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文歌曲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2018-11-29

文学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学习者汉语语言

邓 挺

歌曲,是一个国家的缩影,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土、生活和情感的方方面面。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中文歌曲的同时不仅学习了汉语,还了解了中国人的生活、思维方式以及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所以把中文歌曲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不失为一个学习汉语的好方式。刘询(2002)在第二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中阐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则”。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学习中文歌曲不仅能缓解课堂学习的紧张气氛,最重要的是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边唱歌边学习,从而促进汉语水平的提高。

一.将中文歌曲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的理论依据

1.学习动机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克拉申在情感过滤假说中提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而动机在情感因素中又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增强学习的动机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在对外汉语课堂上适时地添加中文歌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促进汉语的学习。

在汉语教学中使用中文歌曲,尤其是一些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中文歌曲来辅助汉语教学,有利于他们学习汉语知识。如经典老歌《甜蜜蜜》,歌曲每个小节都押韵,学生们通过反复练唱,就能建立音韵感,这种音韵感的建立,使得原本死板的汉语语言知识不再枯燥从而减轻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枯燥,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动机,最终促进汉语的学习。

2.符合汉语学习者心理发展的需要

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语言能力得以形成与发展,与大脑有密切的关系。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右半球善于感知音乐、图形、整体性的映像等跟形象思维有关的活动;左半球则主管言语、概念和计算能力有关的抽象思维。但是,脑职能分工并不是绝对的,人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左右两半球在有一定功能定位、各司其职的情况下,两部分又紧密联系,协调活动。陈琦、刘儒德(1997)“虽然不同语言是在同一语言中枢即左脑加工的,但是实验发现,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如果充分发挥右脑的作用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因此,在汉语课堂中应用中文歌曲,大脑左半球充分感知音乐的同时,大脑的右半球的神经功能系统也在积极反应。这样在学习中文歌曲的过程中,大脑两个半球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促进汉语的学习。

二.中文歌曲对汉语学习的辅助作用

1.有助于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听力辨音能力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律。汉语的音节由三个部分组成:声母、韵母和声调。其中,汉语的声调对于那些母语是非声调语言的外国学习者是件很难把握的事情,如果声调把握不准确,就会造成误解从而导致沟通的障碍和失败。而学习汉语歌曲对汉语语音发音的准确性有促进作用,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辅助教学方式,在学习者欣赏美妙音乐同时,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辨音能力。

大部分的中文歌曲都是押韵的,反复出现的韵母有利于加深学习者的记忆,增强其兴趣去学习这一韵母的语音知识和韵母和声母的组合搭配情况,从而来提高听力能力。如《北京欢迎你》中唱到: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nǐ)

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lǐ)

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qì)

相约好了再一起,我们欢迎你!(nǐ)

歌词当中的每一句最后一个字都押元音字母“i”,从而加深了对韵母“i”的认识以及元音“i”和声母是怎样搭配的。通过拼音标注还可以看到声调的不同,所以加深了学生对于不同声调的认识。此外,大声歌唱,可以体会到音素、语流以及语调的变化,这样提高了学习者的听力辨音能力,所以通过学唱中文歌曲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学习者乐在其中,而且通过聆听感受了汉语音韵之美。

2.有助于扩大汉语学习者的词汇量

词汇量的多少决定着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情况,没有词汇量的支撑,学再多的语法规则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中文歌曲不仅有优美动听的旋律,还有丰富的歌词,学生可以通过歌词来学习汉语的词汇。中文歌曲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歌词大多是日常生活的写照,如《把悲伤留给自己》,“能不能让我陪着你走/既然你说留不住你,回去的路有些黑暗/担心让你一个人走/我想是因为我不够温柔/不能分担你的忧愁/如果这样说不出口/就把遗憾就在心中/把悲伤留给自己/你的美丽请你带走/从此以后我再没有/快乐的理由”,通过这首歌,学生们可以学到“能不能”、“陪着”、“温柔”、“既然”、“因为”、“悲伤”等词,这些词语都是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并且是在具体的句子中学习,学习效果好于单纯的背词语,中文歌曲在帮助学生识记汉语词汇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3.有助于修辞水平的提高

不管是文学创作还是音乐作词,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与表现,也必然要借助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所以,歌词中也集中了多种修辞方法,有些歌词甚至可以看做是学习修辞的优秀素材。如:比喻:“你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思念》把人比喻成蝴蝶,表达了对心上人深深地思念。反复,反复的作用突出强调歌词想要表达的感情,加强歌词的节奏感。如:“来吧,来吧,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这首《相约九八》,把作者想与你相约九八的期待表现得淋漓尽致;“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拟人:“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七里香》,使麻雀具有了人的特征,让人耳目一新;修辞手法丰富了歌曲的情感,增强了歌曲的节奏感,使歌曲的感情表现得更加丰满,多姿多彩。通过分析歌词所包含的多种修辞方法的对比学习,有助于汉语学习者在不经意间领会和学习汉语的修辞方法,提高汉语的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三.中文歌曲在汉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文歌曲虽然在汉语教学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有些歌曲存在一些问题,不适合对外汉语课堂的引用。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中文歌曲的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语音面貌上要准确清晰

发音准确清晰中文歌曲入选的最基本条件,并不是每位演唱者都能使用标准的汉语普通话进行演唱。他们有的人发音不准确,带有地方口音。如周迅《看海》中:“上岸后贝壳的孤单”中“贝壳”的“壳”却发成“qiao”。还有的人的发音则是模糊不清的,比如台湾歌手周杰伦的一些歌曲就经常唱得很不清楚,对听歌的汉语学习者会者造成很大的障碍,所以这样的歌曲即使受到大家的欢迎,也不能选作教学歌曲。由于外国学生对于汉语语音辨音的能力较低,这就要求老师在选择歌曲时进行仔细地甄选,一些带有方言发音或者发音不准确不清晰的歌曲等应排除在外,以免造成学生的不解与困惑、加重记忆负担。

2.内容上应生动有趣,与教学内容相关

歌曲的选择应该符合教学的需要,最好与教学内容相关,所选歌曲的内容要生动有趣,这样可以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其所学知识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外国学习者一般活泼好动,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只有当他们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时,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此外,歌曲的内容要尽量和所学内容相关,因为任何形式的课堂活动都是为了服务于教学,我们教授歌曲的重点要放在语音,语调、句型的练习上,不能“忘本”,这一点很重要。

3.形式上有足够的重复部分,可以提供口语素材

歌曲要有足够的重复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首歌中,多次重复的旋律和歌词通常是其精华和高潮,通过反复的吟唱可以加深记忆,引起共鸣。如《老鼠爱大米》中“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选择歌曲时,不要忘了教学目的和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歌词的形式设置替换练习,如:“我爱你,爱着你,就像( )爱( )”,让学生进行填空,这样就为汉语教学提供了口语素材让他们进行扩展练习。使歌曲学习与韩语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

4.类型上选择旋律优美的经典或流行的音乐

歌曲的旋律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歌曲的选用应尽量选择那些旋律优美的经典歌曲。经典歌曲一般歌词易懂,语言精练,旋律优美,具有生活气息,经久不衰。如邓丽君的歌曲《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励志的歌曲,如《隐形的翅膀》、《真心英雄》。另外,教师也可选择一些当下流行歌曲,如热映电视剧主题曲《咖喱咖喱》:“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层塔,做spa放烟花蒸桑拿,coco pineapple mango mango”歌曲节奏欢快,朗朗上口。这些或感人至深或轻松愉快的歌曲所反映的情景,会在生活中不断出现,能够促进学生对歌曲中语言知识点的回忆、体会和创造。

综上所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文歌曲在辅助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很多汉语教师也已经付诸实践。当然,在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不管是在设计中还是实践中,都需要不断努力探索,将中文歌曲应用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是不错的方法,但还需要广大从事汉语教学的人去更深入研究和实践。

猜你喜欢

学习者汉语语言
学汉语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语言是刀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