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2018-11-29车明礼
车明礼
秉承“课堂兴,则教育兴;课堂解放,则教育生产力解放;课堂生动,则教育文化生动”的课改理念,笔者所在学校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加大课改力度,将课堂改革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在不断论证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教学新模式——“35·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表述为“三个目标,五个指标,三段五环教学模式”。该模式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蔚然成风,积极互动、自主参与的课堂新模式已被广大师生认可、接受。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笔者认为要构建科学的“35·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理想的高效课堂,须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定位准确的目标追求
“35·35”高效课堂教学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宗旨,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心,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1.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把以往教师主讲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为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策划者、参与者、合作者,真正地放权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
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种学习能力,把以往学生听、记的静态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善于发言、合作探究的动态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探究者、研讨者、体验者、表达者、创造者、成功者,做到:身动、心动、神动。
3.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转
通过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抓实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优化师生关系,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知识、技能掌握更加牢固,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高效课堂实践研究,要坚持“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一主线,有效促进广大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相长中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落实合理的推进步骤
构建“35·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严格按照“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全面推广”的实施步骤,沿着“初步建模——强力推广——总结完善”的基本思路扎实推进。
第一步:建模临帖,构建流程。按照“三个目标”“五个指标”设计课堂教学,落实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开展试点工作,通过校本培训、课例研讨、专题讨论,在实践、总结、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
第二步:典型示范,强力推广。组织试点学科组长上研讨课、实验教师上对比课,并及时召开高效课堂研讨会、教师论坛,通过典型示范、骨干带动,在各个学科中全面推广“35·35”高效课堂模式。
第三步:总结完善,提质增效。在扎实推广“35·35”高效课堂模式的同时,认真总结完善高效课堂建模工作中取得成绩,深入分析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坚持每月开展一次“35·35”高效课堂模式调研会,每学期开展一次“35·35”高效课堂模式成果征评活动,并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刊印成册。学期末隆重召开“35·35”高效课堂建模工作表彰大会,对成效显著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典型,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实践“模板”,促进高效课堂建模工作健康发展。
三、搭建科学的实施平台
1.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辅以行政推动
教师是实施课堂改革的关键力量,构建“35·35”高效课堂,要全方位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通过教师积极参与、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建模氛围。同时要辅以行政推动,成立高效课堂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攻关小组,负责高效课堂创建工作的策划设计、指导评估、检查矫正,加强对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在此基础上,出台课堂建模相关文件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制度保障。
2.在专家引领的前提下抓好教师培训
构建高效课堂,我们缺乏的是理念支撑。因此,在建模过程中一要注重专家引领。定期聘请有关专家,通过专题讲座、进班听课、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高效课堂建模工作给予具体指导、提供科学支撑。二要重视教师培训。在本地教育资源不甚富裕的情况下,支持教师赴宜川、北京、江苏等全国名校考察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汲取先进经验。
3.在常态教研的环境中营造浓厚氛围
开展教学研讨是打造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尤为重要。跨年级、跨学科开展不同形式的集体备课、高效课堂研讨交流、“每周一谈”、读书交流等教学研讨活动,可激励科任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专任教师积极听课、踊跃评课议课,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教研教改氛围,实现“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的教研目标。
4.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提升理论水平
将“35·35”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一项专题,按照“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实现了“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人人出成果”的目标。同时构建“教科处——年级组——教研组——教师个体”四级课题研究管理网络,培养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为解决建模中的实际问题明确思路,提供方法,为实现教与学方式方法的新转变提供保障,积极推进高效课堂的深入开展。
5.在骨干引领的示范中强化岗位练兵
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激励、辐射”功能和“传、帮、带”作用,开展以“试、练、比”为内容的“三课”练兵活动,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组织教师按“35·35”课堂教学模式,练习上“试水课”,在“试水”中反思改进;针对不同课型,让部分教师上好“练兵课”,在练兵中总结提高;以“35·35”大比武活动为平台,让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个个达标,上好“比武课”,在比武中凝练升华。通过岗位练兵活动的开展,将教学与研讨相结合,试点与改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执教水平的提升,为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6.在经验共享的交流中办好教师论坛
教师论坛是深入开展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活动的有效载体,教师对构建高效课堂的理解、感悟及实施体会,均能在论坛中得到交流和分享,同时也能借机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解决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使教师在研讨交流中共享经验,在相互学习中提升素养!
7.在扎实推进的过程中确保经费投入
“35·35”高效课堂建模工作,还需要强大的资金保障。因此,要专列足额经费用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现代化教学设备安装,以及教师培训、考察学习、购买资料、课题研究、成果编印等活动。此外,还应设立专项资金,向试点教师发放科研津贴,对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推动了高效课堂建模工作的深度发展。
总之,“35·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准确的目标为追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在不断实践中反思改进,促进师生角色的有效转变,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推动办学水平的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