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几个误区

2018-11-29河南省桐柏县教师进修学校

中学政史地 2018年27期
关键词:国学误区理念

●河南省桐柏县教师进修学校

安家成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国学热”也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实证。用国学思想解决中国问题,胜过“西化”的“学者”标榜的具有普适价值的“人权”理论。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文化自信”,绝不是只有国学。仅用国学来教育中小学生,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目前,有些中小学校里的国学教育存在很多误区。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笔者在本文一一列举出来,以期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商榷,达成共识。

误区一:用国学教育代替思想教育。中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可塑时期,担负着“教书育人”责任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用科学的、完全的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来教育学生,而不应该以《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来代替思想教育和道德培养。孔子的言论被搜集整理成《论语》,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但其中轻视劳动、轻视社会底层的思想是不正确、不科学的。其中的《子路》篇记录到:鲁国一位父亲偷了羊,被儿子告发了,孔子说这个儿子不是正直的人,真正的正直人应该为他的父亲隐瞒这一行为。毫无疑问,这一思想在“敬父母”的舆论背景下,只能给现在的中小学生灌输错误的思想。还有,把“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这样的话说给学生,学生的内心世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很多中小学老师不加解释、不加思辨地让学生读国学,这对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是有害的。

误区二:只要学生囫囵吞枣地诵读,使国学变成片面的、支离破碎的文化。中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汉语知识积累较少,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下一味地死记硬背,连字面意思都不理解,更不用说欣赏和内化了,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陷入迷茫之中。其实,按现有的教育条件,中小学教师完全可以解读《三字经》《增广贤文》等读物。可是,国学教育不是语文教育,语文教师不解释,只要求诵读、背诵,导致学生不知其所以然。例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强调学习,指跟着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学习,一定能保证自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走弯路,不误入歧途。这里,只要讲明“性”“习”这两个汉字的意思就可以了。“性”与“心”有关,就是人的本性、本质、本来的道德品质;“习”指跟着老师学习、练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仅学习知识,也要加强自己的修养,分清是非,向好人学习。

误区三:不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进行国学教育。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养成,强调学生分工协作,现行的国学教育中没有这些理念。学生只有理解、思辨,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能力,才有欣赏,才有赞同,才有学习兴趣的养成,在兴趣的基础上养成自己的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但是,有些国学教育则成了填鸭式的灌输,没有情感,没有审美欣赏,教学方式非常落后,教育理念也非常落后。在落后的教学理念支配下依靠落后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国学教育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毫无疑问,目前有些中小学的国学教育流于形式,完全变成了教育的花拳绣腿,好看而不实用。死记硬背的教学不仅挤占体育课、音乐课等素质教育的课程时间,使学生对其反感,同时,也使初学者对中华文化产生一种神秘感,对学习中华文化产生畏难情绪。大量的诵读比赛又使其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之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总之,一窝蜂的国学教育在没有深入研究、没有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的条件下展开了,没有统一的教学体系,没有完整科学的教材体系,也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效果都是不敢恭维的。

建立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吸收古今中外的科学思想,在继承文化遗产时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21世纪的国学教育不应该照搬照抄19世纪的教育目标、形式与内容。

猜你喜欢

国学误区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垂”改成“掉”,好不好?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