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习近平的强国战略
2018-11-29扶永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充分显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关键词:习近平;强国战略;浅论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6-0228-03
作者简介:扶永生(1962-),男,湖南郴州人,大学,中共桂东县委党校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党建。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论断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充分显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战略蓝图升级
建设强大祖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的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一路走来,强国战略越来越清晰,强国目标越来越明确,强国思想越来越丰富完整。
改革开放后,我党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入世界经济,实现对最强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快速追赶。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现代化奋斗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分解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的目标,即“三位一体”总体布局。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即“四位一体”总体布局。2012年党十八大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代伟大实践,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超常的政治家胆识,战略家的眼观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谋篇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新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中国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也更趋完美,开起了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新时代。
二、战略基础厚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厚实基础。
(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二)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明显增强。5以来,我们党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三)坚守文化自信,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党始终注重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和谐有序发展。5年来,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五)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5年来,我党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
三、战略内涵完整
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了大胆探索、不懈努力。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发展,通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新的时代产生新的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新时代最强音。
习总书记的强国战略,内涵清晰、明确、丰富、融合、完整。从性质上:我们建成的现代化不等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从层次上,不是一般的,而是世界一流、走在前列的现代化强国。从内容上:不是单个的或局部的,而是全方位的强国;不仅需要富强,而且需要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不仅需要富裕中国,而且需要建设法治中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不仅要实现制造强国、贸易强国、科技强国、体育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航天强国、军事强国、海洋强国、质量强国,还要实现人才强国、教育强国、制度强国、文化强国。从目标上:我们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西方所推崇的政治霸权、经济霸权、文化霸权、外交霸权、军事霸权等等的强国,而是造福于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现代化强国。
四、战略步骤清晰
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则对上述路径进一步进行了精细化和具体化,因为它明确地把实现这个新目标的路径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望那时的中国,作为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将作出更大贡献,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战略措施有力
为了确保如期实现强国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强国。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培育一批又一批能满足国家建设的各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不断进步与创新,实现科技强国。
(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是强国第一战略。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完善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引进、人才激励约束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要大力度培养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大力集聚从事原创研究、交叉研究且能够引领国际科学发展趋势的战略科学家,要大力集聚适应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新型产业和新兴业态需要、有望推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的科技领军人才,要大力集聚适应创新发展和走出去战略需要、具有国际化管理创新和跨文化经营能力的企业家人才,要大力集聚支撑中国创造、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强国。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创造新动力,真正实现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前瞻性的原创成果。大力实施一批以我为主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和大科学计划,在重大创新领域产出更多有效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技术与产品,在产业创新上发展具有颠覆性的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一大批重大示范转化工程落地生根,加快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大幅提升高端科技供给,从根本上解决低水平重复、低端低效产出过多等问题,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实现创新强国。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力推进。要完善乡村组织,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现行的村民委员会等群众组织,鼓励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壮大乡村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复兴乡村文化,完善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重塑乡村社会规范,大力培育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养殖,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要建设乡村振兴队伍,培育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五)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三大战略”的侧重点在于加强区域间的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在更大空间范围内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和新动力。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根本是要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要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优化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构建一体化现代交通网络,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我国协调内外、统筹陆海、兼顾东西的重大战略部署,不仅将有助于改善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将对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将为新常态下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国际合作新平台。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超越旧的全球治理理念,符合各国人民利益,是中国方案、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对世界的贡献。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就是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遵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规律,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区域城乡协同协调发展,持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七)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大势,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强国和强军的统一,提供了战略引领。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坚持重点突破,既要抓好当前又要谋好长远,强化需求对接,强化改革创新,强化资源整合,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实现富国强军。
综合上述,习近平的强国战略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创新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强国战略构想。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到2050年一定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参考文献]
[1]苏思羽,杨星晖.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8(1).
[2]岳爱武,张尹.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的四重维度论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
[3]陈劲,黄海霞.建设科技创新强国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科技论坛,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