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教研如何走向切实有效

2018-11-29

教书育人 2018年23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讨常态

林 弼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应从宏观的教育理念解读聚焦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来。解读教材、教学研讨、沙龙研讨、课题研究等无疑是校本教研的几种方式,这几种方式如何融合才能使校本教研更加务实和有效,值得我们不断思考与探究。

一、共同备课——常态化教研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备课的作用。本学期我校以同年段同学科设立备课组,选定备课组长。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有中心发言人,有准备具体内容,中心发言人预先要填写好《备课记录》,与同组教师共同备课。而共同备课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节或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期待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通过交流互动、共同研究等形式进行教材分析、预设教学方案、设置教学流程、组织学生活动、设计课堂练习等,以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首先,由主备人讲述对教材的分析,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课堂练习的设计以及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有机渗透,等等,向共同体里的教师进行说明与解读。

其次,其他教师要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与修改意见,并通过讨论甚至争论,然后共同探讨、切磋和完善,确定最佳方案并形成预案。

最后,备课组内的教师拿到预设的母案之后,必须结合所教的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适当的修改、补充,形成适合本班学生实用的教案。这样,共同研究教案就能充分集中了每个人的智慧,设计最佳方案。并在交流、商榷和碰撞中得到了提升,从而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课例研讨——常态化教研的主要方式

它指的是围绕所研究的课题,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通过评议,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为听课教师提供学习研讨的机会。

课例式研讨通常安排一位教师开一节研讨课,其他教师参与听课,课后针对本节研讨课进行研讨与评课,执教老师与听课教师共同切磋。最后由教研室或校领导归纳点评。由于新的教学理念变成了教学实例,转化成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且执教教师与听课教师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新理念下的教学行为容易得到教师的认同和理解,教师不仅知道怎样做,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做。除现场观摩外,我校还组织教师观看有关示范课的录像,要求教师认真倾听、做好记录,观看后要认真剖析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学习之处。通过观摩课能促使教师多听、多想、多问和多做,通过反思、感悟和行动来增进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三、问题驱动——常态化教研的有效载体

教研组是教师每天生活、思考、工作、讨论的最具归属感的场所,是教师自在自觉的地方。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备课中的疑问、教学中的反思、题目中的歧义等,弥漫于教研组生活、工作的每一天。对这些问题的研讨成为教研组生活的常态,因为这样的研修自然而随意,所以往往大家不认为这是校本研究,但这恰恰是校本研究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瞬间,是驱动教研组常态化研修的一个又一个载体与契机。

而校本教研应立足于解决教师平时教学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针对教师平时教学中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探付与研究,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校本教研才是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做好记录并加以适当分析,以便在互动交流时提出探讨。教师在教学时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直接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如,如何挖掘教材中有价值问题与渗透思想教育?二是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如,课堂教学如何调控?三是反思性问题。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发现的问题,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因此,校本教研是以问题作为我们研讨的对象,针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所遇到困惑与问题,组织教师去探究、去解决,从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四、沙龙研讨——常态化教研的关键抓手

沙龙研讨是一种由教师自愿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讨论会。它可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让教师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针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从而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这样“聊”起来感觉到“言之有物”,针对性强,气氛浓,所以教师乐于参与,愿意深入探讨。

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不拘形式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通过讨论、争论,各种观点互相碰撞,有时可以达成共识,有时虽然存在着分歧,但不同的意见,也激起其他教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里面有许多自己已经想到的,也有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这样可以使自己在不同的见解中提高认识,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五、课题研究——常态化教研的常用渠道

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以研究的课题进行探讨,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我们要求各个课题组要围绕课题积极开展研讨活动,努力使课题研究与教师培养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与解决学科教学问题结合起来。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交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寻求着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使教师的理论积淀逐渐深厚,研究意识逐渐增强,研究能力逐渐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这样的研究活动中学会了教科研方法,体会到了参与教科研的乐趣,并能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以研促教,营造更加浓厚的教研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教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的操作程序大致为:1.选择课题。以问题为中心,问题的发现与界定是行动研究的起点。选择课题应从学校或教师实际需要出发。对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平台。2.围绕课题搜集材料,选择、整理材料。3.开展课题研究。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等相结合。4.课题研究结题。教师要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反思课题研讨中的问题,以便今后进一步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讨常态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智珠二则
加强理论研讨 助推新时代人大工作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新常态报道要认识四种关系避免两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