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的体验式调研
2018-11-29李春成
李春成
人大代表履职离不开调查研究。“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调研的具体方法有许多种类,体验式调研也是其中之一。体验式调研看起来每个人都会,因为每个人似乎时时刻刻都在体验着,但要想把体验式调研做好,需要系统、周密的思考和设计。因此,本刊特邀专家对人大代表的体验式调研进行一些理论探讨。
体验式调研具有“具身性”“直观性”“情境性”“情感性”
□什么是体验式调研?
■体验式调研是指调研者亲自参与到调研事件中,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取相关信息。要理解体验式调研,关键是要理解“体验”的内涵与特征。
体验式调研中的体验是指调研者在其与调研事件中的各要素(人员、设施、组织、流程、活动等)之间的接触和交互活动中所产生的感知、感受和评价。良好的体验是一种欣赏性感知和价值体认。所谓“欣赏性感知”是指具体感观(视听味嗅触)引发的积极性情绪,如兴趣、乐趣、舒适感、美感等等;所谓“体认”是指一种身体性的体察、认知、认可、认同、品味,一种身体性认知和评价活动,既包括即时性反思,也包括事后的批判性理解。
当然,体验式调研的重点不在于好与坏,而在于是否真切地感悟到现象的意义,是否深刻、全面,是否透过现象把握住问题的本质。
□体验式调研与其他类型调研相比有什么特征?
■主要是“具身性”“直观性”“情境性”“情感性”四个特征。
“具身性”是指,一般来说,我们首先是以身体的方式而不是意识的方式和世界打交道,是身体先“看到”“闻到”“触摸到”了世界。为了调研某类人的处境或某件事情,调研者通过某种“筹划”介入到某种特定场域中,特定的身份和任务由此得以展开和具体化;通过身体与场域的互动产生感触、发生认知、引发评价,形成综合性的体验。处身体验式调研中的人大代表,是以一种身心统一的整体结構来展开其调研时间和历程的,具有某种“身体主体性”。因此,体验式调研不是纯粹的身体感知,而是“具身性”的综合感知。
“直观性”是指,人的意识的原初样式是知觉而不是思维。这并不是说要将人类知识减约为知觉,而是要亲临这一知识的诞生地,使之同感性一样感性,并重新获得理性意识。体验式调研中的代表体验,是基于身体性知觉的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这种“身体知觉”是一种“前概念思维”和“前理解”(前有、前见和前把握)。这种“前理解”来源于人大代表在体验调研对象人群或事件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切身体验和身体思维,而不是基于抽象概念和理论框架演绎出来的结果。
“情境性”是指,身体总是具体地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之中的,是一种情境性存在。对于体验式调研来说,空间不是其消极、被动的“容器”,而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甚至是生产者——特定情境不仅赋予了调研者特定的行动方式(角色、任务、权利或责任等),而且是特定“框架”(意义结构、叙事逻辑)的建构者。置身体验式调研情境中的人大代表,具有某种事先谋划或即时发生的环境意向性,受“情境的召唤”,介入、参与、融入到调研对象人群或事件“情境”中。较之其他主—客二分类型的调研,体验式调研中的情境并非客观先在的;情境与身体、调研者与调研对象,处于一种相互交织、互动建构的关系之中。
“情感性”是指,处身情境之中,身体既不可能毫无反应,也不可能只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而是主客体之间更加复杂的辩证关系。体验式调研情境中意义与偏好的生成与存在,使场域变为“有生活目的、效果和意义的人类活动的结构”,使场域中的行为(包括调研行为和调研对象行为)成为有感触、有存在性焦虑的行为。处身这种情感性的场域中,体验式调研者与对象人群或事件之间会产生某种情感纽带,体验式调研成为一种情绪劳动。人大代表的体验式调研,因调研者的身份和使命、调研对象和任务的特性,其情感性可能会更频、更深。
开展体验式调研的意义
□开展体验式调研对人大代表调研活动有哪些促进作用?
■首先,体验式调研有利于提升人大代表的政治情操。人大代表必须具有高尚的政治情操,通俗地说就是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情操和行动意愿,仅仅靠冷色的政治理性是很难生成或养成的,唯有介入、参与、融入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之中,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感受“情境的召唤”,才能产生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态度、情感和意愿。受理性主义思维框架的局限,人们往往忽视了情感的力量,甚至把情感一律视为行动的障碍。然而,政治情操既不源自冥思,也不来自理性说教,而主要源自体验。由此彰显出体验式调研对于人大代表履职的特殊意义。
其次,体验式调研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尽管人大代表并非典型的官僚,但在调研方面仍可能存在官僚主义作风。有研究者将官僚主义调研戏称为“中国式调研”,主要表现为:“悬浮式”调研——调研者“腾云驾雾,难接地气”;“关怀式”调研——通过这种“驾临”体现对调研对象的关切和肯定;“排演式”调研——调研对象、路线和内容都是事先经过精心设计好的。浮光掠影的调研,都无法深入群众、了解实情,或只看“本本”的调研无法体会实践的深刻内涵。体验式调研大大“消除了距离感,所提的建议也更具针对性”。
第三,体验式调研能获取丰富多样的信息。如前所述,体验式调研能给人大代表带来感官、情感、思考、关联、行动等各种体验,这些信息不仅丰富多样,而且追身、切身、深入人心。这种调研获取的信息是鲜活的、生成性的,往往会给调研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历久弥新,不仅能激发调研者对调研对象的现场性体察和思考,而且能成为他们离场后思考问题的素材和追踪工作的证据。
最后,体验式调研还能丰富人大代表的履职体验,成为其履职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体验式调研将给人大代表带来好的履职体验;好的履职体验有利于激发人大代表履职的积极性、胜任感和价值感。因此,人大代表工作机关应该鼓励、支持或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开展体验式调研。
□您提到了“好的体验式调研”,怎么样才算是好的体验式调研?
■这个主要要探讨体验式调研的类型问题。我们可以把人大代表的体验式调研分为:深层参与型和浅层参与型。浅层参与型体验式调研,是指调研者置身于调研对象现场,但不投身于调研对象活动之中,而是作为观众或听众等“外置”角色,与调研对象实践保持一定距离,体验但并不影响调研对象活动的展开。人大代表的各类检查、视察、观摩大多属于浅层参与型体验式调研。深层参与型体验式调研中,调研者不是“局外人”,而是“内置”于调研对象活动之中,成为“当事人”,参与并影响着事件的发生;其自身活动构成其调研体验的(部分)生产者。在深层参与型体验式调研中,人大代表扮演着特定的“剧中人”,活跃在行动舞台上,遵循特定剧中人角色的游戏规则,享用着相应的权利与自由、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在特定的情境中与其他参与者互动。
□能分别举个例子吗?
■譬如,2016年9月5日至8日,来自山西、安徽、河南、广东、广西的28 位全国人大代表来到上海市,通过视察诉讼服务中心、旁听知识产权案件庭审、了解网上船舶司法拍卖等,体验司法的“极致”追求。这是一种浅层参与型体验式调研。2014 年1月18日,两名广东省人大代表以乘客的身份到广州火车站,现场体验式调研了春运购票管理情况,人大代表们切身感受到购票难以及购票场域治理的不完善,这是一种深层参与型体验式调研。
在第一个例子中,人大代表们的在场,或多或少地有某种“社会促进”效应,使对象活动的当场表现比平时表现更好些,进而优化调研体验。但是,因调研者并未内置性地介入调研对象的活动之中,所以属于浅层参与型体验式调研。较之浅层参与型体验式调研,深层参与型调研的体验更为丰富、更为深刻,历久弥新。
开展好体验式调研的基本功
□体验式调研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每个人都有人生体验,但体验的内容与深度不一,对体验的阐发能力也不一样。做好体验式调研要掌握哪些基本功呢?
■首先,权衡决策,优先考虑深层参与型体验式调研。人大代表的调研方法多种多样。相对而言,体验式调研的时间、人力等各项成本都比较高,且体验式调研也并非适用于所有调研任务。因此,应该根据调研任务、权衡调研成本与收益,决定是否采取体验式调研。类似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优先考虑采用深层参与型体验式调研。
其次,事先筹划,精心准备,力避先验性态度。对于参与体验式调研的绝大多数人大代表来说,绝大多数调研领域都是不熟悉的。新的领域能给调研者带来新的体验,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此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因此条件允许,调研前應该对调研对象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深度参与型体验式调研,更应进行必要的准备,以便能够快速地进入角色、融入场景。但这种事先准备一般应只限于知识性的了解,应该力避未曾体验式调研之前的情感、倾向和态度。调研之前可以有疑问、有悬念甚至有预设,但不应有先验性态度,应有实证态度和科学精神。
第三,融入情境,用心感受,管理情绪。体验式调研要求调研者投入对象情境,敞开各种感官,与情境中人、事、物进行互动和“对话”,由此增进信息、促进思考;借助情景氛围,进行代位感受和换位思考;接受情绪或情感氛围的“侵袭”,用心倾听对象的“叙事”。与此同时,别忘了体验式调研是一种情绪劳动,调研者的情绪表达既要合乎情境或故事角色行为规范,也要合乎或不违背人大代表的身份职责与角色伦理。
第四,调研报告既基于又超越个人体验。体验式调研能获取丰富多样的信息、感受、情感和关联,体验式调研报告首先必须结构化地如实记录这些体验内容;其次,还应该对于个人体验的片面性、失真性保持警惕,可以辅以访谈研究、文献分析、追踪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最后,还应该“站得高、看得广,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给予评价、提出问题、分析成因或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