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中心与文化教育*
——从《大学的使命》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

2018-11-29钱凤欢三亚学院教务处

教书育人 2018年21期
关键词:塞特大纲民办

钱凤欢 (三亚学院教务处)

一 《大学的使命》中的高等教育改革思想

《大学的使命》一书是奥尔托加·伊·加塞特以其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讲演为蓝本,修订而成的。奥尔托加·伊·加塞特?加塞特一生从事过多种职业,而这些丰富的社会经历,使他在此书中能够以敏锐的思维对西班牙乃至欧洲的高等教育进行深入而深刻的剖析,引人深思。

(一)关于改革的动因

奥尔托加·伊·加塞特生活的时代,“懒散草率”的风气渗透到西班牙政府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这种作风易于出现,出现之后给人带来一种舒适安逸的感觉,掉进“安乐窝”而无法自拔,而更为糟糕的是,这种作风传播速度极快,一旦蔓延开来,“感染者”将视此种状态为常态,而非病态,从而得以长期留存甚至愈加顽固。不幸的是,这种作风从社会各界蔓延到大学,并迅速占领之。奥尔托加·伊·加塞特以长期滥用已破损难堪重负的机器比喻政府和大学,被这种作风“腐蚀”的政府和大学已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奥尔托加·伊·加塞特呼吁改革,但他的改革主张不仅没有得到支持,反而成为打击的对象,“疯子和亡命之徒”成为他这样改革者的代名词。改革像麻风病一样,遭到摒弃和排斥,似乎改革不仅不能促进大学的发展,反而成为“大学的敌人”。

(二)关于改革的方式

奥尔托加·伊·加塞特认为,大学改革的前提是认清大学的使命,大学改革的实质在于系统而完整地实现其目标。只有真正认识其使命,才能使大学活动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力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仿效别国的做法,但如果不愿自己去思考,那么得到的结果只能是一个落后于时代的悲剧性的迟滞现象。而作为改革的推进者,应该是“良好的竞技状态”的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的每位成员在关键时刻都不会令彼此失望,整个群体可以坚定不移地朝着一个方向迅速前进。

(三)关于大学的使命

在奥尔托加·伊·加塞特看来,大学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的功能应该包括三项:文化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

为此,奥尔托加·伊·加塞特论述了文化和科学之间的关系,他提倡把文化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方向,认为没有文化修养会对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有关世界和人类的基本思想体系一无所知。开展文化的教学或传播,才能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体系。而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奥尔托加·伊·加塞特提出了他认为重要的学科来培养学生的文化和修养。

此外,奥尔托加·伊·加塞特认为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不反对把科学研究纳入高等教育的范围,认为科学正是一所大学尊严的象征,但主张专业教育应和科学相分离,不能把这两项根本不同的任务混为一谈。科学本身就是创造,而教学旨在传播和吸收这些创造,如培养一名律师和一名法学家是不同的。奥尔托加·伊·加塞特认为许多出色的学科教师并不是出色的研究者。大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利用人类智慧所发明的最经济、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把普通人培养成为优秀的专业人员”。而普通学生并不需要学习如何从事科学研究。

为了实现大学的使命,奥尔托加·伊·加塞特指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学生成为有文化修养、具备优秀专业技能的人;避免目标偏颇而浪费时间;学生真正要学习的知识来源于教学大纲;根据系统、综合、全面的教学法来设置文化学科和专业学科;依据综合能力和教学才能来选择教师;灵活处理大学对学生们提出的要求。

二 民办本科院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偏失

人才培养目标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方向和质量水平,是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重心所在,因此,高校首先必须对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认识。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部分本科院校将转向应用型或技术型院校,一时间,应用型似乎成为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和定位。面对这样的改革机遇,任何学校都不想失之交臂。但转型之路该怎么走?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可供佐证,也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加之,民办本科院校所面临的主客观原因,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出现单一化、盲目性,定位模糊、目标趋同等问题,甚至出现降低人才培养规格的现象,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二)文化教育遭受冷遇

目前中国大学的教育,特别是民办本科院校,文化教育这个大学教育金字塔的“基座”似乎“隐身”了,没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高校之间的角力,关注的也多是“金字塔尖”上的高层次人才,似乎几位“大咖”在校,学校的“层次”就会不同。而在学生的教育上,也是重专业轻文化,这一点与奥尔托加·伊·加塞特指出的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学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一般,即一味注重专业的教授,而放弃了文化的教学,致使大学的功能缺失,置大学的使命于身后。

(三)课程大纲失位失效

课程大纲的管理是高校教学日常运行管理的重要部分。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大纲主要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文档,仅是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学时分配等进行概述性的书写,它的面向对象是教师本人或是负责教学大纲检查、监督的专业、学院,以及学校教务部门、教学质量监管部门。几乎与学生不发生直接联系,很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对于何为“教学大纲”一脸茫然,难睹其芳容,课程大纲发挥的作用有限。它的重要作用也被教师忽视。比如,对于预习或者学习任务的布置,一般只是课上预留,要求熟悉教材,并不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查阅有关资料,预习的目的性或任务不明确,没有针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有效思考和总结,多客观限制少主观开放性的预习题目,也制约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再缺乏必要的指导,学习收效甚微也是必然的结果。

三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改革

(一)培养“幸福”的人

民办本科院校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民办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民办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应突出“应用”二字,但正如杨叔子先生所说,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如此,都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归宿点,以人贯串于各方面及其始终;何况是直接培养人的教育?因此,民办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区别,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谋生方法,价值观正确,能可持续、全面发展,追求并获得幸福的人才。

(二)重构文化教学

奥尔托加·伊·加塞特认为,文化是一种生命信念,一种带有时代特征的信念。大学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或理智,把普通人培养成有“文化修养”的人,使他们处于时代标准所要求的高度。文化传授是大学的首要任务,而这也是民办本科院校在群雄环立的高等教育领域可能的突破点。因此,民办本科院校要打破樊笼,重构文化教学,辨明文化与科学的关系,开展文化的教学或传播,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体系。

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在注重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民办本科院校应积极开展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具有共同性、核心性、综合性、非工具性和非职业性的特征。在大学中,通识教育覆盖各个学科,不论何种专业都需要学习。在大学教育中,通识教育应处于核心地位,它具有人文性与超功利性,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而它本身又是跨学科、跨专业界限,是一种基础性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通识教育重构大学的文化教育,从而使学生对属于这个时代的有关世界和人类的基本思想体系有所了解和认知,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之成为具有文化修养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三)发挥课程大纲作用

要充分发挥课程大纲的载体作用,首先要突破传统课程大纲的桎梏,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革新。一份理想的课程大纲应该包含以下内容:一是课程的基本情况概述;二是对课程进行简要说明,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注意这里的学习目标是区别于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它是针对学生而言的;三是提供课程的学习资料,提出学习要求;四是详细列述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具体时间、课程内容、阅读要求、携带材料、课题测验与课后习题等,使学生对每次课的学习内容都十分明确,明白课程的详细安排和课程逻辑;五是应详细写出课程考核方式和形式,使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学,还知道怎么考。此外,还要指明课程的考试安排,推荐一些课程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这里的课程大纲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大纲是有所区别的,它的“受众”发生了转变,面向对象是学生,语言书写角度要使学生看得懂、用得上、能用好,从而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纸“契约”。教师需要对这份课程大纲进行充分而有效的解读,使学生明白每次课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哪些知识点,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即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课程大纲,发挥课程大纲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作用。

[1]奥尔托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7).

[3]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

[4]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猜你喜欢

塞特大纲民办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农业农村部公布31项新制定修订农机推广鉴定大纲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简论古代埃及的塞特崇拜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应试良方
出版名家巴尼·罗塞特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