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作文绽放光彩——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

2018-11-29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俞家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8期
关键词:习作笔者阅读教学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俞家小学 孙 恒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道坎,现在的学生对于作文的态度也越来越多呈现出应对性的趋势,产生一种畏难心理——怕写。于是乎在便出现了三言两语就结尾的作文;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生编硬造的假话、套话等。真正称得上好的作文难得有几篇。

如何把握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写作,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只要有了这样的习作欲望,相信写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轻松自在,信手拈来。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提升写作兴趣

对学生而言,只要有了兴趣,带着一种“想学、爱学”的态度来面对,那么学习任何知识就会更加简单。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断刺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我们交给他任何写作技巧都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笔者想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有习作意识。为了能增强学生的这种意识,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出版班级的作文栏。每位学生在双休日写一篇作文,到了周一会在学生的稿件中选取部分作文,由笔者和学生共同输入文字,之后正式出版。这样一来让所有学生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争取让每位学生的作文都能发表,唤醒了积压在学生心中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

为了鼓励那些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多写、写好,在作文栏中我还特意设置了进步作文发表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学生一旦接受到被重视、被赏识的信息,便会立即点燃希望之火,进而产生极大的热情。

经过一段时间,笔者发现学生爱写作了,就连平时只能写几句话的学生也能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了。通过班级的作文栏的时时激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作文不可能在短时间会有很大的提高。对写作水平还处在低级阶段的学生产生过高的期望是不可行的。因此教师应该在作文中发现起闪光的地方,罗兰曾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其值得欣赏的地方。

一篇字迹端正的作文,一段别开生面的开头,一句恰当的修辞,甚至于用的得体的词语,这都是学生进步的地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予以重视,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自己的作文也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声中潜移默化,提升作文水平!

二、从课堂入手

学生怕写作文的很大原因就是不知该如何动笔,作文的内容结构怎样把握。这一困惑很大程度上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其实“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本是一家亲,脱离了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就会显得异常空洞与缺乏说服力。为此,笔者尝试着在阅读教学中从写作的角度进行解读,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情境和特色。

教育家陶行知曾强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师的最高追求就是“知”和“行”的统一。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与学生讲到作者的详略得当、运用的写作技巧、文章的结构等,这样的都可以称之为“知”的积累过程。有了积累才会最终拥有“行”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知”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只要细心观察,必定会有所收获。如《北京的春节》中,笔者提到本课哪些部分详写?通过学生的观察不难发现。紧接着我又提出作者为何把“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会详写?让学生意识到最能突出春节氛围的部分详写,次要的几句话带过。这样在今后的习作中就能把“行”的能力展现出来。在《各具特色的民居中》,问道为何课文中运用了各种说明方法?通过讲解学生明白了是为了更加生动形象说明房屋的特点。那么在这一单元的习作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运用了说明的方法来突出民俗的特点。《月光曲》一课中,先找出想象和联想的部分,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了解想象和联想能够更好体会曲子中的内容,使之更充实,而课文饱含的情感也更加深刻,与此同时进一步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能运用这样的方法。

以上的例子在阅读教学中数不胜数,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知”化成学生“行”的能力,做到作文与阅读的统一,从而最终达到“知行结合”。学生习作时的各种素材便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流露与文本之中。

三、培养观察能力

作文的本质特点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生活。生活处处皆有美,就看你能不能引导学生发现美、挖掘美。

对作文描写事物是否进行观察决定了写作的成败关键。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中,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怎样生活或变化,它们的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开始笔者只是在课堂上粗略地讲了习作的要求如何,学生也是似懂非懂。结果写下来的作文与我预期的差强人意,根本没有进入到状态中来。有的学生把自己当成是一棵树,但是描述的语言就是学生的口气;有的是描写动物的,可连动物的基本习性都还不知道;有的虽然写正确了,但一些细节描写还是不到位。这是为什么呢?看着一篇篇与事实不符的作文,笔者陷入了沉思。第二天,我特意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观察自己要写的事物,再一次进行描写,结果与之前的大相径庭。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距呢?通过学生的表现,“观察力”这个词闪现在了笔者的眼前。观察是写作的重要准备,也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条件。

怎样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笔者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引导学生“充分开放”自己的五官,只要是眼、耳、鼻、舌、身所感受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事、物都寄存在大脑的“资料仓库”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能够使他们对所描写事物有全面的了解,进而细致入微地把事物写活了。

借用教育前辈陶行知的一句话:“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让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力尽所能,解脱作文对学生的束缚,让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能够绽放灿烂的花朵!

猜你喜欢

习作笔者阅读教学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