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8-11-29蒋晨隽贾史行
蒋晨隽,贾史行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分院,浙江 杭州 310000)
1 道路损害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1.1 路基沉陷
原因分析:①由于路堤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荷载和水、温度综合作用下而堤身沉陷;②原地面为较弱土层,填筑前未经换土或压实不足而产生地基下沉;③工程超载车辆的运营超过设计时荷载设计指标,将对路基路面造成挑战,使路基层发生粉碎性破坏。
对策:①做好前期勘探工作,充分分析场地地质及水文条件,选用合理的路基填筑方式(软弱地质采用桩基、换填等方法;地下水位过高使路基浸水时,采用设置硬隔层或透水性路基等方式),②时刻把控路基填筑进度,监理现场监控,保证施工质量(选用优质填筑材料,做好施工期间场地排水,达到设计所需密实度及回弹模量),③填石路堤应从下而上,用从大到小的石块填筑,并用石渣或石屑及天然砂砾石填满空隙。
1.2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原因分析:沥青路面破损类型养护规范主要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及其他四大类,调查主要采用人工实地徒步目测并配以必要的量测。
经调查,路面存在最多的病害为纵、横向裂缝及车辙,分布广泛,约占全线病害的80%,龟裂、沉陷、局部坑槽、泛油等其他病害较少,各病害情况如下。
1.2.1 龟裂
原因分析:龟裂在沥青路面为常见病害,缝宽在0.5~3 mm,块度在20~50cm,根据病害轻重程度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初期龟裂,缝细,无散落,裂区无变形。②中度龟裂,裂块明显,缝较宽,边缘支离破碎,并有轻度变形,该病害为初期龟裂加重,危害范围已从沥青面层扩散到了基层。③严重龟裂,裂块明显,缝宽,散落重,变形明显,该病害由于雨水从裂缝中渗入到基层,并引起基层受水软化并破碎,最终因强度不足而引起的。
1.2.2 沉陷
沉陷病害常与严重龟裂一起存在,是因严重龟裂等其他病害加重和路基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根据沉陷病害产生的原因,道路沉陷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①轻度沉陷,深度浅,行车无明显不适感,深度≤25 mm,因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局部路面沉陷,但土基已密实稳定,不再继续下沉;②严重沉陷,深度深,行车有明显不适感,深度>25 mm,因路基沉陷导致路面破损严重,矿料已松动,脱落并形成坑槽。
1.2.3 纵、横向裂缝,不规则裂缝
纵、横向裂缝,普遍存在裂缝形态各异,宽度3~10 mm,常与网裂同时存在。该现象属于轻微病害,普遍存在本工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形式:①横缝贯穿全断面,裂缝较直,是由于不同的路基衔接处差异沉降造成的。②纵缝贯穿路面中心线,每隔一定距离一道,是由于沥青面层摊铺接缝或基层反射裂缝造成的。③网裂(不规则裂缝)。块度在50~100 cm,为疲劳裂缝形成的初期形态,是龟裂等病害的前兆,如果不处理,病害加重后必将形成龟裂、沉陷等综合性病害。
1.2.4 车辙
车辙是重复行车工作荷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不可恢复应变的累积变形及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压密推挤变形,是沥青路面最普遍的一种损坏形式。
从机理上分析,车辙的形成机理主要由压密变形和路面的剪切变形交互作用而成,一般分为压密、沥青混合料塑性流动和矿质骨料重新排列三个阶段构成。
应对策略:①一般(轻微)病害(纵、横向裂缝)。采用乳化沥青灌缝。轻度拥抱(拥抱峰谷高差≤15 mm)可采用机械铣刨平整;②中度病害(轻、中度龟裂,网裂,泛油,翻浆,车辙)。铣刨至病害面层底面,铺设无纺土工布+重铸沥青面层,回填并压实,压实度需要满足相应施工规范对路面的要求。③重度病害(重度龟裂与沉陷、拥抱、坑槽形成综合性病害)。挖除路面结构至基层底,路面结构整体重建,压实度需满足相应施工规范对路面的要求后,病害区采用玻纤格栅铺设,再加铺新路面面层结构至加罩后路面标高。
2 排水系统
2.1 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塌陷
原因分析:①排水井大都设在行车道上;②井框壁薄,铰链外置,在汽车碾压的冲击力作用下,井框位置移动,造成周围沥青层龟裂;③交通载荷、重载车量的日益增长,井框与窨井座连接不够稳固;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疏忽或严重的失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应对策略:①采用自调式防沉降井盖。②严格把握施工关,避免井体会有下沉的可能性。③保证井的施工质量,防止井身变形,控制井、井口中心位置和高度。④人孔盖应与座椅相匹配,安装完成后泥浆必须满,型号必须正确,控制偏差,保证精确度。⑤井背宽度较小时,施工单位必须采取特殊的回填措施,小洞(小于50 mm宽)可以填充砌筑砂浆。控制煤层回填的厚度,必须分层夯实,保证足够的强度,这样在车辆滚动时不会损坏。
2.2 管道渗水
渗水原因为:①选用管材质量差,不能达到施工要求;②管道工作时间较长,性能降低;③管道埋藏过浅或过往车辆压力过大,道路路面下沉,使管道破损;④管道裁切拼接时未处理,使管道渗水;⑤施工过程不严谨,导致裂缝或管道局部松动。⑥气温温差大,管道受热不均对材料损害大。
应对策略:①必须严把管材质量关,要求管道材料无蜂窝状表面。②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比例进行,接口施工前要保持管口清洁,即要先剪开刷子和浆皮,清除杂物和污物。③对埋深较浅或裁切拼接管道进行特殊处理,比如砼方包;④施工验收应进行闭水实验或CCTV检测,检验管道施工质量;⑤进行2次擦拭,第一层注意管的厚度,结合面压紧,管面牢固。因此,在初始设置后,第二层的圆弧浮动压力形成,表面压力轻压实;进行擦拭,同时,加强管道维护。此外,为了不造成裂缝,要防止高温暴露。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通病还只是一小部分,可以通过技术改进等方式来解决。只有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等人员齐心协力,不马虎,一步一个脚印,我们的市政才会更美好,市民的生命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生活质量也才会相应提高。
[1] 周昭光.浅谈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控制[J].广东建材,2009(08):8.
[2] 朱国庆.浅谈市政混凝土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0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