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水晶兰
2018-11-29张雪梅晓筠
张雪梅 晓筠
水晶兰在秦岭国家植物园保护区内的发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秦岭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颇有成效,但要让水晶兰永远盛开,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依然任重道远。
因为秦岭国家植物园的一个项目,接触到陕西省周至县殿镇田峪村主任徐德奎,了解到他在秦岭国家植物园保护区内发现了一种罕见植物——水晶兰。为了一探这神奇的植物,六月初我与同事晓筠陪同《三秦都市报》记者王晓峰一起驱车前往周至县田峪村,寻觅这一民间传说的“梦兰花”、“幽灵草”。
一
车行西汉高速从崂峪口下环山公路,远远便可看见葱翠连绵起伏的秦岭山脉。绕过秦岭国家植物园正门,拐入周至县殿镇后,一直朝着山的方向行进,青山慢慢露出它清晰的面貌,一棵棵高高低低的树木将山体覆盖,呈现出初夏才有的青绿色,让眼前的秦岭山脉更显得妩媚多姿。久居城市,每每看见守护着我们的秦岭山脉,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驰神往了。
2001年批准建设的秦岭国家植物园,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整个园区位于秦岭北麓周至县境内,面积639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植物园。经过十几年的建设,2017年10月1日,这个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四项功能为一体的植物园正式开园迎客。
我们到访的周至县殿镇田峪村,位于秦岭国家植物园内后山上。周至处在千里秦岭资源最丰富的一段,海拔跨度480米至3000米,由北向南依次为平原、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五种地貌单元,是一个完整的立体生态系统。车行到山边,就被管理站穿着制服的村民拦住,因为在园区内未经允许,机动车辆和游客不得通行 ,待说明情况,联系到徐德奎主任后,才得以放行。
离开了管理站,我们缓缓驶入山路。同事晓筠的驾驶技术很好,车子在几乎一尘不染的山路上拐来拐去,如行云流水。山边的河道里流淌着山泉,清澈见底;高大的树木郁郁葱葱散落在公路两旁,猛然会有一帘瀑布冲入眼前。山路中间,也会突然出现一只小松鼠,因我们的到来慌忙跳走。
沿着山间公路前行,能看见一两处散落在路边的民房,已经无人居住。为了配合秦岭生态治理,他们都已搬迁到山下生活。山路越走越陡峭,拐过一道弯路,远远看见一位男子站在山道边,我们猜测这肯定是田峪村的徐德奎主任。下车一问果然是徐主任,他五十岁左右年纪,鬓角略有些斑白,人看上去很精神。
徐主任带路,车顺着山势开了几分钟,停在几座民房旁,有几位村民聚在一起闲聊。听说我们要在中午时分去登山,他们纷纷为我们担心。我们整理上山的装备时,好心的村民赶紧给我们找来上山用的竹竿。徐主任笑眯眯地将王记者的器材包背上,我和晓筠就轻松多了,各自背着小包,拿上水杯,开始上山。
二
迈过几个台阶后,便没有上山的路,脚下只有村民走出来的羊肠小道。我们一前一后跟着徐主任,好奇地打听着关于发现水晶兰的经过。
据徐主任讲,是在山上他家老宅子附近的树林里偶然发现水晶兰的。当时他正在寻找野生中药材,周围林木茂盛,落叶丰厚,人迹罕至。看到水晶兰,徐主任也不知是何物,虽然从小在山里长大,但从未见过这种植物。问遍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也都说从未见过。
我们继续前行,路越来越难走。小路上铺满落叶,时不时会在小路中间看到一堆一堆的动物粪便,徐主任说这是小野猪的。山里长满了各种高大的树木,最多是核桃树和板栗树,成熟的果实随意地落在地上。路边开着各种五颜六色不知名的小花,我们却已无暇观赏,眼睛只盯着脚下的路,生怕踩空掉下去。彼此间已无话,只是相互提醒着注意安全。同行的王记者,由于去年腿部做过手术,不能使劲,已将全部的重心压在竹竿和另一条腿上,让我们看着揪心,同时也敬佩记者的职业精神。
行走在大山深处,真是“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经过近两个小时攀登,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一眼望去,绿巨人般的山体层峦叠嶂。
稍事休息之后,我们穿过树林直接拐向山沟处。地势倾斜,四周都是野生栗子树。杂草丛生,只能用竹竿将半人高的杂草拨开,方能前行。大约走了半小时,在徐主任的引导下,我们在一堆枯叶下面终于看见了梦幻般的水晶兰。
水晶兰通体晶莹洁白,犹若水晶状的花朵微微下垂着单生于植株顶端,白色的花苞中,黄色花蕊围着蓝色花心,就像一朵晶莹剔透盛开的玫瑰。驻足观看,我们只有感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森林寂静,细微的小雨飘落下来,只有虫鸣鸟叫声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谨慎地移动着脚步,慢慢地扒开树叶寻找着水晶兰,这才发现它们呈簇状生长,每簇少则一两株,多则十来株,相依在一起,发出诱人的白色光芒。它们通体高约10厘米到15厘米,全株无叶绿素,从不进行光合作用,是靠着腐烂的植物来获得养分,因而才有了晶莹剔透如水晶般的身形,被人们称之为冥界之花,或称死亡之花、梦兰花等,甚至在一些小说中也被视为幽灵之花。凝视着在幽暗潮湿的落叶层里,一株株晶莹洁白的身影,我却认为它们是自然界的精灵,传说中起死回生的仙草。
三
山中小雨下得淅淅沥沥,时间已近下午四点。考虑到下山的路会难行,我们两位女同胞只好先朝山顶返,留下他们两位男士取景拍照。山中的雨说停就停,刚好半小时的时间,王记者和徐主任也赶上我们,大家又一起跟在徐主任后面,拄着竹竿慢慢往山下走。
路是又陡又滑,走了一会儿,徐主任就给我们摘些野草莓、野樱桃、树莓来补充体能,这些小山果个个酸甜可口,吃过之后倒真是不渴了。
林中休息间隙,徐主任谈着对田峪村未来规划的设想,思考着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带领村民致富发财。顺着徐主任的思路,我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近几年,政府为改善秦岭生态环境确实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或许正因如此,“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我们才有幸一睹这神奇梦幻般的植物——水晶兰。
下得山来,天色已笼罩在黑暗之中,远处繁星点点。我们告别了朴实善良的田峪村徐德奎主任和村民们,驱车往回走,身后的秦岭犹如一幅水墨画,与我们渐行渐远。同行的《三秦都市报》记者王晓峰以他记者的视角,谈到“秦岭北麓西安段圈地建别墅”新闻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批示,“严肃查处,一抓到底”,这才确保了秦岭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近期在北京召开的第八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原则,也指明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水晶兰的发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秦岭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颇有成效。但是,要让水晶兰永远盛开,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
张雪梅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