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环境道德教育
2018-11-29张莉莉
张莉莉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给人类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如温室效应、土地沙化、灾害频繁等环境问题。当下,环境事件进入频发期,干旱、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一件件突发环境事件也触痛了整个社会的神经。《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责任担当”这一核心素养,明确提出“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随着全球性环保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道德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道德素质。小学阶段是奠定和形成一个人意识、观念的关键期,在小学实施环境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一、实施环境道德教育的意义
通过实施环境道德教育,能够使学生从小认识到环保是关乎地球和全人类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把自身个体与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树立全球意识和全球观念。这种意识更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最高价值是对人类共同利益做出贡献,学生会自觉地关爱身边的环境,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通过环保意识教育还能培养学生对世界现状的深深的危机感,激发学生树立起对自己、对国家、对世界负责的态度,自觉地思考环境和生存的联系,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把自己的学识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今天的小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决策者,如果他们从小就接受了环境道德教育,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保护技能,他们就能自觉地制定和执行环保政策,那么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由于认知能力、技术原因等造成的自然资源的枯竭、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基本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的局面将得到延缓甚至改善,中国的社会发展将走上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全球人类的福祉承担责任,贡献力量。
二、实施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
1.抓好德育课堂教学,夯实环境道德教育主阵地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直接担负着学生的道德教育重任,是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研读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小学阶段环境道德教育分别划分了低、中、高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环境道德教育在纵向构成了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目标体系。小学中高年段(3~6年级),将环境教育列入课程培养目标,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而整个小学阶段的环境教育突出了环境教育的最基本的知识与认识及环境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吃透《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养成一定的环保习惯。例如,在教学《绿色小卫士》这一课时,不仅要讲清讲透我国存在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及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的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带来的诸如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严重危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基本原则。使学生通过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责任感。
2.挖掘各科资源,形成环境道德教育合力
在现行的小学各科课程资源中,蕴含着大量的环境道德教育资源。如数学学科教学亿位数的认识,出示以下数据材料:2015年,全国在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废弃物所造成的水污染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到9680000000元。这组材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亿位数的读法,还以巨大的数字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语文学科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如《鸟的天堂》《鹿和狼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等,此外,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作文训练都可以融入环境教育。科学教学中环保教育方面的内容也很多,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如《水的净化》《空气的污染和保护》等;另一类是保持生态平衡,如《食物链》《我国珍稀动植物》《地球—共同的家园》等。像音乐学科、美术学科等都能找到环境教育的课程资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3.开展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环境教育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在身边发现的环保问题以小课题的形式加以研究,这样不仅突出学生主体作用,还有利于深化环境道德教育成效。在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题分组、推选组长、明确分工,列好调查提纲,拟出采访老师、同学等有关准备工作。如《关于城市另类“牛皮癣”——口香糖残迹的调查》,首先要进行分工:DV拍摄小组实地考察并拍摄现场情况;采访小组随机采访市民,了解市民的思想状态;资料搜集小组负责收集有关口香糖方面的资料,提供信息和材料支撑;报告撰写小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研究的具体步骤为:(1)观察、调查城市中乱吐口香糖的情况。(2)了解因乱吐口香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清理污染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3)调查人们乱吐口香糖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4)针对归纳的原因,寻找克服对策。(5)形成研究报告。
4.举办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环境教育
听到的会忘记,看到的记不牢,只有参加的才会印象深刻。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实践中体验环境道德教育。学校可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护绿小队”,对校园内及周边的花草、树木及时进行养护。成立“绿色希望”爱心基金会,基金来源主要是全校师生、社会捐款和全校师生长期垃圾回收变卖款,基金会的基金主要用来购买校园绿化树苗、花草。这些活动都是环境道德行为的养成。学校还可以由少先队大队部牵头开展的一系列班队活动,如《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爱绿护绿我有责”环保征文、主题演讲等。环境教育不但在学校对学生进行,还可让学生走进社区进行环境宣传,学生在说出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同时,无疑对自己又是一次强化。通过环境教育体验活动,让学生走出“自我中心”“人类中心”,重新审视我们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提升环境道德素质,提高参与环保行动的自觉性。
5.加强校园建设,隐性因素渗透环境教育
隐性育人因素往往以无形的、不经意的方式给学生以巨大的影响,犹如电子中不可见力场的运动和无线电波的不可见传播。因此,在重视环境道德学科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等显现育人因素开发的同时,学校还应重视环境德育隐性育人因素的开发:学校图书室中增添环境教育方面的书刊、碟片等,橱窗板报中经常传播新的生态文明发展和环境伦理,做到环境危机警报常鸣,生态科学知识常新;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合理吸收与处理学校运行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品,把学校建设成自然生态、环境质量良性发展的“生态家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课内课外时时置身于生态德育的氛围中,受到感染与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
三、实施环境道德教育的策略
1.环境教育属于德育范畴,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
具体说来,环境道德认识是人们在环境问题上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环境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影响环境事件的爱憎、好恶的态度。环境道德情感的形成,一方面,要以一定的环境道德认识为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有不断自我体验的机会,并逐步将这些自我体验积累、概括起来,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环境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环境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环境道德意志的培养,除了提高学生环境道德认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与生态环境作用的社会实践中锻炼。环境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规范的调节下,对环境做出的反应行动。要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行为,就必须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观念和责任感、义务感。因此,环境道德认识、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意志和环境道德行为是相互关联的。
2.关注学生环境教育素养的现状,制定可行的德育目标
教师要将学生在前一轮的环境道德教育中的经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纳入教育范畴通盘考虑。在具体操作时,既不能高估学生的环境教育素养,也不能低估环境教育素养,要制定符合学生基本现状的环境德育目标。以德育课《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为例,学生们了解塑料的特点吗?塑料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是不是百利而无害?塑料废弃品处置不当会造成哪些危害?看到这些危害你的心情如何?“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的塑料垃圾吗?你会采取哪些行动治理“白色污染”?诸如此类问题,教师在上课前要“备足学生”,摸清情况。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环境素养的基本现状,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环境教育锦上添花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被引入到教学当中,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内容、充分利用声、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这是学校教学的一大革命。不论是环境德育中的学科教学,还是班队会等主题活动,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教育的兴趣。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传播信息实时、海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点,对于环境方面的知识性问题、热点问题、各类数据、突发环境事件等上网搜索,可以轻松获取大量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教育的生动素材,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