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有效拓展学校第二课堂
2018-11-29姜军
姜 军
第二课堂作为中学课堂的重要延伸,在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第二课堂,学校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开阔视野、增长兴趣,把知识与实际、理想与现实相联系,从而让学生在课本知识之外,也能够有更多的收获。那么,究竟如何在中学进行第二课堂的建设呢?
一、结合特色性与校本性,发掘文化底蕴
“特色”是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吸引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而要想使这种特色能更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校本文化就是必须要挖掘的方向。如果在第二课堂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能够将校本文化融入其中,打造独具本校“风格”的“专属课堂”,那必然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我校打造的“运河伴我行”特色课堂,就很好地实现了校本文化与第二课堂的融合。我校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县内岔河、茶运河、马丰河等运河较多,与发达的陆路运输组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水陆运输网络,因此,运河可以说是与每一位在校学生息息相关,成为重要的校本文化。在建设第二课堂的过程中,学校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就这些运河的变迁历史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深入挖掘如东县这些年的发展变迁,从而对如东县,甚至洋口镇有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在调研的过程中,学生自由结组,利用周末自行安排调查时间,有的以运河的景色变化为切入点,到运河上选取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拍照,并搜找一些老照片,对运河进行总结。有的学生则以运河运量为切入点,到有关部门查找运河运力的相关数据,并绘制图表,用趋势的变化反映经济的发展。有的学生则以运河兴建及整修的时间为切入点,对这些运河的历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对运河沿岸一些古旧的建筑进行了考证,取得了大量翔实的一手资料。显然,在这个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专长,创新思维,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可以说一举多得。
校本文化是一所学校立校的根本,也是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应当珍视和深入挖掘的重要教学资源,如果能够在学校内建立起浓厚的校本文化氛围,必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从而将这种归属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有效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实践性与创造性,培养综合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创造性是教育的根本,没有融入创造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而第一课堂囿于教育形式的限制,往往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这时,第二课堂就能作为很好的补充。
例如,我校开展的一项“我为学校建言献策”的第二课堂活动,就很好地将创造性与实践性结合到了一起。学校里有一块草坪,一直无专人打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容校貌。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开展了一项建言献策的第二课堂,让学生积极开展头脑风暴,提出对这一块草坪的整改意见。由于这块草坪学生每天都能见到,在听说自己可以对这块草坪的整改提出自己的想法的时候,都兴致高涨。学校在校门口设置了一个信箱,学生有任何的想法,都可以写在纸上投进去,最终由学校选出最合适的方案予以执行。有的学生建议在草坪中种上一颗比较大的常青树,并将其修剪成校徽的形状,作为学校的一个标志。有的学生建议在草坪四周种上垂柳,中间开出几条小径,布置一些石凳,让学生可以在里面晨读。甚至有的学生还建议把草坪整体去除,扩建成一个小的活动场,让学生进行课间活动,让人啼笑皆非。不过,通过这样的意见征集,可以看出学生都在为学校的发展尽心竭力地进行构想,发散自身的思维,并努力将其与现实结合。
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注重实践性与创造性的平衡,既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要避免学生的想法过于不切实际、失去意义,第二课堂的开展过于天马行空、让学生去“空想”而非创造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凸显自立性与导向性,重在自主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成为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重要指导精神。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这对于学生自身思维的活跃和开拓,显然十分不利。因此,第二课堂的开展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
例如,在我校开展的“男子篮球队”这一第二课堂上,就很好地将自立性与导向性相结合。对于篮球这样一项体育运动来说,比赛时赛场上的情势瞬息万变,因此,在日常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学校就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赛场上有更好的临场发挥。在开展过程中,学校可以安排教师进修篮球基础技巧的教学,之后就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模拟对抗,在实际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对已有的篮球技术进行更多样的发挥,并自主探究一些进攻套路,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比赛的过程中,也要有指向性地对学生的一些组织漏洞进行指正,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地掌握篮球的进攻和防守组织方法,树立第二课堂教学的导向性,并间接促进学生在组织中自主探究的正确发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育人为本,其本质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而学校以“辅助者”的身份,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学生更加全方位的发展。
四、融合趣味性与实效性,渗透终身学习
第二课堂的要旨就是要摆脱传统课堂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的形式,对学习产生兴趣,把学习与快乐联系在一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终身学习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学校开展的“踢毽小分队”这个第二课堂中,就很好地渗透了这个理念。在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学校安排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踢毽训练,同时在训练中融入一些游戏性和竞赛性的内容,如“花式传毽”“比比谁的多”等,一方面锻炼了身体,发挥了踢毽的实际效用,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很好地推动了课堂活动的进行。同时,教师在教学时,每天要教给学生一种新的小花样,今天是脚背踢,明天是脚侧踢,后天可以是翻转踢等等,让学生在提高的同时,发现踢毽这件小事也是“学海无涯”,并养成每天练习的好习惯。
第二课堂的开展一定要谨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课堂一定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最终目标,在活动开展中,渗透相应的终身学习理念,就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五、讲究参与性与竞争性,形成善思习惯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面,有较广的参与面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学意义,并在学生基数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竞争性,从而推动学生对第二课堂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我校开展的“我爱乒乓”这一第二课堂中,就很好地实现了参与性与竞争性的融合。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一直受到学生的喜爱,学校在开展其第二课堂时,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基础,设置不同层次的班级,对初学者设置基础班,培养一些基本的击球技巧,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设置强化班,重点讲授一些实战经验,并对拉球、搓球等攻防技巧进行教学。同时,在各班级之内,还可以开展一些小比赛,让学生思考发现自身球技的不足,在初级班,可以开展推球大赛,看谁推的球最多,而在提升班,则可以开展一些实战淘汰赛,让学生综合运用自身技巧。在竞赛中,学生往往更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思考进步,逐步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一定要均衡考虑学生的参与性与竞争性,既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在第二课堂中有所收获,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要保证课堂中存在一定的竞争性,通过竞争推动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进步。
第二课堂虽然看似与第一课堂无关,但其实是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如果学校能够发挥好第二课堂在学生综合发展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必然能够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积极向上、刻苦奋斗的良好氛围,推动全校教学效果的提升,保证“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践行,并在全体学生身上实现综合发展的最终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