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解困,出路何在?
2018-11-29沈建光
沈建光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较为艰难的时刻。从三季度中国经济季报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整体下行态势,GDP下滑至6.5%,创十年以来的新低,并已接近政府全年6.5%的增长目标;从月度数据来看,这种整体低迷的下滑走势是持续的。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位回暖,但汽车仍是拖累,石油和通讯消费是主要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速跌破6%,PMI、发电量等指标均是下行态势;固定资产投资仍旧疲软,房地产市场在政策遇冷下明显回落;中美贸易战风险加大背景下,短期由于企业抢出口影响出口数据仍然上行,但从长期来看也面临不确定性。
伴随着经济下滑,近一段时间中国金融市场也出现动荡局面,A股指数跌破2500点位,市场信心受到打击。在此背景下,多位政府高层领导于10月19日集体向市场喊话:刘鹤副总理表示中美正在接触,贸易战对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一行两会领导同时发声力挺股市,提出九大举措维稳,重点表态化解股权质押风险,加大险资入市力度等。与此同时,面对经济困局,财政部近日也表示将推动大规模减税应对。在笔者看来,上述举措均是针对当前经济不稳,预期不稳的背景做出的举措,如果11月中美领导人接触能够避免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国内减税与提振民企信心的措施加快推进,则有助于以稳定经济与信心。
消费方面,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2%,比8月高出0.2个百分点,实现低位反弹。其中,手机等通讯器材类表现亮眼,当月同比增速达16.9%,比8月增加10.5个百分点,与“双节”促销与十月旗舰手机发布高峰等因素有关,而这一指标表现也与9月京东金融大数据消费指数中手机数码指标回升的表现相吻合。受近期油价大涨影响,9月石油及制品类消费也保持较快增加;同时,房地产相关消费仍然不错,体现在家具消费、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电消费同比增速分别为9.9%,8.4%,5.7%,亦与国庆促销有关;但是,汽车消费仍然持续低迷,是社会消费品零售的主要拖累,9月同比增速为-7.1%,为2002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工业增加值增速跌破6%,与9月PMI回落、发电量下滑态势一致。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8%,增速环比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跌破6%;9月PMI为50.8%,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9月发电量仅为4.6%,比8月回落2.7个百分点,凸显工业生产的疲软态势。分三大门类来看,9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提升最快,同比增速11.1%,环比上涨1.1百分点。与消费端低迷表现一致,汽车生产端的数据亦是持续不佳,9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仅为0.7%,比上月继续回落1.2个百分点;分产品来看,原煤、生铁和粗钢增速回升,但原油生产、加工量增速回落。
投资方面,基建投资仍然较弱,高新技术投资是亮点。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虽然止跌,但比8月的阶段性低点小幅回升0.1個百分点,仍属于比较弱的水平。其中,基建投资仍然是疲软态势,1-9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3%,较8月下滑0.9%,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下滑,各地发力基建稳增长的政策效果仍未显现,基建依然是拖累投资的主要因素。制造业投资增长8.7%,增速较8月提高1.2个百分点,整体保持稳健。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上升,分别为13.9%、9.6%、18.3%,显示高新技术制造业对投资增长拉动较大;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下滑幅度扩大。
房地产投资小幅下滑,调控政策从严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疲软显现。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9%,较1-8月小幅下降0.2%,但剔除土地购置费对名义价格的影响后,实际情况可能并不乐观。此外,从房企资金渠道来看,主要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及按揭贷款均同比下降,表明房企现金流仍紧张,后续须持续观察棚改货币化政策收紧的影响。需求方面,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分别增长2.9%、13.3%,较1-8月分别回落1.1、1.2个百分点,需求疲态显现,结合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无松动迹象,以往市场对于房地产上涨预期的基础已发生改变。
外贸形势短期未受贸易战影响,但未来前景充满不确定性。9月贸易数据在贸易战2000亿美元的阴影下依然强劲,以美元计价,9月出口同比14.5%,进口同比14.3%,贸易顺差316.9亿美元。在笔者看来,虽然9月对美出口未受明显影响,但与出口商担忧贸易战不确定性较大,提前抢出口的现象有关。同时,人民币贬值、出口退税率调高也会减缓部分贸易战压力。但可以预期,如果未来贸易战持续升级,将难免从对投资前景、企业家信心,产业链以及上下游行业的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未来的一段时间将十分重要,11月G20中美领导人对话仍是重要节点,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贸易战的“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同时,中国已经恢复对美国大豆、石油的进口,已经表达出极大的谈判诚意,为中美领导人谈判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笔者看来,如果贸易战全面升级的情况能够避免,担忧与恐慌情绪会得到很大缓解,也有助于防止中国经济继续下行态势。
而于内而言,政府高层已经集体喊话稳定预期,包括应对股市大跌。央行行长易纲称,将出台措施缓解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刘士余表示,鼓励各类基金帮助上市公司纾解股票质押困境。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允许险资设立专项产品,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与此同时,面对经济困局,财政部近日也表示将推动大规模减税应对。综上,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内外部交困的艰难环境,决策层集体表态稳信心是个积极的信号,未来做好政策协调,对于民营经济遇到的难处给予过渡期考虑,同时,推动供给侧改革,在货币政策边际效果递减的背景下,加大财政发力,特别是推动大规模的减税措施早日落地,则有助于尽早扭转悲观态势,为中国经济与企业信心迎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