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忌急功近利
2018-11-29
弯树是无法作为木料的无用之才,但是弯树往往能长期保留下来,最后成为古树,因为稀有,又成了有用之才。《庄子》有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一道思辨性很强的材料作文题,两句话综合起来,主要是阐述“无用中的有用”,突出“无用之用”的价值与观念。讲解这道作文题时,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当下教育教学中许多急功近利的怪现象。
很多学校不能摆正“无用”和“有用”的关系,视学困生为无用之才。只看到眼前的“无用”,却不见将来的“有用”,不知“无用之大用”。很多教育管理者既功利又浮躁,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视学生的潜能和特点,无视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只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急于求成。很多学校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口号挂在墙上,但那只是为了博人眼球,这句颇有点儿像绕口令的教育名言只是一块遮羞布。
一、只用分数说话
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分快慢班,不准分重点班非重点班。实际上,很多高中仍按中考成绩的名次分班,把分数高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或几个班里重点培养,急躁冒进。为了掩人耳目,在所有班级前冠以五花八门的励志名号,如“腾飞班”“自强班”等,好像所有的班级都是重点班,都是特色班。有人还美其名曰,这叫因材施教,这叫分层教学,这叫分槽喂养。其实,只要看看各班的教师配备就能一目了然,中考成绩差的班级绝对不会配备优秀的教师。择校就是择师,学困生及其家长更希望选择最优秀的教师。但当发现只有重点班的学生才能享受学校最好的教育资源,才能享受最优秀的老师开的“小灶”时,他们心里一定会拔凉拔凉的。按分数排座位,按分数发放助学金,按分数评先晋优,按分数段开家长会,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把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规则踩在脚下。
二、乱搞短视励志
教育学生胸怀大志,树立远大理想,这本是教育的要义。但如今很多高中变励志为催熟,变“前途”为“钱途”,宣传实惠至上,鼓励学生追逐金钱利益。无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过早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把高校专业分成三六九等,极力向学生推荐热门专业。激励学生今天拼分数,就是为了明天拼命往挣钱多的领域钻。从社会发展需求上看,这种做法是一种短视行为,也是不理性的。抛开文科不说,就是理科,也有一些所谓不挣钱的研究方向,但这其中就有人类未来的重大科研课题。很多冷门偏科,往往又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关,无人报考,不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如今很少有高中生心甘情愿报考师范专业,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与学校功利性的励志宣传有必然联系。最优秀的人才很少从教,农村基础教育大业后继乏人,教育在砸自己的饭碗。
三、把时间用到极致
很多高中取消了课外活动,每天上十几节课,两个星期让学生休息半天,节假日违规上课。拉满弓,绷紧弦,急如星火,全然不顾张弛有度的生命节奏。强力推行应试教育,很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高一高二向高三看齐,打题海战,搞限时考、周周考、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而高三则提前进入备考状态,上三学期多新课,高二下学期的后半段就开始高考复习。上高中就如同上高考训练班,变长跑为短跑。学生上高中三年处于封闭状态,不准携带手机,几乎与世隔绝。2017年高考全国1卷作文题提供12个“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这道作文题导向明确,着力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关注时代、拥抱时代、思考时代。很多学理的高三学生“两耳难闻窗外事”,要求他们选择其中两三个关键词写出有思想有文采有时代气息的好文章是有很大难度的。
四、把抢生源作为主业来做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解读中国历史上的状元。但如今各地中考和高考的省、市、县第一名都备受社会关注。各级各类“状元”能从方方面面得到很多奖励,还成为上一级学校招生“掐尖”的对象。各级各类学校争来“状元”,就是生源大战的战利品。无序竞争,不择手段地争夺优秀生源。乱挖墙脚,弱肉强食,如火如荼。其实都是心虚的表现,都是急功近利的行为。都知道基础扎实、成绩优秀的学生好教,容易出成绩;都不愿意做扎扎实实的工作,让更多学生低进优出,脱颖而出。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身心发展自有其规律,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教育要慢下来,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搞“一刀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铸造”知识容器和考试机器,更不能靠片面追求升学率沽名钓誉。牢记教育方针,不忘教育初心,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