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放设计促内化认知
2018-11-29赵宏荷江苏句容市崇明小学
赵宏荷 (江苏句容市崇明小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培养道德素养和法制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综合性、生活性、开放性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以学生认知为基础,联系社会生活,设计开放性教学,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直接体验。
一、开放教材内容,切准学生兴趣爱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开放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拓宽教学空间,教学内容要从课内延展到课外,关注学生日常行为以及学习过程。”要想提升教法选择针对性、教学实效性,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因素进行多重考量,同时引入开放式教学设计。
教师借助视频导入新课,视频内容包括我国主要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劳动节、国庆节等。教师给出引导: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仅有很多少数民族,还有众多的节日,除了视频中出现的这些节日,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思维被调动起来,积极主动的表达。有的学生讲述重阳节相关内容,有的学生讲述清明节,还有的学生讲述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开展拓展,切准了学生兴趣爱好。在教师的问题提问中,学生陷入深深思考之中。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深度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将教学内容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的延伸为学生思维延伸、认知内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开放认知环境,促进学生道德内化
教学环境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开放性教学环境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帮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知识占据很大比例,小学生思维单一,认知能力有限,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直观性是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学生对图画、视频、特殊符号、影像等较为敏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创设开放性教学环境,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渲染课堂学习氛围,升级学生认知体系,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生成和内化。
教师谈话导入:“元旦快要到来了,新的一年新气象,我们要把教室装扮一番,大家可有什么好主意?”学生纷纷述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最擅长剪纸,剪出的小动物特别逼真,所以我要买些五颜六色的纸,剪出十二生肖图,把它们贴在教室的墙上。”还有的学生说:“我参加了去年的书法大赛,我可以写一幅字贴在墙上,这样教室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了。”学生兴致勃勃的表述着。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并顺势引导道:假如过几天,你的好朋友要去你家做客,你是不是应该装扮装扮你的家?你又会如何装扮呢?学生认真思考。教师构建开放的认知环境,让学生思维得到升华,为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要想实现认知环境升级,教师必须有开放意识,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环境进行整合优化。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对教材内容进行积极认知,快速找到思维切入点,实现道德意识的觉醒。
三、开放实践训练,凸显学生个性魅力
人对外界刺激具有很高敏感度。实践训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刺激,会使人的大脑皮层生成新的认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有太多契合点。教师要巧妙利用教学实践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道德内涵,提升学生法治意识。
为了让学生了解动物特征、习性,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热情,教师设计了一个“动物大会”主题活动。教师出示森林中动物的名字,学生任意选择自己想扮演的动物。扮演老虎的学生首先进行自我介绍:“我是大老虎,提起我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可是公认的‘百兽之王’,我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抓到猎物后,我会先把猎物的脖子咬断,然后慢慢享用美食,森林中的小动物都怕我,可是最近我却遇到了麻烦……”在学生的介绍下,学生了解老虎的外形、习性、运动方式等内容。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教师设计的主题活动训练,帮助学生了解了动物相关知识,意识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高效的。
实践训练设计不仅要考虑教材内容,还要根据学生学力基础和现实需要开展设计。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适时点播指导。设置开放式的实践训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自然会融入进来。这样学生思维很快就能触碰到问题核心,才会逐渐形成有效的思维认知。
开放式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改倡导的基本精神,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之主动学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只有将开放式教学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始终,才能切实提升教学科学性、实效性,为学生认知内化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薄晶虹.小学思品课如何突出“三性”[J].赤子(上中旬),2015(1).
[2]梁世累.小学思品“四字教学法”新探[J].浙江教育科学,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