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寻踪,结缘玉门
2018-11-29覃春雷
覃春雷
飞机降落,已近午夜。四处黑漆漆的,出租车一路开到黄河边上的兰州城。这是我第一次来甘肃,感觉有些陌生,又很好奇。这次应易华兄之邀,到河西走廊考察,亦是圆梦之旅。
次日一早,便与易华兄去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易华兄考虑得周到,把住地安排在博物馆斜对面,甚是方便。甘肃省博物馆的建筑和设施已显陈旧。我们上得二楼,直奔“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展厅最开始的陈列中有的就来自四坝文化的火烧沟。
对四坝文化的关注,也因易华兄而起。易华兄长我10余岁,亦师亦友,为人耿直、豪爽,做学问的劲头,执着、坚毅。易华兄多年專注于研究齐家文化,以及史前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对于一些特别的文化元素异常敏感。我专注于研究古代矿物宝石饰物,以及这些小件古代工艺品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作用。如此,我与易华兄一见如故,颇有默契,在研究上,常互通有无。
之前对火烧沟已有所闻,可惜未见出版完整的考古报告,没有系统的发掘信息和图版可供研究。这次到访甘肃省博物馆,还是第一次见到发掘实物。火烧沟出土了多件梨形石质权杖头,还有一件青铜四羊权杖头,甚为奇特。不久前,我刚写了一篇有关古代埃及权杖头的文章,古埃及文明的梨形权杖头与火烧沟出土权杖头类似,都源自古代两河文明。通过这些小件古代工艺品,可以看出,距今3700~3900年,火烧沟的先民们,已经通过某种方式和路径,与西方文明建立了联系。火烧沟位于今天的玉门市境内。公元前2000纪早期,河西走廊的先民与西方文明还进行了哪些矿物宝石交流,遗留下什么古代饰物证据,这些矿物宝石的来源如何,又是通过什么的路径和方式进行传播,这些谜团,都有待在玉门解开。由此,我们便与玉门结下缘分。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玉,石之美。”古人认为,美丽的石头就是玉。这里讲的“石头”,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古代的矿物宝石,尤其是颜色漂亮的矿物宝石,如蓝色和蓝绿色的绿松石、红色的玛瑙、白色和青白色的玉矿、蓝色的青金石、白色的海贝等。古代集中交流和引进外来矿物宝石的地方,也可以称为“玉石之门”“玉门之关”。我们寻找的是近4000年前的“玉门之关”。
我与易华兄,自兰州经张掖,沿着河西走廊一直向西,于中午左右抵达玉门。以前通过王之涣《凉州词》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知晓玉门。想象中,玉门多少带一些戈壁荒漠的悲凉。眼前的玉门市,处处绿意,满眼青植,颇有几分春风常驻玉门关的感觉。
傍晚时分,考察团成员们都到齐了,有著名秦汉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子今老师,德高望重的中国社科院考古学家王仁湘老师,在遥控考古方向颇有建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心源老师,即我们考察团的“三王”。还有其他几位身怀绝技,风趣幽默的研究者和伙伴,我们一起在玉门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探索之旅。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走访了玉门市的博物馆、多处汉代长城和烽燧遗迹、赤金峡谷、明清古道等,还远赴马鬃山古代玉矿遗址进行考察。玉门博物馆的王璞馆长和文保所的张建军所长,精心安排,全程陪同,令我们甚为感动。考察中,大家从各自擅长的角度,对相关遗迹和出土文物展开研究,又从不同纬度汇集讨论,火花四射,激情迸发,快哉快哉!
在参观玉门博物馆的时候,大家发现一件奇怪的陶器。这件陶器,出土于玉门市清泉乡,博物馆标签注明为汉代,形如钟,中间为中空球体,四面开有竖长方形窄孔,每个长方孔外装饰一对梯形耳并穿孔;陶器上为圈口,下为锥形座,座底不封口。玉门博物馆标为“陶钟”。但是观其形,可能另有他用。很快,大家在该陶器中间球形体的长方孔上部发现几道划线,经仔细辨认,四个孔分别为按逆时针的五、六、七道划线和数字“八”的书写(从顶部向下的逆时针方向)。连续的数字说明刻划标记是有意而为,应该与该器物或其原型的用途有关。这一器物引发了大家的围观和激烈讨论,谜底还有待日后揭开。
在我研究的领域,即古代矿物宝石饰物部分,玉门市政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材料。火烧沟遗址历年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古代矿物宝石器物,有白玉凿、红玛瑙珠、绿松石珠坠、天河石和螺贝类珠坠等,分别收藏于甘肃省考古所、甘肃省博物馆和玉门市博物馆。
火烧沟遗址出土的玉器材料可能来自玉门以北的马鬃山、西边的敦煌,甚至更远的新疆。
绿松石的矿源很多,目前已知可能成为火烧沟绿松石珠饰矿物宝石来源的有湖北十堰、陕西白河、新疆哈密以及阿富汗和伊朗等地。
在约4000年前的古埃及中王朝、约3500年前的两河文明中巴比伦、约4600年前的印度河谷文明,都有使用天河石珠饰的记录。距离火烧沟较近的新疆,存在天河石的矿源。火烧沟的天河石珠饰的矿物,其宝石原料可能来自新疆。
火烧沟遗址出土的红玛瑙珠显现出与印度河谷文明、古代中亚和两河文明很深的渊源。
火烧沟遗址出土的海贝及其珠饰,原料可能来自印度洋的远程贸易
由此可见,3700~3900年前,西方来的各种矿物宝石,从河西走廊输入中国,首先在玉门及其附近地区发生交易,这里应是中国史前的“玉石之门”。
另外,在玉门镇出土汉代的蓝色玻璃耳饰,这种玻璃耳饰在中原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的墓葬中均有出土,有钾玻璃和铅钡玻璃两种,蓝色是由玻璃中的铜和铁元素离子呈色。玉门镇出土的汉代蓝色玻璃耳饰,可能是这种类型的饰物向西传播最远距离的例子。这类蓝色玻璃耳饰在遥远的汉帝国西陲,亦是珍贵之物,非富贵不能有。居住着汉朝富贵的玉门,对于中原王朝必然重要。
从3900年前的四坝文化,到2000年前的汉帝国,玉门都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前线。
我们在玉门吃到一种称为“人参果”的水果,皮薄汁多,非常清爽。据说为外来水果,在玉门清泉乡引种成功后,广受欢迎,而且多出一份淡雅的清香。火烧沟遗址便位于玉门清泉乡。人参果与3900年前的火烧沟先民一样,在玉门落地,结出缘分的果实。
我们不远千里,来到玉门,寻找几千年前古人的踪迹,并因此爱上玉门,种下缘分的种子,我们与那人参果和火烧沟的先民,难道不是一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