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商业发展潮流,实现业态发展的创新

2018-11-29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原主任张新生

上海商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业态商业消费

文/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原主任 张新生

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和大家一道讨论关于商业发展的问题。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了,在这40年里,商业的发展应该说是巨大的,在全体商业职工的努力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在与全球的商业巨头们共舞了。当然,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边界里,我们可能还处于中间向上阶段,与领先的巨头们,还是有差距。特别是这十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不少企业遇到了发展的阻力,尤其是百货和超商十年的徘徊,让我们不少企业领导绞尽脑汁,难以寻得重振雄风的气概。俗话说,“降生穹宇,生死有定”。人生如此,企业发展亦如此。所以,今天,受邀参加这个研讨会,我想,不和各位讨论具体的生存发展问题,就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商业发展的规律,探讨一下我们所面临的消费环境和消费对象的变化,探讨一下商业业态创新的可行性问题,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探讨,让我们对未来发展之路有信心。

一、商业的发展就是通过业态的不断创新而不断发展的

实际上,当每一个新业态出现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覆盖原有的业态,而是吸取了传统业态的优势,并糅合了最新的科技和管理的技术,是对传统的继承、创新、发展。

今天在座各位,对30多年来上海商业的发展变化应该是记忆犹新的。从建国以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能够代表上海商业的主体业态,基本上是综合百货。这个时期,上海最主要的就是四大百货公司加上现在已经由市公司下放到区级管理的十多家号码百货店。尽管期间百货经营的范围逐步变化,不再是以满足“百货中百客”为目标,但是“一业独大”是不争的事实。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上海的连锁超市展露头角,不断通过蚕食百货店的经营范围,把市民的日常消费用品纳入超商的必备商品目录,既方便了消费,又强烈地刺激了百货业的变革,特别是当国际连锁巨头加入到这一竞争中后,上海的连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就了上海三大连锁超市在国内的地位。可以这么说,整整二十年间,上海连锁业的发展,无论是业态业种,还是发展速度,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同一时期,上海的社区商业中心、shopping mall、便利店、各类专业连锁专卖店、餐饮店,纷纷崭露头角,成为上海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的十年中,电商的发展,成为上海所有商业业态发展的强劲对手。随着网络的发展,移动互联的普及,今天我们的消费已经以更加快捷的方式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我们的吃、穿、用、住、行、游,音乐、影视、阅读、游戏、通讯、交友、资金调度、炒股、理财、支付等等,各种消费活动都可以通过点击网络或移动终端解决。各种随之而来的新业态,以几何级数方式不断涌现,今天,没有一个统计部门可以清晰地说,现在有多少服务于消费变化的新业态。

可以这么说,上海商业业态的发展,也反映出国际商业发展的规律。我们知道1852年巴黎的本马修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家百货公司;而1887年,意大利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购物中心;世界上第一家超市,于1930年在美国纽约Jamaica Street of Queen’s District成立,名为King Kullen,随着时代的发展,超市的业态也逐渐多样化:Combination Store、Warehouse Store、 Super Store、Super Center、Hyper Market等多种业态相继出现;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CVS),是由美国得克萨斯南方公司在1927年创立的专营蛋糕、牛奶的7-Eleven基础上,于1946年正式建立的便利店,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引进,经营得非常成功。上海商业从百货店到第一家超市联华超市建立,到第一家便利店罗森便利店的开出,到第一家大卖场联家超市曲阳店开出,到第一家社区商业中心华联临沂社区商业中心开张,到第一家shopping mall港汇广场开张,实际上也是在十多年内走过了全球商业业态百多年的发展之路,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发展是规律使然。今天,还在不断发展创新之中。

冥冥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商业业态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变化,随着消费者消费节奏的加快,随着消费者可掌握的消费工具的发展(网购、配送、支付的便捷)商业业态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以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大规模入股实体商业,以新零售整合实体商业的现实情况来看,也充分证明了商业业态的发展之路将会十分久远。而且,我们也可以发现,每一种新的业态产生,都包含了我们熟悉的传统商业的气息。既然是规律,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感到不能驾驭,我们就应当重视对规律的把握,真正地熟悉每个发展阶段的消费特点、技术特点、相应的营销特点,顺应规律的潮流而动,那么,就有可能站在商业业态发展的潮头,成为新时期商业发展的弄潮儿。

以上关于商业业态发展规律的分析告诉我们:今天商业发展的百花齐放是历史的必然,抓住了商业发展的规律顺潮流而动,就可能勇立潮头。

二、业态创新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毅力

对于变革过程中的企业,既要正视自身问题的所在,更要学习前行者的精气神,找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正确路径来。

确实,最近30年,是上海商业业态发展最丰富、门类最齐全、业态更新内涵速度最快的30年。每一个业态的发展,都引领了上海商业的进步,推动了上海商业更加符合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需求。可以这么说,在这个时间段里,上海商业基本上也是引领了国内商业的发展。

但是,有一个问题,可能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那就是,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总会有一些创新性的企业,在向占据着市场垄断地位的企业冲击着。尽管它们并不起眼,步履蹒跚,但是,它们锲而不舍的冲击,导致了市场份额的坚固堡垒被逐渐冲破。一旦它们集成为一种强大的势力时,它们所拥有的人气、所拥有的技术手段、所拥有的市场营销方式,就会对曾经的市场老大带来致命的陷阱,要么低下高贵的头颅,把创新者的竞争方式,移植到自己的经营之中;要么硬杠着以自身的历史优势与创新者比高低,但是,往往逆规律而动的下场是可悲的。生产企业如此,商业企业也是如此。我们很难逃出这一规律的桎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市场竞争中最有生命力的应该是猛兽。

所以,当初我们看网络营销企业在市场上出现,是那么的不屑一顾,税收不平等、商品质量不合规、售后三包不符合国家规定、商业诚信不可取等等,谁能想到,十年沧桑巨变。今天,面对网络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和消费潮流的变化,我们不少传统名牌、大牌、不可一世的商业企业发展遭遇了极大的困境,不少近20年间发展创新的业态也遇到了瓶颈,百货、超商已经连续多年负增长;营销活动创新举措越来越少;传统优势的实体商业和网络销售的结合若接若离;供应链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而与此同时,不说近10年间已经成长为商业巨人的阿里、腾讯、京东、饿了吗等企业,类似天猫超市、京东到家、盒马鲜生、苏宁易购、猩便利、简24无人便利店,兴业太古汇的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Roastery、宝燕海鲜超市等等全新的店铺,正在越来越多地获得百姓的青睐,成为消费的新宠,网点和销售业绩快速成长。我们可以看到,年龄在中年以上的优质消费群正在离我们远去,更多地出现在天猫、京东、拼多多上;年轻的消费者则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但他们的消费主场在网络,在各种全新的店铺里,而我们不少传统商业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其中蕴含的危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不少的既存店沉湎于良好的地理位置,醉心于引厂进店的先销后进、保底销售,疏于对消费趋势、消费心理、消费特点的研究等原因;也有企业领导层对业态新发展的趋势研究不够,对销售下降束手无策,基层管理者甚至营业员出现断层,外来务工人员培训跟不上等原因。如果说,当年上海连锁业发展较好是一批商业企业针对消费变化积极探索,勇于变革,顺应了商业发展的规律,那么,今天的规律如何去把握呢?

面对冰火两重天的商业企业,我们是否可以这么说:传统商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和80后、90后的崛起,其营销渠道和营销策略已经走到头了,我们需要重新定义顾客价值,重新进行企业顶层设计。这里,我们可以看看相关时代新名词、新概念传播规律的变化。过去,都是投资圈、媒体圈或互联网圈、创业圈先火,完了才是传统行业有选择地跟进,具有羊群效应,追求统一化。但是,现在的80后、90后则完全不同了。他们的信息输入、经济情况、包括学校教育,都有个性化,自主独立,生怕跟别人一样,他们会觉得我要是跟别人一样就太丢人了。所以,他们追求个性化,追求自己的标签。当大家足够个性化,足够追求自我的时候,就不大喜欢大品牌了,如同怕自己穿的衣服在大街上撞衫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注意力从电视里走出来,看电视、报纸的时间越来越少,看微信、玩游戏、看网络小说、看网络视频的时间越来越多,所以,通过传播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平台发生了变化。在这个前提下电视广告不管用了,报纸广告也不管用了,过去的营销平台也不管用了。新媒体平台成为了这些消费者的最爱,但是,传统商业企业对新媒体营销并没有及时适用。做买卖的人不会吆喝了,还怎么做买卖呢?

这几年,传统行业的增长几乎停滞了。互联网+经济(或者说平台经济)被认为是新出路。我这几年一直在关注平台经济,知道平台经济有一个最普遍的特征,就是赢家通吃。在互联网领域里,Facebook、Amazon、Google就是老大,在中国就是腾讯和阿里。当这些老大已经基本掌控住互联网平台时,我们还有没有可能再沉湎于自己的时空中,稳坐钓鱼台呢?我认为这是没有可能的!传统企业要发展,要获得增长,你必须要依靠平台经济来助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进入发展的平台呢?我觉得:放下架子,弄懂对接平台我们企业到底需要改些什么;丢掉面子,主动和平台联系,依靠平台来发展自我;清醒脑子,时刻知道自己企业的消费主体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应该怎样来满足消费的变化;创新路子,紧紧抓住信息化创新是第一位的,大数据整合创新是基础性配置的,队伍建设创新是根本性的。我们必须牢记: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一个成名的人,最多两个月时间,就会被新的英雄所替代,人尚且如此,何况企业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变革过程中正视企业面临的问题,才能潜心于解决问题并实实在在地通过学习先行者的经验,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有符合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的企业发展之路。这也是我们在变革过程中寻找差距的过程,是顺应网络发展的过程,是差异化发展的过程,也是顺应规律的过程,我们必须认识这个过程的特点。

从这一段分析中我们可以认为,商业业态的创新,实际上就是商业的创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是永恒的,谁原地踏步了,谁就会被历史淘汰。谁抓住了创新的关键要素,谁就可能走在潮头。

三、找准业态发展的规律是创新业态的基础和前提

认真探索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方式;准确判断消费发展的潮流,积极研究全新的经营之道;把握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科学实施精准营销;积极地看待发展机遇,务实地研究发展之道。这些话语,我们企业的领导一定都比较熟悉。但是,真正要一次破题,解决企业的生存之道,并非易事。当我们了解了规律之后,顺应发展规律,可能是寻找再生之道的一条可行之路。

这里,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所面临的发展现状。

(一)我们将面临5G时代。在5G的支持下,万物互联将会改变整个社会管理,比如在路上的汽车、电线杆、路灯、车位都将成为终端;比如家庭电器的自动化应用可以媲美人的操作;比如高速的流量管理,将直接改变消费者的上网、微信、看视频、看小说、玩游戏方式,将直接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消费习惯、生活习惯;比如通过网络或通信技术把各种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以新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化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网络。届时,商品将可能按需定制,真正体现个性化;经营将可能智联顾客,真正体现便捷;服务将可能更加人性化,真正体现全过程。所有这些,将极大地改变我们商业业态的发展,改变我们的经销方式和企业管理方式。

(二)我们正面临着共享经济的发展机遇。以前我们对做生意,买卖商品熟能生巧。但是,网络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使我们做生意的空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年代是资源共享、财富共赢、合作共赢的年代,共享的过程就是整合资源的过程,整合、被整合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常态。能整合别人的人,是有能力的人;被别人整合的人,是有价值的人。如果没人整合你,你也整合不了别人,那可能就是将被淘汰的人,企业亦如此。共享经济时代的商业,商业企业能够拿出来与消费者共享的商品和服务,必须是消费者能够接受和愿意付费的,这对企业而言,你就必须去发现、了解、创新你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我们要迅速学会借助平台的发展,整合、改变和学习,用消费者熟悉的手段去销售,提高我们的适应消费发展的能力。否则,即使你曾经在商战中战胜了所有对手,你仍可能输给时代。(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瑞在被马云收购后曾经说过,他们“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此话发人深省)

(三)我们正面临购物便捷、诚信实价、全程服务的消费时代。互联网时代,人们就是喜欢便捷,“一手钱来,一手货去”一统天下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你看,天猫超市、京东速递、盒马鲜生,哪家都可以网上订货,快递到家。家乐福、百联、华润也开始上线送货到家。最快的是网络支付,小到烟杂店、烧饼店、个体摊贩水果店,甚至乞丐身边都放了一个支付宝的二维码。没有网络订货、网上支付、物流快递功能的企业,现在简直没法在市场生存下去。盒马鲜生的水产、牛肉当场选秤、当场制作、当场用餐的做法,以及宝燕海鲜各类水产品当场选秤、烹饪、餐饮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消费群体。跨界经营,已经成为店铺变革的普遍做法。许多消费者在全新消费方式的店铺里流连往返,既说明了全新的多功能复合型消费体验空间的快速崛起,也说明了对仍然以传统方式经营的商业企业的摒弃,这更说明了变革的重要性。可以这么说,如果哪家商业企业今天仍然活得十分艰苦的话,说明还没有真正把握住消费发展的潮流,没有吸引消费的热点,其生存之道已经充满危机。

(四)我们正面临着大消费的时代。可以这么说,我们期盼多年的以消费主导生产、促进创新、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不是满足温饱时代所可以预见的场景,也不是简单以业态发展、商品发展、流通规模发展就可以加以说明的场景。从国家到地方领导,都认识到消费增长是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一环;从普通消费者到各行各业的经营者,都认识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前提就是要让更多的消费方式成为社会良性循环的必然要义。因此具体的店铺形式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利用实体网络平台,借助已经极为普及的移动终端,同样可以成为真正的商品和服务提供者。当我们终于有机会成为大消费时代的参与者时,我们只能顺应规律,在竞争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不应再度迷茫。

可见,企业发展与否,与事物发展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顺应规律,企业就能发展;逆规律而动,企业将处处碰壁。

四、业态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领导干部

说到这里,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一点面对现状到底怎么办?毕竟离开企业第一线已经十年多了,接到发言任务后,本想就仅仅帮大家分析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是,在思考过程中,在与一些企业领导交往后,我发现面对消费快速发展变化和新的消费时代的来临,我们不少企业负责人还是有点茫然。尽管我们不少企业领导是科班出身,对经营战略的制定、对营销战略的研究、对竞争战略的理论、对各类管理理论的熟悉程度,说明我们现在的企业领导素质有了很大提升,但毕竟还是需要对现在商业业态的发展有一个不断研究的过程。所以,我大体思考了一下,从我们应该关注的方面,以及企业领导如何顺应发展潮流这个关键讲几句心里话,与大家共享:

第一,关于企业创新变革方面

1. 我们的经营思路要变。我们不能走过去“工厂生产什么、商店就销售什么”的老路,而是要走“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就经营什么”的新路。为此,我们不同定位的商场,就必须要研究,自己的消费对象是谁?这些消费对象的消费特点是什么?(包括款式、价格、能接受的经营方式等等)我们能够以什么方式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适应每个阶段使用的商品?我们能够提供哪些最便捷的服务方式?我们最有效的营销促销方式是什么?谋定而动,我们就不会因为投下大笔资金改建商场又不被消费者认可而苦恼。

2. 我们的管理思路要变。在网络已经十分普及的今天,我们还是停留在posmis条形码时代,已经远远不够了。比如,我们不少企业的系统都预装了大数据分析系统,但是真正在日常管理中应用的又有多少呢?通过足够的数据分析,发现经营中的不足,针对性提出改进性策略,这才是管理反作用于经营的关键,才是我们获取盈利的关键。把管理过程作为企业发展变革中不断思考的过程,企业最高领导人,既要当好设计师,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更要当好“牧师”,传经布道,把最新的管理理念源源不断地灌输给各级干部员工,并使之成为企业的共同愿景,这才是推动我们创新的源泉。

3. 我们的供应链体系要变。商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靠有效的供应链体系在维持。当你货架上的商品低于最低保有量时,供应链要及时作出反应,确保稳定供应;当市场上消费需求发生变化时,供应链要及时作出反应,对既存商品吐故纳新:当网上网下销售联动后,供应链要一以贯之,便捷服务,促进消费。要把供应链体系建设的核心“便捷”作为企业经营的关键核心链条,环环紧扣。

4. 我们的服务思路要变。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只是基础,关键还要让我们的服务对象通过一次次消费,对商业企业的商品、环境、设施、价格、服务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终身顾客。这里,必须重视服务要素的提炼,让每个环节、每个员工都知道对企业生命攸关的服务要素应该如何去把握。

第二,关于技术应用方面

1. 一定要认识到商业是应用高技术发展的企业。现在商业企业正在应用的,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各种高技术装备,已经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商业的认识;很多商品的技术含量之高,直逼最前沿的科技知识,甚至很多商业职工,都没有认识到本行业的技术含量如此之高。比如VR虚拟现实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多语言自动翻译机器等等。而且,随着社会进步,更多的高新科技装备将会进入商业服务领域,因此,企业一方面要不断引进、积极应用最新的高技术装备,而且还应该对我们的职工好好加以培训,优胜劣汰,真正建立一支懂技术、知原理、会操作、服务好的员工队伍。

2. 一定要认识到未来5年,5G到来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商业的应用。包括移动应用便携技术HTML.5对跨多个平台的应用;可穿戴设备带来的个人局域网(包括身体上的健康医疗传感器、智能首饰、智能手表、显示设备、嵌入服装和鞋中的传感器等)中心提供的信息在体育、健身、时尚、业余爱好、健康医疗等方面将会推出广泛的产品和服务;高精度移动定位技术提供的Wi-Fi、图像、超声波信号和地磁等将推动智能无线信号应用的增长,及其所提供的新一代非常个性化的服务和信息等等对商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3. 一定要认识到传统商业服务业的生命力在于快速地与根植于生活之中最新科技成果有机结合。就像当年条形码的推广,带动了企业经营的大发展;就像当年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带动了企业管理的大发展;就像当年会员管理系统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稳定的销售和口碑,还给企业带来了不断成长的会员队伍。企业的发展是等不来的,不想通过引进搞技术手段对现状变革,整天想着怎样改良是不能产生竞争力的。先进技术的持续导入,可以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管理思路和系统、经营能力和业绩、社会形象和客户评价,更主要的是,我们可以不断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消费发展同步,我相信,这才是我们的追求和向往。

第三,关于振奋精神,身先事卒方面

1. 上海商业的发展既靠全体商业职工,更靠企业的领导们的努力。因为,在企业里,人不是最重要的资产,合适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企业领导是上海商业最优秀人才的集群,对企业内外面临的竞争态势,最有发言权。由于企业领导大多来自基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较多机会接触国内外领先的商业业态。所以,对如何顺应商业业态发展的规律,有着实践的深刻体会。这是上海商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多年来上海商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当前的关键不是给陷入困境的企业各级领导“授之以鱼”,而是应该给他们“授之以渔”,鼓励他们身先事卒。只要企业领导的思路清晰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就一定可以跨上新台阶。

2. 紧紧发挥各类专业人员在提升企业业态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现在企业的专技人员都学有所长,如果能够将他们在专业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一定会有长足的推动。对专技人员,一要给专技岗位的职,二要给推动创新的权,三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四要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个人生活和谐,五要多肯定和鼓励,六要奖勤罚懒,鼓励他们结合本职工作为企业创新发展多出成果。只要企业骨干们能及时把领导班子的意图吃透了,其创新的成果一定是最贴近企业发展实际的。

3. 真正将企业发展的愿景与职工利益綑在一起,让企业的创新思路体现在日常的企业运行全过程。要知道,再好的设计,也是要靠人来实施的,并且也是要靠人来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的。因此,面对流动性日益增大的员工队伍,持续的培训和稳定的就业心态,是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保持合理的人员流动性、告知明确的奖惩办法、给与表现突出的员工以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企业的创新链才能成为企业竞争市场、融入消费发展新潮流和业态创新的坚定基石。

企业发展创新与否,与社会发展相容性有着高度关联。当高新技术来临时,商业企业不主动关联,就会在竞争中处处受制于人;只是总体关联,具体不联,经营管理缺少技术含量,仍然会在竞争中受制于人;企业的领导、专技人员、员工不能将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还是会在竞争中受制于人。因此,业态创新的内涵牵涉到方方面面,必须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总之,在商言商,我们要从商业的本源和消费发展的阶段性要求,顺应商业发展的潮流,实现业态发展的创新。结论就是:回归商业本性,顺应发展规律,重视机遇、变革、创新、消费发展趋势,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业态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业态商业消费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40年消费流变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