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时代,何妨共享沉默?
2018-11-29@明灯
@明 灯
共享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形而下的物品可以共享:单车、汽车、雨伞、充电宝……耳熟能详的词汇充斥着我们的耳膜;形而上的信息洪流也在快速共享:明星的花边八卦、亲友的百态人生、智者的成功经验……凡此种种通过微博、朋友圈、公众号向我们袭来,一次次点赞的同时,人类情感仿佛被瞬间打通,共情一切喜怒哀乐。
但很多时候,语言也有苍白无力的时候:我们可以谈论爱情、孤独、幸福、苦难、死亡,我们却无法告诉别人自己的爱情有多温柔,孤独有多绝望,幸福有多美丽,苦难有多深重……我们只能把这一切都藏在心中,我们所说出与写出的只是外化的产物,真正的感受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所以便有了本期作者范亚茹对共享时代的反思:“实实在在的物品可以与人分享,人类最浅薄的情绪如表面的悲喜等也容易与人分享,但灵魂深处的那一份别有洞天,便不便分享了。”确实,最真实最切己的人生感悟是找不到台词的。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在沉默中独自面对。你绞尽脑汁、费劲心思得出的只言片语,很快会淹没在给孩子拉票的海洋里;你以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衷,在他人眼里不过是俯拾皆是、人皆有之的情怀和故事;你以为剖心析胆的肺腑之言,也可能转瞬变为饭后谈资。
公众号的丰富昭示着信息的繁荣。然而,数以千万计的公众号也意味着信息的廉价。很多时候,读者分不清深刻的感悟和空洞的感叹,格言和套话,哲理和老生常谈,平淡和平庸,佛性和故弄玄虚的禅机,不免把鱼目当作珍珠。那些似曾相识的泪点,感人至深的故事,背后往往潜藏着精心策划的团队——甚至很多时候,“精心策划”也不再重要。曾听闻国内某个总粉丝数千万、工作人员数百人的公众大号,每天的口号是上市、是变现、是推广,而创造内容者,不过是区区十几人的边缘团队。
所以,某个时候,关闭公众号和朋友圈,何妨共享一次沉默?
笔者曾在一次交流活动中,前往某市实验中学谈谈自己的文字创作感悟。整个讲座没有问答、没有互动,阳光照射进礼堂,学子们朝气蓬勃的脸庞上只有静静聆听和思索的表情。突然间明白,交流并不只限于语言和文字,沉默也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沟通,它不是无言以对,不是无动于衷,因对方想要表达的一切都潜含在专注的眼神里面。
如果说共享信息的目的是分享,而不是赢得什么,那么当对方沉默时,他的所有思维可能正跟着你共同起伏,你的每一番话语可能都正中心扉,共享沉默,让彼此的心灵更加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