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2018-11-29江西省庐山市海会中心小学魏朝国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6期
关键词:学困生交流探究

江西省庐山市海会中心小学 魏朝国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也逐渐地主导了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当大家直视这种课堂模式的作用时,千万不要走上“形式主义”!没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如不要!

听完一些老师的数学课后,我评课时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有交流探究知识的需求的情况下,为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而产生的,应该要水到渠成。

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功能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交流时的不足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功能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是要把孩子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可由2~6名不同的学生组成,以共同研究的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孩子的分工操作和交流活动一起学习新知,同时培养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孩子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探究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影响每个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同时,孩子在探究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基础知识、学习态度等个性品质的形成)。

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尊重,学生不再是坐姿统一呆板,而是自由结合,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知识探究由过去的一个人转向个人与小组相结合、小组与全班相结合,孩子之间由过去的单一学习转向合作与互助相结合的关系,反馈和评价也由过去主要面向个体转向面向小组为主等等。

二、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交流的不足

1.合作的目的不清晰

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不到位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找准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一位新教师上“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按照编者的目的,数100根小棒,要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捆成一捆,数出10捆;学生在合作数数中应该多说一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明白把10根捆成一捆的道理。让学生在互相交谈中知道100的多少,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理解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但是,老师上课时,学生几个人一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后,没有什么学习交流活动,直接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本组数了多少根小棒,是怎么数的。学生花了很长时间汇报自己是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这些不是重点内容,当老师发现时间浪费了,就匆忙结束这个环节,进入下一个教学阶段。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科学地预设怎样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知识,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合作要求和目的,孩子没有感悟到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这一基本道理。

2.合作的实施没有意义

有时,一个简单的问题,孩子完全能够自己很快解决,这时为什么还要合作学习呢?此时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主要由学习任务的难度来决定,要看这个问题是不是真正需要合作才能解决,如果对很简单的问题也采用合作学习,对基础好的孩子没有意义,对于学困生,也失去了一次培养思维能力的机遇,因为他不用思索好,优秀学生就已经把正确的答案公布了,表面上看,好像所有的孩子都很快掌握了知识,但各个程度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3.有滥竽充数的现象

小组合作交流看似给了所有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但是优等生扮演了主角,在小组中成了一种主宰地位,学困生成了陪衬,因为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优秀学生急于交流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获比在传统教学中的获益还要少。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优秀学生交流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机会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学困生发言。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监督随意就会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很容易看到学生是否仔细认真,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难以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其他学生也难以纠正,而教师由于课堂时空的局限性,通常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得不忽略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

4.有形式主义现象

这是一种非“自然”合作,一种原生态的合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安排学习任务后,立刻自然而然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展开合作。教师既不要求孩子应怎样相互交流,也不巡视孩子在小组内的学习活动。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气氛高涨,一改以往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但是小组内学习效果堪忧。有的小组内为谁先发言而争吵不休;有的小组成员思想开小差,聊侃与任务无关的事;有的为挑选临时组长,你推我让;有的学生趁机偷懒,小组成为他们的“避风港”……凡此种种,这样的合作学习很难产生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思维、培养协作精神的良好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每节课都用到的,它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猜你喜欢

学困生交流探究
如此交流,太暖!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设问引导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