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材料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探索和研究
2018-11-29侯京山赵国营刘玉峰张娜房永征
侯京山 赵国营 刘玉峰 张娜 房永征
摘 要:本文从半导体材料课程的特色和优势出发,结合课程的授课特点,提出了在半导体材料课程中践行思政建设教学模式的设想,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半导体材料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革命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生产手段,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变化,还引起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则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导和基础。其中,半导体器件的发展为半导体材料的研发提供了动力,而材料质量的提高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则为半导体器件的优化及新器件的产生提供了关键支撑。因此,半导体材料在半导体乃至整个信息技术领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半导体材料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传统的专业课程教育重教学、轻育人。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指导思想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指引纲领,可发挥学科优势,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半导体材料课程践行思政教育建设的必要性研究
半导体材料是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它的每一次革命都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半导体已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手机、电脑、电视机、太阳能电子表、电冰箱、微波炉、空调、空气净化器、打印机等,医用的核磁共振仪、CT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和微创手术用的伽马刀等,其中的核心芯片都是半导体。汽车、飞机、火箭、空间站、卫星、各种高空深海探测器件和水面行驶的舰船以及水下的潜艇等,都离不开半导体。
半导体材料课程是对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历史、基础理论、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介绍的专业课程,包含的内容非常宽泛,理论强、概念多。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述或者板书课件的展示,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部分内容需要依靠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辅助理解,使得学生缺乏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教学效果差。因此,需要通过这种课程思政方式,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与科研创新意识。
二、半导体材料课程践行思政教育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以半导体材料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等)、能源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等发展迅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如基于核心半导体材料的研发,我国相继开发出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隐身战机、超级天眼等。但要赶上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科技强国,仍有许多关键性问题亟待解决,如信息技术领域缺乏原创性的核心技术等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半导体领域的发展。
科技领域的发展,关键依靠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离不开半导体领域科学家对半导体理论和实践做出的贡献。半导体领域是一个人才济济的领域,这里汇集了爱因斯坦、波尔、杨振宁、李政道、高锟、霍金等世界级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不仅是很多学生的偶像,更应该是他们成长和学习的标杆。这其中,不乏科学家爱国的感人事迹,如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林兰英等,突破国际技术封锁,为国家的半导体材料事业鞠躬尽瘁的事迹;当代的南仁东院士,为国家建设超级天眼,倾注一生的事迹。借助于半导体材料课程,在特定的知识点引入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介绍他们的成长、成就、事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度和认识程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半导体材料课程践行思政建设,对提高材料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半导体材料的知识拓展为切入点,引入为我国半导体材料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成长、成就、事迹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专业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科研创新意识,进而全方位地增强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树人.半导体材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钟家松,陈大钦.半导体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
[3]张彦,于永强,陈士荣,等.“半导体材料”课程教學改革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