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018-11-29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刘楠楠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 刘楠楠
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去建设互动型的课堂,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的方法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师生互动,结合教学内容与环境开展师生互动,是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手法。
一、利用师生互动,强化学生感性认知
小学语文课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课堂。一直以来,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认真审视过小学生的学习认知起点,低估与忽视学生学习起点的现象普遍存在。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教师往往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对课堂环节进行了详细的预设,课堂教学就成为落实教学预设的实践。在教学中,教师硬生生地将学生拉进自己的教学计划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中得不到体现。强硬的教学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活跃度的提高,教师要积极落实师生互动,通过互动强化小学生的感性认知。
比如在讲解《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当小学生观察了图片并有效描述之后,再提出:“乌鸦为什么要将石头放到瓶子里呢?”小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常识与观察思考能力,他们会说:“因为乌鸦想让瓶子里的水升上来,这样它就可以喝到水了。”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感性认知得以强化,也自然而然地参与进来。通过导入环节的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小学生进入阅读学习模块,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师生互动,给学生自由空间
利用师生互动活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其重要目标就是让小学生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在语文课堂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这样一个机会。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师生互动的一大原则。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平衡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营造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个性,才能保护好学生积极性。教师要利用讨论活动或者探索活动,给小学生创造一个表达个人看法的平台,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让师生互动变得更有价值。
比如在讲解《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个开放的话题,如:“如果你是小女孩,在你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时,你是什么感受,你会做什么呢?”为了让小学生踊跃地参与到互动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如果我是小女孩,可能我会很嫌弃爱因斯坦,不会理他”,教师的这一想法正与部分学生的想法相似,教师表达观点,一些小学生附和着。也有小学生说“我们不能以貌取人,积极去交朋友,帮助别人,会有更大的收获”。就这样,小学生一嘴一舌地与教师讨论起来,师生互动变得有焦点、有价值。开放自由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成为阅读知识的探究者,而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参与变得更有价值。
三、利用师生互动,于情境中想象
情境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象性的一大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出发,创设对应的情境,给小学生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情境的成功创设,能够给小学生理解语文课文的动力与信心,师生的有效互动,对于小学生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形成有突出作用。用情境促进师生互动,需要教师积极创新。
比如在讲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段有关于春天来临的视频。在课前,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搜集一段从秋天过渡到春天,万物复苏,人们着装发生变化的快进式视频,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了解春天给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改变。在视频资料所创设的形象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春天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与改革,能够深化课文内容,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与课文互动,与作者互动。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互动欲望较为强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师生互动,用师生之间的交流去化解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有利于语文教育的创新与进步。在情感与方法上给予小学生引导,让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更加饱满,才能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