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人眼里的 美国与中国

2018-11-29

南方周末 2018-11-29
关键词:欧洲人好莱坞法国

江有诚

崛起的中国和崛起的美国一样,成为老欧洲韶华已逝的“刺激源”

近年来“辱华”成为舆论界的高频用词,事件不断,例如最近的D&G事件。我稍稍做了一些回顾,此类事件竟然以欧洲为多,多少有些感到意外。而且事件多发生在民间往来。这令我想起了欧美之间的历史往事。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吸引了不少欧陆的同情者。尤其是法国,波旁王朝与英国关系向来不睦,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现实逻辑,对华盛顿们大力支持。而法国民间的热心,则是出于“朴实、贫穷的北美农民反抗英国暴君的自由之战”的浪漫想象。身为法兰西贵族的拉法耶特侯爵赴美参战,成为了新大陆的英雄。白宫后面就是以他命名的纪念广场,象征着法美的亲密关系。

第一任驻法国大使是赫赫有名的富兰克林,可见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对法兰西的重视。有意思的是,在众“国父”里以浮华、精明著称的富兰克林在法国,扮演了朴实得略显土气的美国农场主角色,刻意迎合了法国公众的想象,为新政权“圈粉”无数。

这段蜜月期一直持续到一战,“我们来了,拉法耶特”成为美国参战的口号,可谓情谊绵长。可是,随着美国崛起,欧洲人看美国的眼光也开始发生变化。唯利是图、缺乏教养的暴发户形象逐渐取代了阳光朴实的美好印象。负面评价并没有因二战中美国成为欧洲解放者而结束。战后欧洲政治、经济、国防全面依赖美国的官方关系,反而让欧洲人对美国的敌意暴涨。所有赞美都颠倒过来——直率质朴变成了粗鲁无文,慷慨大方的小费则是粗鄙炫富。

奇异的阴谋论也甚嚣尘上,可口可乐成了众矢之的,“美国佬要用可乐广告占领埃菲尔铁塔”激起了广泛的抗议——可口可乐欧洲分公司却是从报纸上知道了这个广告策划。

好莱坞也在劫难逃,粗鄙不堪、败坏道德、毒害下一代的指责在意大利和法国漫天飞舞,广受欢迎的西部牛仔和好莱坞歌舞喜剧一夜之间都被贴上了“文化侵略”的标签。

如果说可口可乐和好莱坞多少有些咎由自取,那么电冰箱也被卷入了“反美运动”就显得无辜透顶。法国作协义愤填膺地公开批评“美国电冰箱正在败坏法国优秀的饮食文化”。

而意大利也有自己的反美靶子,“美式披萨”“美式通心粉”都严重侵犯了他们的底线。其实,因加入菠萝而触怒意大利公众的“夏威夷披萨”是一位移民加拿大的希腊人发明的,但是美国必须负责——毕竟菠萝罐头确实是夏威夷出产的。

知识精英在媒体上的高调批评、呼吁抵制都满怀诚意与热情,公众喜闻乐见,大大小小的游行集会上被烧掉的美国国旗可以为证。但是,真实的生活则是另一回事。可口可乐的灌装工厂开到欧洲。好莱坞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在一片骂声中稳步上升——被誉为“欧洲电影最后堡垒”的法兰西也未能幸免,好莱坞在法国市场的份额从1950年代的不足三分之一上升到了1980年代的大半江山。新浪潮运动收获掌声和美誉,而好莱坞收割了票房。

欧洲人对“臭名昭著”的美国游客也是心态纠结。在欧洲各国“最不受欢迎游客”榜单上,美国游客多年蝉联冠军。据说美国游客不仅粗鄙无文,对古老灿烂的欧洲美术欣赏不能,更会做出顺走旅馆小物件的不体面行为。可是,这不妨碍各国旅游局在美国的殷勤招揽。连诟病多年的美式小费,也成为欧洲旅游从业人员不可错过的收入来源之一。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有段名言:“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前者是现实,后者是真相,而“希望”则只是希望而已。这就是欧洲人对美国人的复杂心态。

没有谁比欧洲精英阶层更清楚“世界中心”的光荣已经远去,这种美人迟暮的被超越感是战后欧洲的心理阴影。欧洲社会普遍的反美心理正源于此,挥之不去。

从1980年代开始,东亚力量相继而起,日本的崛起开始了太平洋西岸的辉煌时代,紧接着是韩国,而高潮则是中国。

欧洲对东亚的想象由来已久,法国启蒙运动就出现过“先粉后黑”的反转剧情。不过总体上讲,“距离就是美”的原则还是发挥了主导作用,东亚的异国情调蔚然成风。中国瓷器、日本漆器都是富裕家庭热爱的装饰品,王公贵族更是热衷于用“中国花园”“中国凉亭”点缀自己的宫殿,可是大部分看起来更像是从《一千零一夜》插画中剥出的图样。

但是,中国高速发展的事实很难被轻易消化。欧洲人已经很习惯一个古老的、神秘的、因贫困而自然朴实的东方大国安静地存在,作为他们好奇与同情的对象,以及未必有多少恶意的揶揄。当熊猫版的中国进化为巨龙版的中国,欧洲的心态都有了变化。崛起的中国和崛起的美国一样,成为老欧洲韶华已逝的“刺激源”。整体剧情和上世纪的美欧故事相仿。只是多了一层文化和审美差异误解,D&G事件的开端就是如此。

很难想象一家商业机构在中国举行大型活动之际有“辱华”的主观故意,对那段视频的争议可能更多地源于文化的误读误解。可是D&G的危机公关确实糟糕,惨淡收场也令人唏嘘。更微妙的是,筷子的文化影响超越了中国,越南亚裔最早表达不满,而日本网友的评论也对D&G吐槽颇多。由此可见,在全球化的时代,东西方之间还有很多鸿沟和误解需要慢慢开解。

(作者系历史学者)

猜你喜欢

欧洲人好莱坞法国
莫奈《睡莲》[法国]
好莱坞灵异跑车之谜
欧洲人复活节餐桌少了芦笋
CRAZY RICH ASIANS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法国浪漫之旅(二)
岌岌可危
怎样打造好莱坞大片
法国凯乐美我涂我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