来姑组,岩浆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
1.1 地层
矿区地层仅出露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来姑组(C2P1l),为一套灰黑色半深海-深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砂质板岩、变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板岩、泥质板岩、硅质岩、泥晶灰岩及铁锰质条带大理岩等。
1.2 岩浆岩
黑云母花岗岩(r53)、石英斑岩、花岗斑岩。
1.3 构造矿区以断裂构造为主,其中最重要的断层是发育在矿区中部三条近平行排列的北东向断裂破碎带(F1、F2、F3)。
F1断层位于矿区中部,为矿区规模最大的一条断裂构造,也是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长度大于7000m,断面倾向北,倾角在70°-83°之间变化。
F2和F3断层发育于矿区中南部的大理岩中,二者相距30-60m,出露长度均大于900m,断层面倾向北,倾角54°-78°,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属顺层断层。
1.4 围岩蚀变
主要为矽卡岩化、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
1.5 赋矿岩石
矿区赋矿地层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来姑组,主要岩性为砂质板岩、变石英砂岩等。控矿岩体为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石英斑岩;含矿岩石为石榴透辉石矽卡岩,碎裂大理岩。
2 矿体特征
矿体主要赋存在上石炭-下二叠统来姑组第二岩性段大理岩层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其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矿区主要铅锌矿体:M1矿体呈层状,赋存于矿区含矿岩系中下部的铁锰质条带大理岩内,矿体长860m,平均厚度5.29m,属厚度较稳定型。M4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矿区M1矿体上部的铁锰质条带大理岩中。矿体长830m,平均厚4.31m,属厚度稳定型。
本矿区铅锌矿矿石具品位高、质量好的特点,且以富Pb、低Zn、Ag品位分布不均匀为特征。M4号矿体矿石中Pb品位一般在3%以上,平均Pb品位为8.07%;Zn平均品位为2.99%;Ag品位变化较大,平均品位为105.69克/吨。根据M4号矿体西段56件样品中有益组分Pb、Zn、Ag三种元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Pb与Ag关系较为密切。另外,沿M4号矿体走向由西向东Pb、Ag品位呈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规律,而Zn品位表现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沿矿体倾向由浅到深Pb、Ag品位呈下降趋势,Zn品位具增高的趋势。
3 矿石特征
3.1 矿石类型
根据赋矿岩石种类矿区内矿石自然类型可划分为矽卡岩型铅锌矿石和碎裂变石英砂岩型铅锌矿石两种,其中以矽卡岩型铅锌矿石为主,占矿石量的85%左右,且矿石品位高、质量好。
矿石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次为黄铜矿、辉钼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石榴石、透辉石、黄铁矿、磁黄铁矿,其次为绢云母、绿帘石、绿泥石等,次生矿物有褐铁矿、铅矾、孔雀石。
3.2 矿石(物)组构
矿区矿石结构: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
矿石构造:块状、细脉浸染状、星散浸染状、脉状(网脉状)和条带状构造等,其中以细脉浸染状、脉状、块状构造最为常见,是矿区内的主要矿石构造。
4 成矿机理
4.1 矿床类型
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来姑组(C2P1l)的砂质板岩、变石英砂岩等;北东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大理岩以及变质粉砂岩与大理岩层间接触部位均为重要的储矿构造;具矽卡岩化、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故判断亚桂拉铅锌矿床类型属矽卡岩型矿床。
4.2 成因分析
(1)铅锌多金属矿体主要产于石英斑岩与来姑组的接触带附近的大理岩层中,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矿体形状主要为似层状或脉状。通过对矿区ZK603号钻孔岩芯的详细编录发现,石英斑岩被大量含硫化物石英网脉穿切,而且与岩体接触的围岩同样发育有强烈矽卡岩化和硫化物矿化。石英斑岩内网脉状矿化和围岩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化均以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及黄铁矿为主。
(2)亚桂拉矿区石英斑岩岩体锆石的U-P b年龄为62.4±0.6Ma,随着岩浆的高侵位、分异和演化,形成岩浆热液流体沿构造薄弱带(断裂带或大理岩与变质砂岩的岩性界面)进入到来姑组大理岩中交代形成矽卡岩和铅锌矿化。与此同时,石英斑岩体岩浆房还起着热引擎的作用,驱动来姑组围岩中地下水对流循环,与正在冷凝的石英斑岩体共同构成亚桂拉铅锌矿成矿体系。
分布在矿区中部沿F1断裂带呈一小岩枝露出地表的石英斑岩锆LA-ICP-MSU-Pb测年结果为65Ma左右,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65.0Ma±1.9Ma;空间上辉钼矿体赋存在该石英斑岩枝及其两侧的硅化变石英砂岩中。由此推断,亚桂拉矿区的辉钼矿体成因上与该岩枝紧密相关,时间上晚于矽卡岩型铅锌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