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分类在中学校园的“破茧之路”*

2018-11-29钱麓安

科技与创新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学校园垃圾分类

钱麓安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 100032)

1 概述

垃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或流体形态的废弃物,合理且有效地处理垃圾对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命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堆填垃圾会占用大量土地,使得“人多地少”这一传统矛盾“旧愁难解”,而且还会由于垃圾堆填污染水源导致“又添新患”。我国人口大多聚居于东部,特别是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黄河及长江中游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扩大。焚烧垃圾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使得本已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雪上加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近年来,垃圾处理技术不断提高,与收集后堆填或焚化等传统方法相比,新技术的运用极大解决了因垃圾处理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多年来,发达国家一直在研究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并鼓励资源回收,垃圾分类就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联合国、欧盟等都以法律文件或以全球倡议的形式呼吁开展垃圾分类,造福全球。在垃圾分类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已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数十年,效果很好。目前,甚至一些不发达国家都已高度重视并付诸实施。我国近些年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已开始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颁布了史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版,部署了相应行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晚、观念落伍、实施措施滞后,与我国的经济大国和文化大国身份极不相符,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如果不及早开展并做好垃圾分类这项看似“旁枝末节”的小事,则可能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

本研究通过开展广泛的国内外调研,特别是通过赴日本修学实践和调查活动,了解比较后分析出中学校园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操作性强的中学校园垃圾分类方案,并视条件开展适度范围的方案实施、验证、修正与推广工作,力争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事宜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2 研究方法

为了充分了解人们特别是中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途径及对分类措施的认可度,本研究通过采用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现场访谈等多种方法,深入到校园和社区,开展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调研和实践活动。

2.1 实地考察

一是对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垃圾回收点、自动回收机、旧衣物回收站、旧书籍回收捐赠活动场所等进行实地考察。二是对日本松下生态环保科技中心、橿原回收中心、奈良登美丘学校进行实地考察。

2.2 调查问卷

设计并发放垃圾分类问卷,共回收350份有效问卷。

2.3 现场访谈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团委书记李和、互助教育计划秘书长党军,以及“衣衣不舍”项目管理人员、枣庄支教育捐活动参与人士、日本松下生态环保科技中心工作人员、橿原回收中心工作人员、奈良登美丘学校教师和同学等。

3 结果与分析

经过系统细致的调查、问卷和走访工作,本研究对中学生、学生家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和实际执行情况有了较为系统、深入的了解,对垃圾的巨大危害、国内外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存在的巨大差距有了切身感受。以下为本研究的结果分析与讨论。从数据看,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社会实践的客观现实,从中也能感知垃圾分类工作未来的发展走向。

3.1 调查对象具有广泛代表性

从图1~4分析看,本研究问卷调查地域广、年龄跨度大、职业种类多,说明本研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3.2 缺乏对垃圾分类的基本认知

垃圾的正确分类应该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本问题回答正确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43.77%,而答错的人占了总人数的56.23%,如图5所示。足以看出人们对垃圾的基本分类都不甚了解。图6的问题是玻璃垃圾应该划归到哪类,正确的答案是可回收垃圾,此题回答的结果较好,但仍需努力将正确比例提升到90%以上。图7的问题是湿纸巾、面巾纸垃圾应该划归到哪类,正确的答案是其他垃圾,此题回答正确的比例仅为30.14%,并不乐观。大部分受访者将其归到可回收垃圾类了。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大家对垃圾的细化分类并不是十分了解。

3.3 有害垃圾种类辨识能力弱

表1是调查受访对象对有害垃圾所包含物品类型的掌握情况。此题的正确答案应为废电池、荧光灯管、油漆、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从调查情况看,大家对废电池的正确归类掌握较好,而对荧光灯管、油漆和过期药品是否属于有害垃圾则认识模糊。从年龄与性别来看,60岁以上的男性此类知识掌握得较好,而19~28岁的年轻女性倒较为逊色。由此提示,确实应该从小抓起,加强对年轻人垃圾分类知识和意识的培训与培养。

3.4 分时投放垃圾意识强但缺乏便利性

图8是询问是否支持分时投放垃圾,大部分受访对象选择了支持。但部分人表示较麻烦、很难做到。可以看出人们对此事并不反感,但普遍认为实施过程略显麻烦。我们应在提高便利性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从而获得大家的支持,保持垃圾分类及分时投放工作的可持续性。

3.5 垃圾分类宣传方式的渠道选择

图9是了解受访对象垃圾分类知识的来源渠道,人们通过相关活动宣传、电视这两种渠道进行了解的较多,而通过报纸、广播、书籍去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人较少。所以,我们应以现场宣传活动、校园电视等为主要途径进行宣传推广。

3.6 相关设施有待增加和完善

图10是询问哪种措施会使您更有可能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大部分人选择了设施的完善和更方便有效的分类回收方法,而相关政策规定和合理的奖励手段则较少。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设计推广方案时,应增加和完善回收设施、设定更加方便、有效的分类回收方法。

4 总结与思考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目前,中学校园群体对垃圾分类已有了基本的认同,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存在着措施落实不到位、垃圾分类知识掌握不充分、垃圾分类设备设施不完备、垃圾分类管理奖惩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部分中学率先推广实践一整套具有示范意义、可复制、可持续的中学校园垃圾分类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与时俱进。

4.1 开展科普知识宣传

加大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宣传力度,增强师生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意识。依托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一系列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创意竞赛、知识讲座、展示展览、培训交流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手机APP、公众号等新媒体,建立垃圾分类资源共享平台,广泛宣传、普及有关垃圾分类的新闻、资讯、活动、资源产品、科普知识等。

4.2 完善分类设施设备

加强校园垃圾分类场所的建设,进一步明确垃圾分类的种类、范围、指标等,规范校园内垃圾分类的地点、时间、内容、形式等。使垃圾分类标识具体明确,设备完善易操作。

4.3 出台校园管理办法

系统调研、抓紧出台中学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管理办法,确保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统一品牌,对校园内现有的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项目进行有效整合,统一活动口号,统一做好对外宣传。与此同时,明确垃圾分类工作的奖罚机制。

4.4 设立垃圾分类基金

积极设立垃圾分类专项基金,支持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执行工作,奖励为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大贡献的项目及个人。

4.5 引进社会支持渠道

拓宽校园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工作的社会扶持渠道,使校园垃圾分类工作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同时,又能向全社会进行推广。

4.6 加强骨干队伍建设

努力培养一批组织实施垃圾分类工作的骨干力量,并养成“一届带着一届干”的机制,使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在垃圾分类工作的前列。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针对我国,特别是中学校园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广泛的国内外调研和系统性分析,并提出了适合我国中学校园的垃圾分类方案。本研究也为今后开展垃圾分类问题相关方案实施、验证、修正与推广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在本调研报告成稿之际,我特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团委领导、初二年级组全体老师,校学生会同学,衣衣不舍项目参与者、枣庄支教项目参与者,松下生态环保科技中心工作人员、橿原回收中心工作人员以及日本奈良登美丘学校的教师和同学们。

[1]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界五中全会报告[N].人民日报,2015-10-30.

[2] 陈兰芳,吴刚,张燕,等.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现状及其关键问题[J].生态经济,2012(02):142-145.

[3] 谭灵芝,鲁明中,王国友.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借鉴[J].世界环境,2004(12):46-47.

[4] 杜翼.我国与发达国家垃圾处理的比较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9,16(1):63-64.

[5] 何晟,钱丽燕.日本东京23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启示[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01):45-48.

猜你喜欢

中学校园垃圾分类
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四以”模式探索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