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性别差异调查分析*

2018-11-29张科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男女生性别差异政治

张科 (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调查旨在了解掌握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性别差异问题的现状,分析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最终探讨高校应如何在男女生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改变现有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及策略,创新教育手段,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调查指标是根据调查目的和研究假设而设计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调查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分为两大类:课程教育和非课程教育,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性别差异问题主要以这两大途径为切入点,深入了解性别差异的现状。以调查指标为基础,并参考已有的关于性别差异研究的调查问卷,笔者设计制作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性别差异问题的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以广州某高校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467份,其中男生627名,占总数的42.7%,女生840名,占总数的57.3%;本科一年级占23%,二年级占29%,三年级占27%,四年级占21%;人文社科类专业占53%,理工科专业占47%。为保证问卷结果的质量和真实性,在发放和学生填写过程中对需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重点标注和解释。问卷共回收1467份,其中有效问卷1460份,有效回收率99%。学生对调查问卷活动积极配合,认真填写调查问卷,较为真实地反映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性别差异问题,为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一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性别差异现状分析

在实证调查过程中,主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人际关系、信息获取渠道、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对性别差异的认识等方面,调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性别差异的现状。

1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

当问到“你认为当代大学生是否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培养”时,男生中72.44%认为很需要,女生中72.9%认为很需要。男女生认为“可有可无”或“不需要”的比例基本持平。由此可见,男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培养的需要总体上都是认为很需要的,因此,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基本没有性别差异。

“你对自己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需求是”,男生有64.57%、女生有68.24%选择“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充实自己”。“你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是什么类型”,男生有50.39%、女生有62.65%选择“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型”。“你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方法是”,男生有82.68%,女生有82.35%选择“多课外积累”“专心听课,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男生也有62.72%、女生有64.12%选择。“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你最喜欢什么方式?”男生中选择的前三名是社会实践、演讲、辩论和专题报道,女生中选择的前三名是社会实践、专题报道和演讲、辩论。由此可见,男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总体上是持肯定的态度,没有太大差别,基本没有性别差异。

2 对师生关系的态度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老师”,男女生分别有69.29%、71.47%选择“亲和型”;“你希望师生关系是”,男女生超过85%都选择亦师亦友的关系。大学生喜欢亲和、民主的老师,希望与老师的关系既是师生又是朋友,注重平等的关系,在师生关系的态度上没有性别差异。

3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

“你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应着重于哪些内容?”男生选择的前三名是校风建设、道德教育和班风建设,女生选择的前三名是校风建设、道德教育、绿化建设,班风建设排第四。男生更注重班风建设,女生更倾向于绿化建设。“你认为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是”,男生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与老师互动不够,其次是相关设备少,第三是参加积极性不够;女生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前三排序依次是参加积极性不够、相关设备少、学生与老师互动不够,男生女生在这一点上有性别差别。“你参加社团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男生认为“扩大社交圈”是最主要的,其次才是兴趣爱好;女生则认为最主要的是兴趣爱好,其次才是“扩大社交圈”,男生女生有差别。“社团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男女生都认为发挥了主要作用,没有性别差异。“你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活动”男生选择的前三名是调查研究、参观交流、支教等志愿者活动,女生也一样,没有性别差异。“你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有收获吗?”男女生均超过80%认为有收获。“你如何看待社会实践”,男生选择排名第一的是组织管理有待提高,女生选择排名第一的是创新性不够,这一点存在性别差异。

由此可见,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上,男女大学生的性别差异比较明显。

4 在人际关系的问题上

“你结识朋友的主要来源是”,男女生没有性别差异,选择的前三名都是同班同学、舍友、社团成员。“你处理人际关系的主要方式是”男女生没有性别差异,主要有自己想办法解决、借助其他朋友解决。但是6.3%的男生会选择寻求老师的帮助,而只有1.47%的女生会选择此方式。男女生寻求帮助在相同点上存在不同点,男生更依赖老师的帮助,这一点有点出乎意料。

5 在信息获取渠道(新媒体应用)上

“你会经常关注校园传媒发布的消息吗?”62.99%的男生选择偶尔关注,73.24%的女生选择偶尔关注,男女生没有性别差异。“你上网时喜欢浏览哪些内容?”男生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为电影电视、新闻、社交网站、游戏、其他,而女生为电影电视、新闻、社交网站、其他、游戏,不过女生选择电视电影的比例比男生要高,男生比女生更喜欢玩游戏。“你每天上网(包括用微信等新媒体)的时间大约为”,男女生分别有43.31%、46.47%选择3~4小时,分别有32.28%、20.88%选择1-2小时,6小时以上的,男生有6.3%,女生有12.65%。由此可见,女生每天上网的时间比男生要长,这存在性别差异。

6 在心理健康方面

“你是否自信?”男生有55.12%选择比较自信,女生有52.35%选择有时不太自信,35%的选择比较自信,男生有3.94%不自信,女生8.82%。由此可见,男生比女生更有自信。“你认为你的心理健康状况”,男生76.38%选择有点压力,通过自我调节可以保持良好,而女生却有83.53%选择;男生有11.81%选择没有压力,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女生只有6.47%。在“有压力,心理状况不好”方面,女生5.59%选择,男生只有4.72%。由此可见,男生比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

“导致你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是”,男生选择排名前五的是学习压力、经济条件、就业压力、情感问题、身体状况,女生排名前五的是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条件、身体状况、人际关系不和谐,体现出较强的男女性别差异。“遇到压力时,你最先向谁求助?”男女生都是第一选择同学、朋友,但男生选择不找任何人的有26.77%,女生只有15.88%,找家人的女生有22.94%,男生达25.98%,找专业心理辅导、班主任辅导员老师的,男女生比例都比较低。“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应对压力”75.59%男生选择运动,女生是57.35%,而有65.59%的女生选择向别人倾诉,男生的选择明显低于女生,这体现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由此可见,在心理健康方面,男生与女生性别差异较大。

7 对就业方面的认识上

“你对未来的就业前景”,男生65.35%选择乐观,只有36.47%的女生选择乐观,女生中有39.41%选择不知道,只有18.11%的男生选择不知道,男女生在对未来的就业前景上差异较大。“你对就业政策和制度的了解程度”,男生中50.39%选择有所了解,59.13%女生选择不太了解,很了解的男女生比例都不高。男生比女生更关注就业,更了解就业政策。“你选择职业的主要依据是”,男生选择排名依次为实现价值、经济收入与福利、环境条件、社会声望,女生为经济收入与福利、环境条件、个人价值、社会声望,男生更看重个人价值,女生更看重经济收入,男女性别差异较大。“你首选的就业单位是”,男生选择的前四名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女生选择前四名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男女生基本没有差异。“你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看法”,男生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的占43.31%,女生比例为65.59%,明显高于男生。自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的男生有33.86%,女生仅为17.65%。由此可见,男女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差异较大,存在较明显的性别差异。

8 在性别差异的认识上

“你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39.37%的男生认为较大,只有25.88%的女生认为较大,48.03%男生选择多少有一点,而女生却高达67.35%。“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性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男女生差别不大,选择性格因素的比例持平,教材不能体现因性施教、忽视性别教育的比例持平。“大学期间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你有影响吗”,51.68%的男生认为比较有影响、有了一定转变,但有47.06%的女生认为基本没有影响、没有多大转变。

在主观题“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性别差异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集中在社会对男女生的期望值不一样,兴趣点不同,男生更喜欢看政治方面的资讯,女生更感兴趣生活方面的;传统观念不同,男女生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学校忽视性别教育等。“怎么理解‘男闺蜜’‘女汉子’称呼的盛行?”大部分男女生都认可这种表达方式,认为这是男女关系趋于平等的表现,有同学认为,这体现了男女生间的融合,能力、地位差异在变小,女生变得越来越独立,男生变得越来越体贴,男女生差异化减弱,逐渐趋向于男女平等,能促进社会和谐。

二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性别差异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形成这种差异的过程是各种影响因素自觉交互作用的过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从个人、环境、社会三个维度来分析。

1 生理遗传与心理因素

调查表明,大学男女生在性格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一般偏向于意志型或理智-意志型,属于独立型、外倾型。因此,相较于女生,男生往往有独立的见解、强烈的主动性,有较强的支配感。相反,女生更倾向于情绪型或理智-情绪型,属于内向型、服从型,特别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易受外界的暗示和干扰,依赖性较强,更倾向于服从、顺从和墨守成规,对环境改变和创新的适应能力较弱。调查分析中,在关于参加社团的目的上,男生的主要目的是扩大社交圈,而女生则是兴趣爱好。这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男女生性别差异的另一个方面是心理因素中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模式的差异。男生的归因模式是:将自身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原因,特别是如自身素质、能力等内部较为稳定的因素,把自身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原因,如外部条件、“运气”等不确定的外部因素。而女生的归因模式则是:认为自身成功主要是由于外部原因,尤其是自己的运气,把失败归因于自身内部原因,如知识缺乏、能力不足等。调查分析中,大学男女生在对如何看待实践这个问题上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男生认为组织管理有待提高,归结于外因,女生却认为是自我的创新性不够,指向内因。

2 家庭、教育与文化因素

家庭背景的差异会对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因为不同的家庭背景直接导致个体获得的性别角色认知和职业角色的差异,这些差异又造成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模仿和学习对象的差异。父母差别化的教养方式在个体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因素主要是指性别文化,通过传统道德、风俗以及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等形式根植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观念中,并得到传统伦理的广泛支持与推崇,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这种传统性别文化严重阻碍了广大女性的发展和成功。同时,这种文化不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社会成员,沉淀为一种道德和规范,制约着社会成员,从而明确划分了男女两性应有的社会角色。仍处于成长发展期的大学生,容易受到这种僵化的不合理的性别文化的消极影响,会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育因素主要指学校教育对男女生的影响。学校教育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残存着传统性别角色观和性别不公平现象,这种情况的存在会通过教育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性别角色观念和行为方式。教育因素包括学校教材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期待和指导差异的影响、学校课程设置和辅导的影响、学校组织管理的影响等。

3 朋辈、大众传媒等其他因素

调查表明,朋辈群体对男女两性的影响是有差异的,男性受朋辈群体的影响高于女性,从幼年到青年,男性与朋辈群体一起的时间多于女性。朋辈群体中表现出的性别偏好对个体具有特殊的效力,这种效力甚至比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更加深刻。

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已成为继家庭、学校和朋辈群体之后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大众传媒中所传递的男女两性的角色分工、态度、性格、语言以及职业选择等,都会成为个体模仿学习的榜样。大众传媒对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双向的,它不仅会传播传统的、陈旧的性别角色观念,对个体社会化带来消极影响,也可以传播科学的、现代的新性别观念,消除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不良影响。

三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性别差异的启示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容易忽略性别差异

长期以来,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始终坚持全面发展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却长期忽略了男女学生间存在的性别差异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男生比女生更有自信,男生比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女生比男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女生每天上网(包括微信等新媒体)的时间比男生要长。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性别差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深入研究男女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学习过程中的共性和差异,针对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要求,采用区别性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帮助男女学生解决各自不同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性别差异的必要性

重视性别差异,促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重视性别差异,促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

重视性别差异,促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因性施教”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秉承因材施教、因性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性别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因性施教可定义为教育者基于男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性别差异,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使男女两性受教育者都能获得充分、自由、全面和平等的教育。因性施教的本质不是消除男女两性差异,而是使两性获得充分发展。因此,因性施教的最终目标是基于差异,实现共同发展。

[1]强海燕.性别差异与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赵艳红,李洋,张东洁.用社会性别意识审视中国的女性教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4]黄雪英,黄航.社会性别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4(2).

猜你喜欢

男女生性别差异政治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政治不纯”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学校费心防早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