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唱”和“曲” 用音乐表达心声
2018-11-29王书阳
文/王书阳
与音乐结缘织梦俄罗斯
高挑匀称的身材,朴素淡雅的装扮,举止优雅得体,说话轻声细语,初见张郁,很难将她与舞台上高亢嘹亮演唱的女高音歌唱家联系在一起。她的朴素亲切、优雅温柔,一点点织就我对女高音歌唱家的印象。
张郁的老家在黑龙江齐齐哈尔,母亲是一位音乐老师,言传身教下,她从小喜欢器乐。当教小提琴的老师来选拔学生时,张郁第一个报了名,一学就是八年。读初中后,张郁去拜访当地一位有名的声乐老师,想学唱歌,面试时,她唱了一首《烛光里的妈妈》,老师见她乐感好,表现力好,歌唱技巧上悟性很高,当即收了这个学生。
1995年,张郁进入山东省齐鲁音乐学院学习,专修民族唱法,在校期间,她多次参加比赛和大型演出活动,积累了一定的舞台经验。毕业后,同学们都有出国深造的愿望,在机缘巧合下,母亲一位在俄罗斯生活的朋友,鼓励她去那里学习歌剧,张郁知道,许多学声乐的人,都以能去俄罗斯或意大利学习歌剧为荣。为了进一步深造,1998年,年轻的张郁怀揣梦想,踏上了去俄罗斯的求学之旅。
初到俄罗斯,一句俄语都不会讲,用心学习了一年语言后,张郁顺利考入俄罗斯沃罗涅日州国立艺术学院。当她走进教室,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这个班的学生时,同学和老师都向她投来诧异的目光。张郁后来才知道,她是该学院建校百年来第一位外国籍学生。“我要学到最地道的歌剧,把欧洲的国粹学过来。”张郁暗下决心。为了过好语言关,她每天抱着字典去听课。老师台上讲,她用心听,不懂的就查字典,下课后再去向同学们请教。第一次考试,张郁成绩平平。两年后,张郁可以不用拿字典了,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在那样的环境,那种情况下,我不努力不行,压力也是动力,促使我去学习。”读大一时,张郁的专业成绩在全年级排名第一。“满分是5分,我得了5+”,说到这里,张郁笑了,“老师念成绩时,我激动得哭了,全班同学都为我鼓掌,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
西洋歌剧,如同中国的国粹京剧,张郁所学专业是声乐艺术专业。留学期间,她多次与沃罗涅日州交响乐团合作,参加歌剧院的排练和演出活动。她的演唱风格走抒情加花腔学派,一次演出,她唱了一首俄罗斯民歌《夜莺》,歌迷们捧着鲜花拥上来,亲切地称她是“来自中国的百灵鸟”。张郁很快签约俄罗斯沃罗涅日州歌剧院,成为独唱演员,多次登上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和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的舞台,参演《费加罗的婚礼》《皇帝的新娘》《弄臣》等歌剧。2003年2月,沃罗涅日州国立艺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活动,张郁以国际大奖获得者的身份演唱了普契尼的歌剧《拉美莫尔的露契娅》中露契娅的咏叹调,沃罗涅日州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并灌录了现场录音唱片,影像资料存档于该校档案馆;2004年,她获得第十二届全俄声乐比赛“BELLA VOCE”金奖和最佳民族歌曲演唱奖;2005年获第四届国际歌剧节“优秀歌唱家”称号。2005年6月,张郁获得俄罗斯联邦国家学位评审委员会颁发的歌剧演员和教师专家证书。因成绩优异,俄罗斯沃罗涅日州国立艺术学院声乐系特聘她为该系助教,并下发入学通知书,在校直接攻读副博士学位。
2003年在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艺术学院声乐教室,与同门师姐妹合影。
同学们都异常羡慕张郁,以为她会一直在该校发展和任教,可她却决定回国。“我的根在中国!在俄罗斯待久了,太想家了,学好西洋歌剧就是要回国发展的。”2005年6月,张郁离开俄罗斯,回到中国。
扎根宝安,推动石岩文化蓬勃发展
2005年10月,回国后的张郁从遥远的黑龙江来到深圳。“自小在北方长大,我想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看看。”张郁说,到了深圳才发现,现实并没有梦想中的那般美好。“没有找到专业团体,没有遇到适合发展的机遇,感觉梦想与现实很有落差。”张郁计划着回家,过了春节就去上海发展。就在这时,她邂逅了美丽的爱情。
2017深圳原创作品演唱会,在深圳大剧院与深圳大学旅美青年教师张雨晨演唱歌曲《向往》
“真的与深圳有缘。就在我准备离开深圳时,我遇到我的先生,他是宝安石岩人,和我一样热爱音乐。后来,我们成了工作中的知音,生活上的伴侣。再后来,我加入了深圳市音协,从此恋上深圳这座城市。”说起爱情,张郁笑起来。张郁的爱人,是土生土长的石岩人,学中文出身,喜欢音乐和作词。他被她的歌声打动,她被他的才华吸引,两人彼此欣赏,互相倾慕,走到一起。
2006年,张郁担任深圳市金威艺术团美声独唱演员,缤纷的舞台给了她施展才华的机会,她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音乐中去,走社区,下基层演出,到各地巡演,平均每年演出220场左右;她积极参加多种比赛,2007年获得“广东省劳动者之歌”独唱组金奖;2008年,张郁担任深圳市音协合唱团女高音声部长,随团参加昆明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大赛,获得金奖第一名。工作上,她先后担任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高考艺术课老师和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音乐科组长。2011年,张郁入职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文化体育中心任文艺组组长,负责艺术创作和群众文化。
从台前转到幕后,张郁把石岩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12年9月,她在官田学校组建客家山歌队并作为石岩客家山歌的传承基地,带领官田学校客家山歌队先后参加了深圳市首届山歌大赛、官田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深圳市“非遗”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她组织、策划每年的石岩街道“羊台之光”系列文体活动,将石岩好声音、广场舞比赛、石岩达人挑战赛、演讲比赛、闭幕式颁奖暨迎新年晚会等活动办得红红火火;她成立宝安区音乐家协会石岩分会,每年开展文艺沙龙、文艺骨干专业培训、企业文艺交流等活动; 2017年,她成功组织、策划创建“羊台山森林音乐节”音乐品牌活动。
由张郁作曲《应人石传说》并演唱
“在石岩,好多中老年朋友都认识我。”说到这里,张郁笑起来,“出门相见,老远就喊我张老师。”张郁说,“做群众文化工作要做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普通老百姓喜爱什么样的活动,我们就办什么样的活动。喜欢跳广场舞,我们举办广场舞培训、交流、巡演、比赛;喜欢唱歌,我们举办‘石岩好声音’‘羊台山森林音乐节’,以原创音乐展现深圳本土文化,从热爱文艺的人群中,从获奖选手中,发现文艺人才,通过培训等方式,推荐他们去参加上一级的比赛,帮助更多文艺爱好者实现梦想。”在张郁的努力下,石岩街道的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华丽跨界,创作本土文化精品
在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同时,张郁没有停止对音乐的追求。多年来都是唱别人写的歌,她想创新,唱自己的歌,打造本地音乐作品。2017年,张郁夫妇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山水石岩》创作完成,歌曲歌颂石岩,赞美石岩历史文化和优美山水、风土人情。张郁将传统与现代相交融,民族与流行互贯通,把美声的技巧,民族的韵味,通俗的风格融为一体,演唱技巧上成功跨界,展现自己的多元化风格,把歌曲演绎得恰到好处,展示了她作为歌唱家的天赋。歌曲一经推出,以前听过她美声唱法的朋友们都惊呆了,她们不敢相信这种风格的歌曲出自张郁之口,歌迷们纷纷留言,一时好评如潮:“张郁老师,你完全颠覆美声唱腔,令我很震惊,这是下了多大决心,声音调整了多大幅度才达到的效果啊。”“这个过程很别扭但也很享受,提高了歌唱技艺和音乐修养,是向更高层次的演绎作品迈进,支持创新和突破自我。”
“张老师的通俗歌曲,给人以清澈明亮之感。她灵活多变的歌唱方法,根据歌词内容、谱曲,演唱风格迥异的歌曲。”
“听张老师的歌曲,流行音乐变得高雅,严肃音乐变得时尚。”
《应人石传说》在石岩家喻户晓,丈夫采药不归,妻子痴心不改,守候化作应人石。故事凄美动人,体现了男女对爱情忠贞不渝、生死相随的精神,涵载着当地丰富的风情民俗,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作品,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张郁的先生是应人石村人,夫妻俩想把这美丽的传说,以音乐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2018年,他们将石岩山歌文化与客家文化相融合,联袂推出创新型客家山歌《应人石传说》。张郁动情地说:“在应人石村,男人像山一样撑起一片天,女人像山上石头一样相随一生,我被这美丽的爱情故事打动。自己作曲、演唱的时候,歌曲中‘执竿而渔’‘烧火煎茶’‘割草开路’‘开山采药’的主题画面在我眼前浮现,我感觉自己走进歌中,与他们一起劳作生活。”优美的旋律,歌词中描绘的真实画面场景,加上张郁饱含深情的演唱,歌曲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应人石村人和国外华侨的热烈欢迎,当听到最后一句“你就是大山一座啊,我愿化作山上一颗石头,自家,一生为你守候”许多应人石村人都忍不住落泪。
2018年9月,夫妻俩又作词、作曲,推出一首古风悠扬的唯美爱情歌曲《竹亭下》,钢琴、长笛等乐器融入,张郁以隽秀空灵的民通唱法进行演绎。歌曲一经推出,受到歌迷朋友们的喜爱。2018年,张郁和爱人共创作8首歌曲,有的正在录制,有的已发行。张郁说,“从作词、谱曲、编曲、进棚录音,都经过反复修改、打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争做到精益求精。每次进棚要八九个小时,‘拾音’的过程,有苦有乐。”
谈到未来创作,张郁满怀深情地说:“区领导非常重视宝安的文艺发展,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我爱石岩的山山水水,爱脚下这片土地,我希望在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同时,创作出更多更有文化底蕴的文艺精品,推动本土原创音乐的发展,用音乐表达最美心声。”
用真情演绎,用心灵歌唱,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在坚持中勇于创新,张郁像一株清新自然的花朵,芬芳淡雅,不骄不躁,在缤纷多彩的乐坛静静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