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在新高考形势下对大学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

2018-11-29刘春宇张志颖赵玉丹

科技与创新 2018年14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室物理

刘春宇,张志颖,赵玉丹,徐 瑛

(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2015-03-05,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计划。“互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为未来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也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过去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新高考方案中采用“3+3”的模式,即除了语数外三门为必修课外,物理、化学等7门科目任选3门参加高考。2017年,浙江全省29.13万高考生,但是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选考物理科目学生偏少,且进一步持续减少,这一问题不可忽视。

在这一形势下,理工科大专院校必然要面对大量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而学校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均要以大学物理为学科基础。我校17级新生中约1/3来自新高考试点省份,部分学生基础物理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均难以达到大学物理学习的要求,使大学物理教育工作难度骤然增大。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大学低年级部分学生的大学物理基础课学科水平是广大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严峻问题。大学物理本身学科难度不能降,否则影响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进度。在这样的条件下,利用现有互联网教学资源、互联网教学平台(如慕课)、学校网络资源,同时,加设大学物理选修课、预修课,在大一新生入学前和大一上学期进行物理学科知识的提升是极为必要的。本文以“互联网+教育”模式为前提条件,从网络课程建设、分级教学、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几个方面,探讨在新形势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模型。

1 网络课程建设

面对目前部分高校师资力量紧缺的现实情况,“互联网+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课程建设思路;新兴的网络教学方法如“慕课”为我们提供了教学手段;“翻转课堂教学法”和“电子白板教学法”为我们提供了教学方法。这些新兴的教学模式无一不是建立在互联网和电子媒体普及的前提下的,其教学模式同样符合当下年轻人逐渐改变的学习习惯。他们在这个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对于知识的获取途径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如何利用新兴的教育教学方法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在新高考条件下部分学生物理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下,提高大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高校的网络平台中大学物理理论课堂及线下实验平台建设刻不容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慕课”这种教学手段在青年人中的接受、认可程度较高。这种教学方法是将传统的课堂转移到互联网,与传统的多媒体视频教学不同,它可以在课程中完成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其课下交流过程逐步完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最明显的是课程完成率较低,学生容易半途而废。因为网络“慕课”的知识传授对象是普通大众,其知识层次差别较大;对知识的需求也仅于好奇或是个人爱好,面对学习时间、作业等问题时容易放弃。在学校各自的互联网平台上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物理“慕课”体系,就可避免上述问题。高校在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学期即可强制针对这些同学进行大学物理“慕课”的学习,可给予部分学分奖励或成绩合格者才允许进行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

2 分级教学

在新高考政策出台之前,大专院校理工科的生源均要经过多年物理学的学习,但是在新高考政策下,就会出现一部分学生物理只学到高一,而另一部分学生学过高二和高三的物理。在此情况下,这些同学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验技能的了解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高年级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对学生基础课的要求是一致的,并不会因为学生高中阶段物理知识欠缺而降低学科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是极为必要的。

根据学生物理基础分成A,B两级。入学后对新生进行物理学科的单独考试,制订相应分数线,对学生初步分为两档。A级学生可以在大一下学期正常学习大学物理课程;而B级学生需要在大一上学期,即大学物理课程正式开课之前,进行大学物理预修课的学习,其内容为物理理论知识、实验环节,成绩合格者方可学习大学物理,这也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前提条件。

3 教材建设

针对物理分级教学,教材建设要同步开展。我国高校理工科传统教材可选择的范围较广,但是大学物理预修教材较少。目前,仅有施建青主编的《大学物理预修教程》等少量教材可供参考。因此,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教学难易程度、教学深度、教学内容编撰新的教材是极为迫切的。这一环节学校的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材的撰写和出版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之前,教研室可组织教师分别撰写相应条目,作为试用版教材放到本校网络平台该课程的参考资料中,使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熟悉材料,并提出意见,以提高教材的实用度和适应性。

4 师资建设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面临着教师资源短缺的情况,尤其是基础课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则会使大学物理基础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会影响教学效果。网络“慕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答疑功能,而这一环节在师资比较紧张的学校又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在这方面,我们可能参考国外多数高校所采用的助教模式来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比如我校有大量的在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招聘在读研究生作为助教,来完成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环节。

5 实验室建设

物理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学生只有在实验中才能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基础物理学习止步于高一,不仅物理理论知识欠缺、实验能力也无法达到大学基础物理实验的入门水平,比如游标卡尺不会计数等。因此,在新高考政策下,除了大学物理理论课要提高之外,实验技能的提高也是必须的。

5.1 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制作网络课程

针对B级学生进行实验室基础实验仪器使用的课程开发,让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对仪器、操作、实验室安全等有相关的了解。这一环节可采用“慕课”与实验室实际操作相结合来实现。“慕课”中学生完成实验室介绍、实验室安全培训、基本物理实验仪器介绍、长度测量工具的基本理论知识等内容。这一部分至少应安排8个学时左右的时间,有条件的高校可适当增加学时,并在线上或线下安排这一部分学习的考试,其成绩合格者可进入大学物理实验室进行实验仪器操作环节。对于A级学生,这部分网络课程可作为选修课程。

5.2 实验仪器操作

学习网络“慕课”并成绩合格者,可安排进实验室进行简单仪器操作方面的培训,这部分内容可由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来进行,建议安排2~4个学时。实验内容可安排基础性实验项目,比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万用表等仪器使用,或选取如单摆计数等基础力学实验项目,并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对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5.3 开放式实验室

可在某固定时间增加针对大一新生的实验室开放环节,让学生对实验室不感觉陌生,可了解部分实验项目及内容,在开设大学物理实验时,可有针对性地对实验题目进行选修。

6 结束语

面对时代的发展、高考制度的变革,高校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传统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亟待考虑的问题。“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提出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解决当前问题,深化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实验室物理
只因是物理
处处留心皆物理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