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雾和霾
2018-11-29于鹏翔
文/于鹏翔
冬季来临,一个熟悉的名字又开始时不时地在我们的脑海闪现——那就是“雾霾”。雾霾每次来袭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扰,比如家里要紧闭门窗,出门要带上厚厚的口罩,走在路上我们还会看不清远处的景物,等等。不过你知道吗?雾和霾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雾”和“霾”的神秘面纱,看看它们为什么总是被“绑定”在一起?
◎辐射
湿湿的雾
冬天的清晨,在上学的路上,你是否发现总有一层朦朦胧胧的雾气笼罩着我们?我们通常将这种雾称为“辐射雾”。虽然叫“辐射”,但是同学们并不需要害怕,这和“核辐射”“电磁辐射”并不是一回事。辐射雾的“辐射”更多说的是一种热量的传导方式。初春、深秋以及冬季的时候,我国北方的夜晚温度较低,经历了寒冷夜晚的大地,散热的速度会比空气快,这时地表就会通过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层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而这些微小的水滴就组成了雾。当然,除了地面的低温,形成雾还需要充足的水汽,所以在有雾的时候,大气的相对湿度经常会超过90%。这样的湿度会使我们感觉像在浴室里一般,而这也是下雾时我们会看到地面湿漉漉的原因。
要说雾天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困扰,我想应该就是能见度的问题了。平均来说,雾天的能见度在1千米左右,也就是说,在1千米以外的东西我们就看不清了。有些强雾天气能见度甚至会小于几百米,在这时候我们出门就要特别注意了。虽然雾气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雾气其实很难影响我们一整天。因为雾气的形成需要地面温度降到足够低,而白天随着太阳的升高,地面温度上升,辐射雾很快就会蒸发、消散。有意思的是,晚上天空越是晴朗,夜里的气温就会越低,于是就更容易在第二天清晨形成雾气。而清晨的雾气有时候又会预示着白天会有好天气。所以,民间有一些说法,如“早晨地罩雾,尽管晒谷物”“十雾九晴”等。
除了辐射雾,还有一种常见的雾气叫作“平流雾”。这种雾气是湿润的空气水平运动到寒冷的地面或海面时,遇冷凝结而成。而在我们的地球上哪里有这么多水平运动的湿润空气呢?答案当然就是海洋喽!这样说来,平流雾更多出现在海面上或者沿海的城市中,比如著名的雾都——伦敦,在笼罩这座城市的雾气中,平流雾就占了很大的比例。而电影《加勒比海盗》中,我们看到海盗船经常在雾气中出现,现在你知道这种雾气是哪一种了吗?没错,就是“平流雾”在给海盗们打掩护!
干干的霾
说完了雾,我们再来说说霾。我们先来回想一下,雾天潮湿的空气进入我们的鼻腔时是什么感觉?有没有味道?我想起小时候一到雾天我就感觉自己像在仙境中,鼻腔里仿佛凝结着露珠,而且即使雾气很重,也没有什么味道。而霾天空气里常会有一种刺鼻的味道,有时甚至会引起我们身体不适。如果你仔细观察,也许还会发现雾气总是呈现白色,而霾的颜色相对更深,严重的时候甚至是一种灰黄的颜色。
在科学上,霾指的是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我们知道,组成雾的是一个个小水滴。那么霾呢?它的组成可复杂多了,其中包含着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这些颗粒物多是固体的。组成雾的小水滴直径大约在10微米~15微米之间,而霾中的颗粒直径从0.001微米到10微米不等,平均下来要比“雾珠”小很多。像我们平时说的PM2.5指的就是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而PM10就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啦。这些极其微小的颗粒物非常容易被我们吸进肺里,因此它们又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这些可吸入颗粒物很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烟尘及化合物,它们一旦被吸进肺里不但不容易排出去,还很容易造成咳嗽、气喘甚至更多的呼吸道疾病。
这么可怕的霾怎样才能消失呢?与能够靠地面升温而消散的雾气不同,霾是由固体颗粒物组成的,它不能蒸发消散,只能靠大风吹散。所以,在冬天没有风的日子里,一场霾有时会持续很长时间。北方的冬季霾天高发,同时又具备雾的形成条件,于是雾和霾就经常结伴出现,形成我们常说的雾霾天。当然,光靠大风吹,霾的消散只是暂时的。如何一劳永逸地消灭它呢?霾中的颗粒物除了自然生成的灰尘还有很多是来自工业生产、燃煤、发动机燃烧等人类活动。同学们能做到的就是倡导身边的人环保出行,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单车出行。治理霾,在国家层面也会采取很多措施,比如规范企业、大型货车的排污设施,发展新能源,等等。只有从个人到国家都行动起来,霾危机才能彻底解除。
最后,必须要说治霾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中我们一定要做好防霾的工作。怎么防护呢?首先,霾天时,我们无论在家中或是学校,都要尽量少开窗。这种天气开窗通风好比引狼入室,霾的颗粒物会乘虚而入影响我们的健康。其次,霾天我们最好老老实实地待在室内,尽量减少外出活动,特别不要在室外进行剧烈运动。必须要出门时,一定要佩戴好具备阻隔PM2.5功能的口罩!
同学们,为了早日摆脱“口罩侠”的命运,我们一起努力吧!用自己的环保行动去召唤蓝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