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课余时间有效利用的对策*
2018-11-29章洪丽沈阳农业大学
章洪丽 (沈阳农业大学)
课余时间特指的是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上课、实验、实习等课程时间以外的剩余时间,是学生自主分配时间完成作业、实验、复习、自学、娱乐的时间。随着大学生课余可利用时间的增加,以及本身自我意识的觉醒,大学生对课余时间的计划、安排以及实际利用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新媒体环境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占用了学生很大一部分课余时间,如何科学有效的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笔者认为这是非常紧迫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 优化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一,课余时间合理有效的安排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合理、有效、科学地利用时间是现代人社会性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成才的重要结点,能否对课余时间科学合理地进行有效管理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效率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间接影响到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因此,科学合理有效的课余时间安排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第二,课余时间管理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每一个人都有对自身价值以及对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而大学生是一个正在发展成长的个体,有着强烈的成长进步的发展需求,而这种成长发展进步的程度如何,与其本身对时间的管理和对时间的把握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时间意识强的人自我约束能力就强,能够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执行,满足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而时间把握能力差的人,自然就会放松对自我的要求,自制力和自我控制约束能力都会较差,不能很好地执行自己的发展计划,不能够及时有效的满足自身价值的实现需求,从而会在心理上产生一些焦虑、抑郁等不良的负面情绪,甚至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有序发展,因此,有效地掌控课余时间,合理安排,有利于学生调节自身的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课余时间的安排影响着学生的安全和学校的安全稳定。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大一的学生,刚来到大学正处在迷茫阶段,对大学生活还没有形成整体的认识和科学的规划,另外还有一些所谓的培训机构打着创业、培训等各种旗号,将学生引入校园贷、培训贷等欺骗活动,这些情况的出现有意无意中增加了学生的安全隐患,甚至对学校的安全稳定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只有对课余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引导并教育学生科学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才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比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二 目前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的现状
针对目前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我们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学生中进行调研,发现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大学生课余时间较为充裕。调查发现,有49.6%的学生认为课余时间充裕,有74.6%同学平均每天有4-6个小时的课余时间,其中年级之间进行比较,一年级平均在4个小时以内,二年级平均在4-5个小时内,三、四年平均课余时间要在5个小时以上,可见年级越高学生可自主利用的业余时间就越多。如何有效地利用这部分充裕的时间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突出的任务。
第二,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情况整体一般。有67.9%的同学觉得自己课余时间安排一般,有21.7%的同学觉得自己安排得比较合理。在课余时间安排的内容上,学习是排在第一位的,然后依次是参加学院班级活动或者社团活动、网络娱乐、做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运动、睡觉、看课外书。可以看出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是学习、校院活动以及网络娱乐仍然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安排情况满意度一般主要是部分同学认为课余时间的安排为自己未来设计的较少,缺少系统性安排,大部分都是顾及眼前事情,缺少长期规划,同时58.3%的同学认为课余生活还不够丰富。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提供多层次的、符合学生需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是需要教育者深入思考的。
第三,学习仍然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在本次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依然把学习摆在首要的地位,比如对问题“你认为大学生是否应该多把闲暇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有73.4%的同学认为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习上,多学点知识。平均每天有63.2%的同学学习在1到3个小时,当学习和课余活动有冲突时,有59.3%的同学表示一切以学习为重。而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大部分同学都在从事着与学习有关的各种活动,目标都是要不断地提升自我,比如去专业实习等。学习是学生的主体任务,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度,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内容,进一步丰富课余生活,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
三 优化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有效对策
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既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因素,两者要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与应用的良好效果。
第一,切实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在时间管理方面的作用。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程度以及时间管理的效果好不好,关键点在学生本身。因此,要从教育和自我觉醒两个层面唤起学生内心的需求,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课余时间的管理对自己的成长成才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从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特别是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网上各类资源和信息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使得课余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浪费,因而,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更加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作用,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从而保证学生从主观上提高课余时间管理的效果。
第二,在课余时间管理中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引导作用。学生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大学生活的困惑迷茫,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而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学生来到大学最初接触的老师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具体指导的老师,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大学,大学和高中的区别,让学生缩短适应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可以通过“四年后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自己”等主题班团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清楚,大学生活和高中的变化,认识到大学更加注重自我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四年每个年级的阶段性任务,重点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合理利用好课余时间。
第三,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自我,明确目标。大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我,因此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题讲座、身边榜样示范教育等形式,引导教育学生科学客观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本身的特点,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做好自己学业和职业规划。在此基础上科学安排时间,可以根据轻重缓急程度,设定长期目标、年度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然后制定具体时间计划表,特别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者领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资源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我。
第四,加强第二课堂的载体建设,不断丰富校园课余文化生活。为了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长学生课外知识,丰富课余时间的内容和质量,要不断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节、艺术节等载体,给学生搭建体育类、文艺类、综合类的各项比赛和舞台,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可以利用学生干部组织,在学生中开展各类主题的教育活动,比如以纪念日和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进行爱国、诚信、感恩、安全等内容的教育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再次,可利用各类学生喜欢的学生社团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学生社团本身内容丰富,像国学、武术、舞蹈、轮滑、手绘、悠悠球等都是学生非常喜欢和愿意接受的,所以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尝试、多感受,不断丰富学生的业余爱好,提升课余时间的生活质量。
第五,以专业实习实践为基础,不断提高社会实践效果,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从学校的层面,在了解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实践的机会,在相对集中的课余时间里,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定向的为企业输送人才,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另外零散的课余时间要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主体组织一系列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愿到社区服务,进入幼儿园、中小学、养老院照看孤寡老人,义务清理垃圾、义务植树、义务维修和义务献血等,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提高学生自身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具有社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