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屡获“诺奖”的教育秘籍

2018-11-29罗朝猛

教书育人 2018年32期
关键词:诺奖获得者图书馆

罗朝猛

2018年10月1日晚,日本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本庶佑在自己的研究室里与助手们一起讨论论文时,接到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打来的获奖电话。迄今,他是日本近18年来第18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为何日本连续18年每年都能斩获“诺奖”?其中的奥秘在哪?首当其冲,教育功不可没,提供了最大支撑。

一、好奇心激发日本“诺奖”获得者立下今后从事科研的志向

本庶佑教授在获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六C”一直是他学生时代所追求的目标。所谓“六C”,即好奇心(curiosity)、勇气(courage)、挑战(challenge)、自信(confidence)、专注(concentration)、持续(continuation)。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当他看到老师用天体望远镜观察土星的时候,他就立志将来想成为天文学家。在临近大学考试时,关于将来职业的选择,据说他在外交官、律师、医生三者之间徘徊过。受其做临床医生父亲的影响,最终在“医学上成为研究者是最能帮助人的”这一想法下考进了京都大学医学部。

“抬头看见满天的星星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星座,银河像地上的河流一样奔腾。这些当时都没有想过,但今天作为自然科学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者,这样的体验,就是一切的原点吧。”201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说。大隅良典这句不经意的话告诉我们,是儿时的动手实践,让他触碰到了科学的大门。很显然,儿时的这些奇妙经历与丰富体验给予大隅良典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在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时候,大隅良典还在感叹,从小培养起的好奇心和兴趣对科研是多么的重要。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谈及自己为何走上科学之路时,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应该说,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贝尔奖获得者走进科研世界的最大动力。

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有此感悟: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这是一条通往科学巨匠之路,理应无比珍视、精心培育、不断激励和呵护。

日本中小学非常重视青少年自然体验活动与野外教育活动,把每年的7月20日至8月19日定为全日本“青少年野外教育体验月”。为促进青少年在大自然中开展学生集体活动,日本除了有国立和公立的青少年研修中心这样的校外教育基地外,还有振兴青少年团体活动的组织,如,国立、公立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等多种团体机构。这些机构是促进儿童接受自然体验、身心体验和集体生活训练的校外教育设施机构,其教育目的有三方面: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亲近、热爱自然的感情;通过集体住宿生活,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合作、友爱和奉献的精神;在自然环境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自我实践、创新的态度与能力。

二、阅读引领日本“诺奖”获得者成长的方向

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大多喜欢阅读、善于阅读。从几位获奖者的言谈和著述中,明显可以感觉到阅读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其中的几位更是因为阅读而坚定了人生方向。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福井谦一在《直言教育》中写道:“在我的整个初中、高中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法布尔,他于我可以称为心灵之师,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从小就有抄书的习惯,他在书中坦陈:“为了读书写下很多笔记,并且持续这种读书方式,成就了今天在此处的我。”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在《我不是好学生》一书中讲述,上小学时班主任金子英夫送他一本书——爱因斯坦著的《物理学是怎样产生的》,使他对物理了产生极大兴趣,并最终走上物理研究之路。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对科学的兴趣萌发于科学书籍的阅读。比他年长12岁的大哥大隅和雄,当时还是东京大学的学生,为激活弟弟热爱科学的神经末梢,不惜省下自己的生活费为来购买科普书籍给他看。大隅良典在很多场合回忆起小时候最喜欢阅读书籍时,总是津津乐道地告诉大家,这些书主要包括八杉龙一的《生物的历史》、迈克尔·法拉第的《蜡烛的科学》、三宅泰雄的《空气的发现》等,是这些科普读物在年少的大隅良典身上播撒了科学的种子,是这些书籍启蒙了他日后走向科学研究的殿堂。

在日本,像大隅良典小时候喜欢阅读的有关科学知识的儿童读物俯拾皆是。这些图书不仅内容简单易懂,妙趣横生,还有大量精美的配图,充分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引导儿童去探索世界和动手实践。由此可见,日本人的科学素养是从娃娃抓起的。

在此不得不提一提,日本中小学图书馆在促进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与提供一流阅读环境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本中小学提出“学校图书馆是学校心脏”的响亮口号。日本各中小学图书馆经常举办读书会、研究会、欣赏会、放映会以及图书期刊资料展览会等活动。日本中小学图书馆还十分注重与家庭、地域的相互协作,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热爱读书的风尚。各地公共图书馆在与学校协作推动学生读书活动中,确保图书馆有足够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而学校主要进行有关读书指导方面的研究,给学生介绍先进的读书指导经验,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活用图书馆的能力。学校之间还经常联手开展校际学生读书比赛活动,学校也经常与家庭合作开展亲子读书活动等。

三、探究课堂助力日本“诺奖”获得者养成从事科学研究所需的基础力、思考力和实践力

10月2日,在母校举行的记者会上,本庶佑教授决定把“诺奖”所奖励的900万法郎(相当于一亿五千万日元),全部捐给母校京都大学,用于支援年轻研究者从事研究工作。他在获奖感言中直言不讳地说:“对于教科书写的不能都信,要常常持怀疑的态度。要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做到能接受为止,那是基本的做事态度。”

日本制定有全国课程标准,确定了每一科目在每个年级的学习内容,并且已形成惯例,每十年要进行一次修订。日本数学和科学课程中,强调的是一些根本性的概念,更重视学科内容背后的核心概念。日本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通常是以问题为导向,从一个实际问题开始,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究与解释现象。

同时,日本中小学的课堂强调体验学习与问题解决学习,通过观察、实验和项目研究来学习科学;利用大学、科研机构、博物馆的资源来设计有趣的课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老师带领学生创新组织已知与未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问题的关键点上去;在学生的生涯规划过程中,利用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对科学建立终身的志向。

日本教师的课堂提问,并非是要让学生获得一个正确答案,而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课堂讨论意在激荡出更多的思想火花。科学课堂上学生一起做实验,教师鼓励他们产生不同结果,对更多结果组织讨论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猜你喜欢

诺奖获得者图书馆
新世纪都有哪些日本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诺奖
残雪,为何能成诺奖热?
诺奖也征服不了的好莱坞
图书馆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去图书馆
两位获诺奖女作家笔下的女性“逃离”之路——《逃离》与《到十九号房》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