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文本,挖掘言语的“妙用”之处

2018-11-29江苏省启东市桂林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8期
关键词:白骨精妙用体裁

江苏省启东市桂林小学 王 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秘妙”,从中积累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这类知识最大的障碍为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学习时可能存在盲目性,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秘妙”之处,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依据文体的不同特征,发现语言的“妙用”之处

不同的文体,写作的框架不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的体裁,提炼体现文本体裁特点的关键词,来理解文本的特点。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三打白骨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它是什么体裁?学生经思考,认为它是一个故事。那么文本中有哪些特征呈现出它是一个故事呢?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发现了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描述了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是不确定的某一天,地点是故事发生在行路的过程中,一座高山的前面、人物是唐僧及他的三个徒弟。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唐僧师徒四人到了某一座高山前,孙悟空要去给唐僧找吃的,离开了唐僧,发生了一段故事。学生发现推动故事的线索就是“三打白骨精”。在故事中唐僧与孙悟空之间的矛盾就是孙悟空“打人”的问题,孙悟空坚持自己打的是白骨精,唐僧则认为孙悟空打死的是人。双方争执不下,并且孙悟空每打死一次白骨精,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加剧一次,直到第三次,孙悟空不顾唐僧的意见和阻拦,坚决打死了要吃唐僧肉的白骨精。这个故事的结果就是,孙悟空锲而不舍地除妖,最后打死了一再害人的白骨精。当学生挖掘出体现文本体裁特点的关键词后,就等于了解了整篇文本的架构。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结合学过的知识,分析文本的体裁,通过抓住文本的关键词来理解文本的架构。当学生掌握了很多体裁架构以后,以后便能灵活的应用文本架构来创作文本。

二、依据作者的写作风格,捕捉语言的“妙用”之处

即使写同一种文本,作者不同,写出来的风格也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出文本的风格来体验文本中的思想情感,使学生能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引导学生挖掘《石灰吟》这一首诗的内涵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篇诗词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独特之处?这种独特之处又从哪里体现?学生经过思考,认为这首诗是应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说明自己的为人。学生表示他们过去曾经学过很多诗词,那些诗词通常描述些风、花、月等,描述的内容是一个社会现象、一个事件、一个情境等。这首诗则不同,它表达的是一种为人处事的观点。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呢?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意象的表现手法。作者在诗词中,没有直接说明一个人应当如何为人处事,而是写出石灰锻炼的方法及石灰的特质。读者在阅读文本时,能把石灰的特质与一个人高洁的品质结合起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学生通过挖掘作者的写作目标及写作手法,可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当学生内心能和文本产生情感共鸣的时候,内心便能产生一种升华,未来学生能以文本描述的内容,作为人生道路上的指引目标,即学生会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成长。教师要引导学生定向写作目标,找准表达手法的方法来学会升华情感。

三、依据文本的语言现象,筛选语言的“妙用”之处

不管作者想写什么体裁、想表现什么样的思想主题,都必须应用语言技巧来实现。一篇优秀的作品,必须有优秀的语言应用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表达的效果来分析语言表达的方向,积累语言知识。

依然以引导学生学习《石灰吟》为例,学生理解了这首诗词应用了“意象”的表达手法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意象”的表达方法是如何实现的?它应用了哪些语言表达技巧?学生经过思考,认为它应用了以下几种表达方法:第一,成语表达,这首诗应用了千锤万凿、粉身碎骨等成语,强化了语言表现力。第二,夸张的表达,这首词应用了“若等闲”“混不怕”等词汇,这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词汇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的心态。第三,对比的表达,作者把“烈火焚烧”和“只留清白”这两种情境对比起来,深入说明了他自己的想法,通过对比,读者可以了解在作者心中,纵然是“烈火焚烧”这样苛烈的环境,也无法动摇他的意志,这是由于他有着“只留清白”这样觉悟的缘故。

学生在学习中,能不能生动地应用语言艺术,决定着学生能不能增强文本的表现力,能不能让一种文本体裁实现、能不能表达出一种情感。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越丰富,就越能用各种方法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就越能应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描述情境、叙述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语言现象,在创作学习中强化语言表达的训练。

总之,一篇优秀的文本,呈现在它选择了最适合的体裁来表达事物、应用个性化的风格表达思想、应用最适当的语言来描述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这些知识应用的方法,积累语文知识。

猜你喜欢

白骨精妙用体裁
体裁融合音乐探析
余数的妙用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二”的妙用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牙膏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