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家访工作动起来

2018-11-29

教书育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家庭班主任家长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与家长之间可以随时随地“隔屏”沟通。从学生家庭的角度来说,由于城市与小城镇的规划,虽然是划学区入学,但家庭人户分离现象也日益突出,致使许多学校的传统登门家访正逐渐消失。如何让家访重新回到学校的主旋律工作中,焕发出教育的新力量,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家访要迈开步走出去

有人形容家访是教师的“必修课”、教学的“法宝”,更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真正走出去,才能看到“教育的那片天”。当你真正去家访时,可以了解一些平时不了解的情况,并进一步认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以及他们成长的环境,与家长面对面地进行情感沟通,达成教育上的共识。然而下面两种情况要不得:

1.摆拍式家访要不得

经常见学校在为贯彻落实某教育局关于假前家访工作要求,要求各校要做好家访的轨迹材料留存,并且要认真总结其经验。在单位的微信群中便传来家长配合摆拍的各种相片、录的各种短小的视频,使本来亲切随意说话变得“正规”却显得死板。家访变成了电视台采访;变成了不得不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变成了“生搬硬套”。这种对于工作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热衷于做表面“文章”、面上“功夫”正是当前社会所批判的,摆拍要不得。

2.记录式家访要不得

虽然传统的上门家访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和家长面对面交流也有利于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和办法。可是诸多因素导致许多教师无法完成规定的任务。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本应在开学初就应上交的假期家访记录表,可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完成家访记录的填写,借用他人的家访记录还模仿着写或是原样照搬过来凑字数。某校在总结家访活动时,甚至那位借鉴别人家访记录抄写的教师受了表扬。脱离群众闭门造车式的“设计”,注定是失败的,同样任凭想象编造出来的家访注定为让自己工作累的同时也不会有收获。

二、家访要因时因地因人

如果实际问题不多,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短消息、微信、QQ来沟通。并不是每次上级要求进行家访时,所有学生都要访个遍。有时家访数量多不等于家访质量高。对于学生来说初访之后不需要再细访、重访,但对于一部分学生是需要重访与特访的。所以说家访需要因时因地因人。从学校层面的集体家访活动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首先由校领导班子负总责,确保家访活动真实有效,确保出行安全。由政教处、教务处、班主任共同确定了全校哪些学生作为被家访重点。其中一个学情分析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中经济困难的学生、薄弱学科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故的学生、留守儿童、尖子生需要再提高的……

例如,有的学校在假前安排部署教师家访工作时,以年级组建大组学年主任负责;以班级再组建成各个小组,由班主任负责。再将本班任课教师具体分配到各班级中。对于同一小区或者情况差不多的学生也可以集中在一个地方进行家访。当然,这种家访形式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在常规的工作中,但凡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会把随时访作为常态。

班主任是家访的主要组织者,要随时把握学生情况,适时与科任教师沟通,把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传递给家长。因此班主任家访时也要“备课”。备谈话的艺术、备家访内容、备家长、备环节……家访后还要善于总结,把家访中遇到的事、遇到的情景有必要的一定要通过必要的方式传达给全班的孩子们、所任学科的教师们。

另外,还可以创新家访的形式、方式、方法。家访要促进家校联动。当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学生在家表现,学习和生活习惯;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综合表现;向家长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做好家长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释和宣传工作;与家长探讨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诚恳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时,家校联动才能达到相互促进。学校的领导班子、党员也可以参与家访工作中来。例如,与党员帮扶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家访;对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家长进行家访了解家庭、家教、家风的情况;将专业的心理辅导与家长培训带进家庭中……

猜你喜欢

家庭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