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捞“外国的月亮”到底为哪般?

2018-11-29陆茜

南都娱乐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红毯戛纳华人

陆茜

谁能想到Kris Wu会以这样的方式在欧美乐坛横空出世,从而声名大噪?前不久,吴亦凡发布首张专辑《Antares》,5小时之内空降美国iTunes专辑总榜和单曲总榜双榜。随后更是力压A妹Ariana Grande新单曲《Thank u,next》和Lady Gaga 与 Bradly Cooper 合作的热门单曲《Shallow》,一举拿下iTunes美区四大榜单榜首,单曲成绩也在单曲总榜前十名中占据7席。一时间推特上遍布着“Kris Who?”的疑问,接着又引发了一系列下架、上架、再下架的事端。好莱坞权威杂志《Variety(综艺)》也对其进行了报道。近年来,在海外发片似乎成为了偶像们的“标配”,登上iTunes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华人在这个榜单上的最好成绩正在频繁被刷新着。偶像“出海”忙着捞“外国的月亮”到底为哪般?

海外“镀金”的常用套路

蹭毯、刷榜、“特供”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明星们纷纷打起了海外市场的主意,争先恐后走出国门镀层“进口金”回来,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国际咖。

1蹭红毯:频繁刷脸,总有出头天

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一直都是大小花们的必争之地,这几年来男明星们也有与之看齐的趋势。蹭红毯指的是,没有参赛作品,却想在红毯上大出风头的行为,可以被看作是明星们出海“镀金”的鼻祖之一。不论是当红小花还是二三线小明星,甚至是十八线网红们,都想方设法地要走一遭国际电影节,仿佛只要鞋沾上了那红色的地毯,就打开了自己海外的事业版图,演艺道路就能顺风顺水似的。

以最具代表性的戛納电影节为例,有三种官方途径可以走上红毯,一是有作品入围或是宣传,二是官方特邀评委或颁奖嘉宾,三是赞助商特别提名。前两种情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巩俐和章子怡,不但入围作品众多,更是多次受邀担任电影节评委。第三类品牌赞助的典型是李宇春,她代言的某品牌是戛纳电影节的赞助商,到今年为止,春春已经6次走上红毯。

而剩下的“无作品无代言”的情况就要归到“蹭红毯”之列了。比如2013年的张雨绮,不但以3分50秒成为当年红毯秀耗时最长的女明星,在外媒发出的图中还被错标成了另一位中国女星,搞出乌龙。为了在国际上露个脸,赢得外媒关注,每年都有人出奇招,除了在衣服上博出彩,更有甚者假摔,还有因为超长停留时间被保安驱逐等等事件发生。巩俐就曾经说过:“如果我有十部电影参加比赛的话,我肯定会走十次红毯。但是如果我没有电影参加比赛,也走这么多次的话,可能大会就会觉得我脑子有点毛病。”但蹭红毯也分技巧,有的人就能蹭着蹭着,蹭成了电影节评委。

2iTunes成发片“标配”:国际市场成为新的舞台

其实,近年来,华人登上海外音乐榜单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是这次吴亦凡事件声势和影响都太过巨大,才让大众把注意力放到了他身上。吴亦凡并不是个例,中国偶像们纷纷将视野放在了海外。今年5月,王嘉尔发表新曲《Fendi Man》,上线仅27小时便拿下iTunes美区总榜及POP榜第一的好成绩,成为首位登顶的华人。但就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个成绩就被后辈赶超了,新晋流量蔡徐坤的新歌《wait wait wait》同样登上了iTunes总榜以及POP榜双榜第一。而张艺兴在2016年发行的《Lose Control》刷新韩国单人歌手各项纪录,并刷新iTunes华语专辑榜单的最好成绩。今年10月,张艺兴还成为首位登上美国iTunes POP Chart 流行音乐榜前60的中国艺人。

再把时间往前推一点,2016年张靓颖就已经进军欧美乐坛,在北美发行了首支英文单曲《Dust My Shoulders Off》,通稿写的是第一位登上美区iTunes即时下载榜Top 100的中国大陆歌手。

看到没有?似乎年轻歌手只要发片一般都会把目光瞄向国际市场,在越来越注重国际影响力的时刻,主打英文歌也就成了一种标配,上述说的各位歌手都是如此,国内市场已成定局,国际市场才真的开始“大有可为”。

3“中国特供”奖:影帝影后人人有

对于演员来说,能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到一座奖杯,无疑是对自己实力的肯定,也是打响国际知名度的最好时机。但华语电影想要在国际上拿奖可不太容易。这不,明星们就把目标瞄准了各类中外合办的电影节,也能勉强凑合凑合。例如杨幂凭借《逆时营救》夺得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雷米奖最佳女演员,吴亦凡凭借《夏有乔木雅望天堂》首获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周金鹤奖影帝,唐嫣依靠《露水红颜》获得了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女配角……这些“中国特供”的奖项除了给艺人带来“国际影帝”、“国际影后”的头衔之外,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国际上无人问津,在国内也会因为实力不过关成为观众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

不仅是中外合办,国际A类电影节也纷纷向中国资本低头,柏林国际电影节特设了“亚洲璀璨之星”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有“亚太电影艺术单元”,戛纳国际电影节也出现了“戛纳中国电影荣誉奖”。这些“中国特供”奖无疑又给了“实力不够,奖项来凑”的“花生”们带来了进军海外市场的希望。

费尽心机究竟为哪般?

“面子”工程?还是利大于弊?

试图用上述方法“出海镀金”的,不排除有极个别遇上“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绝大多数都不会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打通海外市场,一个不小心还要被国内网民群嘲。那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为什么明星们还是争相效仿呢?

1出口转内销,宣传口径有排面

“第一位XXXX的华人”、“国际影帝”、“国际影后”,这样的头衔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对于宣传来说,真是再好不过的物料和素材了。很难想象,有哪个明星在国外获得了成绩,会有公司不在国内做一波宣传的。哪怕是再小的榜单、再“野鸡”的奖项,经纪公司都有办法吹上天,成不了“首位”,那就必须“刷新纪录”;评价参差不齐,那就只写好的,隐去差的;如果各方面都不够亮眼,那也可以对外宣布“引发热议”,再配上几张推特发言截图,一样可以把通稿写得漂漂亮亮。国内不仔细的吃瓜群众们一看,哎呦,确实挺厉害。

但现在的网友可没那么好糊弄,2016年就有人质疑某歌手“首位登上美区iTunes即时下载榜Top 100的中国大陆歌手”的Title注水,指出实际销量并不高,这样的成绩何以来支撑其宣传的“华语乐坛第一人”?其实,在国际主流音乐榜单上有所建树,无疑是一件值得被鼓励和肯定的好事,但是过多地去抠字眼,打出各种夸张的前缀,来迷惑大众,让人产生误解,就实在没有必要了。

2提升level,时尚资源上档次

时尚资源也是现今娱乐圈衡量咖位的重要标准之一,其中国际奢饰品大牌最被看重。偶像和大牌的合作,在粉丝间也已攀比成风。品牌有大小之分,合作形式也有“高低贵贱”。按上檔次指数来排序的话,依次是代言人、大使、挚友。代言人还要分为全球代言人和区域代言人、全线代言人和条线代言人……总之,在很多艺人团队和粉丝眼里,品牌和时尚资源的多少可以直接与在国际上红不红画上等号,连受邀参加国际时装周都能成为“身份”的象征。

虽然这种对于品牌代言的看法有些畸形,但想要走国际路线的明星确实更加容易获得品牌的青睐。例如2013年,李冰冰在好莱坞一路高歌猛进,拍摄《生化危机5》、《变形金刚4》的同时,也收到某高奢品牌抛出的橄榄枝,担任其全球全线品牌代言人。按之前说的排位,这个头衔应该是无可争议的一位了吧。吴亦凡自归国以来,也一直坚持“出海”策略,即使很多外国网友不知道Kris Wu是谁,但他在海外的曝光度和“刷脸”次数还是很可观的。身背三个顶级奢侈品品牌代言人身份,可能也是“国际凡”的底气所在吧。

3韩流过后的紧跟步伐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亚洲人都很难打破欧美竖起的这道文化壁垒,所以一旦有人作出了突破,大家都愿意去效仿他,以期望达到相同的效果。亚洲乐坛,最先“走出去”的是K-pop,当他们举起“放眼欧美”的旗帜时,大量的韩流明星纷纷在美国出道,宝儿、少女时代、BigBang……而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无功而返的。

不难发现,我们的偶像中,几乎都有“韩流背景”,希望带领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张艺兴、把C-pop挂在嘴边的黄子韬、吴亦凡、王嘉尔都是归国的“务韩人员”,蔡徐坤最早也参加过中韩合作的选秀节目。这代人受韩流影响甚广,演艺步伐也紧紧向其靠拢,或许他们是想复制早年鸟叔或者防弹少年团的神话,但盲目地照搬模式显然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他/她们,才是出海的正确打开方式

巩俐

主要成就: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揽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的演员、第一位戛纳电影节的华人评委

巩俐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是1987年,由她主演的电影《红高粱》获得了第2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92年,27岁的她又凭借《秋菊打官司》斩获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真正的事业高峰在这之后的第二年,《霸王别姬》摘得金棕榈大奖,巩俐那年在沙滩上经典的白衬衫造型至今还为人称道。她进军好莱坞的脚步也没有停止,先后参演了《艺伎回忆录》、《迈阿密风云》和《少年汉尼拔》。巩俐在各大电影节的评委身份也值得注意,1997年成为首位戛纳电影节的华人评委;2000年,担任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03年,成为东京国际电影节首位女性评委会主席。2016年,巩俐受邀参加戛纳时,更是受到了红毯清场最高礼遇。

张曼玉

主要成就:首位夺得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后、戛纳国际电影节影后的华人女演员、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

张曼玉通过《旺角卡门》摆脱“花瓶”称号之后,就一路“开挂”。先是凭借《阮玲玉》成为第一位夺得柏林电影节影后的华人女演员。其后,她还出演法语片《迷离劫》,正式向国际影坛发展。2000年,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的表现被美国《娱乐周刊》评为“影史上被奥斯卡忽视的51个伟大表演”。张曼玉还是首位斩获戛纳影后的华人女演员,2004年她依靠《清洁》获奖,成为双料影后,一时风头无两。即使是在息影之后,她也受邀担任了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

成龙

主要成就: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史上20位最伟大的动作影星第一位”

提起功夫明星,国际友人一定都会想到Jackie Chen。成龙年轻时就立志要“拍你们外国人看不到的东西”,李小龙将中国功夫带到全世界,而成龙将其真正发扬光大。他在好莱坞的成绩已经不需要赘述,《尖峰时刻》三部曲至今都是影史上最卖座的系列动作片之一。2016年,成龙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而此前拿过奖的亚洲人只有三个,成龙还是其中最年轻的获奖者。成龙可以说是华语影坛在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电影演员,Jackie Chen的名字也时常在好莱坞电影中被提起,每一篇Facebook都有超过20万点赞数,这样的国际影响力才是真正的“华人之光”吧!

章子怡

主要成就:华人影坛主演电影入围奥斯卡次数最多的演员、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次数最多的华人女演员

章子怡的外号“国际章”,可不是凭空喊的。21岁的她就凭借着《尖峰时刻2》等电影勇闯好莱坞。2005年的《艺伎回忆录》让她获得电影金球奖最佳女演员提名。同年,她成为了最年轻的奥斯卡终身评委。此外,章子怡还是华人影坛主演的电影入围奥斯卡次数最多的演员,共五部电影获得提名,分别是:《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艺伎回忆录》、《一代宗师》。30岁时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戛纳影展评委,此后三次出任,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次数最多的华人女演员。连同被汪峰求婚的消息,都被外媒们花式报道。

李冰冰

主要成就:主演《巨齿鲨》、《谜巢》等多部好莱坞作品。

比起上述明星或是“年少成名”,或是不俗成就,李冰冰征战海外的时机就晚了一些,成绩也显得弱了一些。李冰冰是后天努力的典型代表,她苦学英语的事迹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就连上节目也不放过锻炼口语的机会。流利的英语成了李冰冰闯荡好莱坞的底气,近几年来,她也逐渐将事业重心转移到海外。今年,李冰冰主演的《巨齿鲨》上映三天,票房就突破了十亿,而她个人也也创造了亚洲女星北美最高首日、首周末票房双记录。

可以看到,说起国际影响力的华人明星,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基本都是演员,确实相对于歌手而言,演员们走出国门的途径会稍显容易一些。但是道理还是一样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了过硬的实力和优质的作品,才能被世界看见。

结语: 实力要配得上野心

事实上,想要将华语音乐亦或是流行文化帶向世界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不仅仅是华语地区,全亚洲的歌手都不能轻易做到。我们并不是否定年轻偶像们想要在欧美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愿望,且应该鼓励他们将中国的流行文化“带出去”。有野心是好事,但你的实力必须要配得上这份野心,这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还要必须拿出真正有影响力的作品。而现在流量们所谓的走向世界,依然只是国内粉圈的自嗨、榜单上高高挂着的数字和通稿里漂亮的头衔。

好的作品是会自己发酵的,不需要去刻意“打榜”,甚至都不用亲自去北美宣传。《江南Style》在欧美的爆红,就是来自于它“洗脑”的旋律,让其传唱至世界。再看得近一点,周杰伦在ITunes全球艺人榜上的最好成绩是31名,孙燕姿则是48名,原因很简单,两位本身在亚洲就有极高的知名度,再辐射到全球华人多的国家和地区,榜单完全可以自然飘红。所以,我们的年轻偶像,走向世界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加强自己的实力,实力到了,影响力自然就有了。

猜你喜欢

红毯戛纳华人
何为“华人”?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本届戛纳电影节向导演阿涅斯·瓦尔达致敬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戛纳红毯迎来中国小仙女,原来你是这样的关晓彤
电影之外的世界比红毯跟更精彩
鼎足三分,再聚戛纳 第69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前瞻
红毯
2015美国演员工会颁奖典礼红毯TOP10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