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文献产出分析
2018-11-29张保朝陈凤云谢昌明
谭 龙,张保朝,陈凤云,谢昌明,唐 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信息中心,四川 绵阳 621900)
1 引言
联合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和完善我国科学基金资助模式,推动基础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最早的联合基金(钢铁联合基金和NSAF联合基金)启动于2001年,截至2016年,联合基金累计资助各类项目4027项目,资助总额超过52亿元。近年来,联合基金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项目类型由2008年的9个增长至2016年的23个;资助经费由2008年的1.66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3.3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9.68%,明显超过同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的增长水平(19.82%)。联合基金经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也由2008年的2.64%提高到2016年的4.97%,如图1所示。
随着联合基金在国家基础科研体系中地位的提升,与许多科学基金一样,联合基金的产出状况自然成为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重要关注点之一。文献调研发现,目前还没有公开文献对联合基金整体的产出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仅有个别研究关注了广东联合基金的产出情况。崔洁(2015)[1]从整体数量、研究方向、机构与地区分布、影响因子和中科院分区等多个视角对广东联合基金产出的SCI-E论文进行了计量分析。于会珠等(2017)[2]分析了跨区域合作对广东联合基金论文产出数量的影响。而其余相关研究多从投入的视角对联合基金整体或者某类型联合基金的资助规律,以及相关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刘喜珍,2008[3];朱蔚彤、孟宪平,2012[4];王冬梅,2017[5];王之中、谭立刚等,2017[6];刘强、董国轩,2017[7])。
本研究基于大样本数据,从多个角度对联合基金整体文献产出情况进行计量分析,同时,将联合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整体的论文产出质量进行了对标分析。
2 方法与数据
2.1 项目信息
联合基金项目信息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egrantindex/funcindex/prjsearch-list),通过技术手段批量采集获得2008—2014年期间立项的全部联合基金项目记录,主要包括项目名称、资助号、资助时间、承担单位、负责人、资助金额等字段信息。在剔除2014年的4个(2000万元/个)海洋科学中心项目(性质以及资助强度与其他项目差异过大)后,共获得2551条记录,涉及经费250905万元。对比基金委年报中的数据发现,本文样本数占同期全部实际资助项目数的99.18%,样本涉及经费数占实际全部资助经费的95.25%,具备非常高的可信度。本文选择2008—2014年的立项项目的原因有2点:①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从2008年开始提供论文标注的基金信息检索接口;②论文发表需要一定周期,2015年以及2016年立项项目产出信息误差比较大。
2.2 产出信息
本文中的论文产出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的SCI-E数据库,以项目资助号(授权号)为检索条件进行批量检索和清理,获得联合基金整体以及每一个项目截至2017-08-25的论文发表题录信息。
3 结果
3.1 整体产出情况
3.1.1 产出数量
如图2所示,2008—2014年立项的联合基金项目,在2008—2017-08期间共产出SCI论文27619篇。2011—2014年立项项目产出论文数量显著超过2008—2010年立项的项目。其中,2012年立项项目产出5747篇。从立项时间和论文发表时间来看,近2年,联合基金SCI论文年产出规模已经达到5000~6000篇。
3.1.2 产出质量
此处从论文发表的期刊层次、论文综合引用情况和ESI高被引论文情况3个角度来分析联合基金SCI论文的质量,同时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整体SCI论文产出质量对照分析。
3.1.2.1 论文发表期刊的层次
基于影响因子的期刊分区被广泛运用于科学评价活动中。Q1期刊由Web of Science定义,一本QI期刊是指该刊物的影响影子在其所在学科分类中排名前25%.QI期刊论文占比,是指发表在QI期刊上的论文在全部论文中所占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联合基金发表论文的期刊层次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到2016年,有50%以上的论文发表在高层次期刊中。此外,联合基金发表论文的层次明显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整体水平,如图3所示。
3.1.2.2 综合引用情况
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是一个基于引用频次的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但该指标消除了出版时间、学科领域与文献类型差异对引用的影响(陈卫静,2016)[8]。联合基金发表论文的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在1.1~1.2之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并且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整体水平,如图4所示。
3.1.2.3 高质量论文情况
ESI高被引论文,是指近11年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在该学科处于全球前1%水平的论文。ESI高被引论文占比是ESI高被引论文与全部论文的比值。联合基金资助产出360篇ESI高被引论文,占全部论文的1.3%,这一比值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期水平(1.07%)。从发展趋势来看,2008年以来,联合基金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比例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到2016年已经达到1.8%,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增长则相对缓慢,如图5所示。
3.1.3 产出效率
本文采用每万元经费SCI论文发表数来定义联合基金的产出效率,2008—2014年立项联合基金项目的平均效率为0.11篇/万元。图6给出了联合基金项目经费—论文产出数量—产出效率气泡图,气泡的大小表示产出效率的高低,不同项目之间的产出效率差异明显。根据气泡分布特征,可以将项目分为3类:①项目经费强度在100万元以下,投资规模比较小,项目数量众多,除个别项目外,单个项目论文产出数量比较少,但产出效率比较高;②项目经费强度在100~300万元之间,投资规模比较大,单个项目论文产出数比较多,但产出效率比较低;③项目经费强度在300~500万元之间,投资力度很大,但单个项目产出数量和产出效率比较低。与联合基金通常的培育项目以及重点支持项目分类不同,本文将上述3种基于经费额度分布的类型项目分别定义为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3类项目的平均产出效果如表1所示。对于面上项目,平均每万元经费投入产出0.17篇SCI论文,明显高于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同时,有375个项目(占全部项目的14.70%)未发表SCI论文,其中,354个为面上项目,21个为重点项目,分别占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数的19.81%和2.83%.
3.2 机构产出情况
3.2.1 产出数量及效率
2008—2014年立项的联合基金项目涉及承研单位399家,其中,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243家,科研机构144家(中科院系统研究所72家),企业以及其他单位12家,三类机构的经费占比分别为73.48%,26.21%和0.31%.图7给出了总经费排名前10的机构的产出情况气泡图,其中,X轴为单位经费总量,Y轴为产出效率,气泡大小为论文产出数量。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在经费、效率以及产出数量方面均表现突出;南方医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产出效率则明显较低。此外,中科院系统研究所经费总额合计46509万元,产出论文4787篇,分别占联合基金全部经费的18.54%以及全部论文的17.33%.
3.2.2 产出质量
图8给出了联合基金主要承担单位的论文质量情况。在20家单位中,有4家论文的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低于1.中科大、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在2个指标上表现突出,论文质量水平比较高。作为产出数量最多的中科院系统,其整体论文质量则相对比较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山东大学论文质量与其他主要承担单位差距明显,前者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仅为0.52,后者无ESI高被引论文。
3.3 学科分布情况
如图9所示,联合基金产出论文覆盖了ESI学科分类体系中所确定的22个学科,其中,化学学科的产出数量最多,达到6179篇,其次为材料科学(4511篇)、物理学(4190篇)、工程科学(3700篇)和计算科学(1466篇),经济与商学数量最少(2篇)。从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和ESI高被引论文2个指标来看,计算机科学学科的表现最为突出,2个指标分别达到1.73和2.25.化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和数学学科论文质量也表现不俗。物理学学科尽管产出数量突出,但论文质量与前述优势学科差距明显,一般社会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经济与商学等学科的论文质量极低。
4 结论
本文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2008—2014年立项的联合基金项目的产出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研究发现,随着整体投入的稳步增长,联合基金SCI论文年产出规模已经到5000~6000篇。从多个指标来看,联合基金产出论文的质量明显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整体水平,且不断提高。平均每万元经费投入产出0.11篇SCI论文,面上项目产出效率明显高于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同时,仍有约14.70%的项目零SCI产出。399家承担单位在经费、产出数量、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在经费、效率和产出数量方面均表现突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论文质量比较高。中科院系统所有研究所整体上以18.54%的联合基金经费产出了17.33%联合基金SCI论文,但是论文质量相对比较低。联合基金在推动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工程科学和计算科学等学科方面成效比较突出,在一般社会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经济与商学等学科方面的促进作用比较弱。
[1] 崔洁,李铭禄,陈为民.NSFC-广东联合基金(第一期)资助项目产出SCIE论文计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1):66-70.
[2] 于会珠,黄璐,王康睿,等.跨区域合作对NSFC-广东联合基金论文产出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7,38(S1):386-393.
[3] 刘喜珍.数理科学联合基金概述[J].中国基础科学,2008(02):35-37.
[4] 朱蔚彤,孟宪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设立与资助管理机制探讨[J].中国科学基金,2012,26(01):34-37.
[5] 王冬梅.联合基金为高铁基础研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J].科研管理,2017(S1):762-766.
[6] 王之中,谭立刚,高钰涵,等.服务“一带一路”引领高铁科技未来——高速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实施5周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学基金,2017(03):239-243.
[7] 刘强,董国轩.天文联合基金十周年总结[J].天文学进展,2017(01):140-146.
[8] 陈卫静.基于ESI和InCites的学科发展评价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03):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