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囊虫病免疫学检查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2018-11-2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囊虫免疫学脑脊液

脑囊虫病(neurocysticercosis,NC)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Tso)的幼虫猪囊尾蚴(cysticercus)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一种颅内寄生虫感染性疾病[1]。在我国,脑囊虫病多发于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和云南、广西等地区[2],是导致继发性癫痫的主要原因[3],严重危害患者及家属的生命健康。脑囊虫病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癫痫型、颅内压增高型、脑膜脑炎型和单纯型[4]。据其病灶所处位置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型,其中以脑实质型最多见,占70%~80%[5]。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手段,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NC患者的免疫学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点,以探讨更为高效、准确的诊断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囊虫病患者94例。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脑囊虫病的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判定标准[6];(2)所有患者均行血清及脑脊液实验室检查;(3)所有患者均行脑MRI检查;(4)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参加本项目。排除标准:(1)颅内其他占位性病变患者;(2)有结核及其他颅内感染性疾病史患者;(3)合并有其他身体肿瘤患者及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本组94例研究对象中,男性58例,女性36例,年龄25~68岁,平均(39.26±12.78)岁。临床表现:抽搐56例(59.57%),间断头痛、头晕52例(55.32%),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29例(30.85%),偏侧或四肢无力18例(19.15%),流涎、面部麻木15例(15.96%),晕厥5例(5.32%),发热4例(4.26%),痴呆2例(2.13%),恶心、呕吐等其他症状21例(22.34%)。

1.2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采集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在无菌条件下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1~2 ml备检。分别对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aemagglutination assay,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以及短程抗体(IgG4)检测,检测标本及其处理均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并判断结果。

1.3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及脑MRI检查。MRI扫描采用Philips GYROSCAN T5-NT磁共振成像系统。受检者采用仰卧位,检查时固定患者头部。MRI阅片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和神经内科医师共同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所分析计数资料均百分率或构成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Chi-square test),P<0.05(2-sided)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免疫学检查结果

94例脑囊虫患者均行IHA、ELISA和IgG4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在患者血清中IHA、ELISA和IgG4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脑脊液,血清中的假阴性率低于脑脊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1)。

2.2 脑 MRI表现

本组94例患者均进行了脑MRI检查,其中63例(67.02%)发生于脑实质,27例(28.72%)发生于脑膜、脑室,4例(4.26%)脑膜、脑室、脑实质内同时可见病灶。病灶单发33例(35.11%),多发61例(64.89%)。

在本组病例中,囊虫病的4期表现为:(1)活动期28例(29.79%),表现为颅内多发或单发类圆形长T1、T2信号,囊内可见附壁点状等高T1、等低T2信号影,为囊虫头节。(2)蜕变死亡期17例(18.09%),病灶周围出现水肿带,占位效应较活动期明显,头节显示不清。颅内多发或单发类圆形及不规则形长T1、T2信号,周围可见长T1、T2信号水肿影。(3)钙化期22例(23.40%),表现为多发性粟粒样结节,结节内可见稍长或等T1、短T2信号影,病灶周边水肿消失,无占位效应。(4)混杂期27例(28.72%),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合并表现。以上表现与沈亚等[7]人的临床观察结果一致,见图1。

3 讨论

脑囊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患者常伴有癫痫发作、颅内高压及精神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致死率较高[8]。在发病初期、甚至在发病后一段时间内,脑囊虫病被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报道显示误诊率达21.6%[9]。免疫学检查是诊断脑囊虫病的有力依据之一,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究其原因是免疫学检查受不同的抗原及人为操作影响较大,不同的免疫学检查方法可因抗原的不同致敏感性不同,并且存在交叉反应及假阴阳性[10]。另一方面,抗体可于虫卵感染后数周才出现[11],故对脑囊虫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的判定意义不大。囊虫试验多采用ELISA,本研究结果亦显示,ELISA和IHA及IgG4检查用以检查血清和脑脊液囊虫特异性抗体或循环抗原,三种方法在检测血清时均较脑脊液更为敏感,且ELIS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但依旧存在9.73%的假阴性率。血清学的阳性结果只能说明患者受到了感染,并不能确定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也不能判断寄生虫是否存活,而影像学检查是更为直观有效的诊断手段[12]。

图1 脑囊虫病的脑MRI图像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囊虫病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病灶大小、数目、位置及囊内头节的显示均较为清晰。头节是囊虫存活期的标志[13],MRI扫描囊泡一般为卵圆形,长T1、T2信号,边界清楚,大小一般为7~25 mm,囊壁头节信号可异常增强。MRI对不同病期的脑囊虫病的影像学特征显示清晰,可多方位、多参数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将血清学免疫学检查与影像学手段相结合可大大提高临床诊断脑囊虫病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针对脑囊虫病的分型分期诊断需将免疫学检查结合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可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大幅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表1 94例脑囊虫患者血清和脑脊液免疫检测结果比较

猜你喜欢

囊虫免疫学脑脊液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一次开颅治疗颅内多发性脑池型囊虫1例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脑脊液切口漏的修补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