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8-11-29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岭中心小学谢名香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岭中心小学 谢名香
阅读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上好阅读课,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能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有所思考和感悟,加深自主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深入文本的解读
1.教师要有较强的文本阅读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对文本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找到本文的特征,再把文本的情感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相融合,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师只有深入地解读文本,才知道要教什么,让学生学什么:只有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决定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只有深入地解读文本,这样,我们才清楚自己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总之,我们只有文本解读得好,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落实好。
2.教师要从多个视角解读文本读者视角
教师要把自己当成读者,要静下心细读文本,让自己读进去,通过赏析词句,让文章荡涤心灵。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认真阅读,通过自身感悟体会,对教村文本进行再创造。教师不光要把教材文本教给学生,还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用学生的眼光去发现教材文本中属于学生的素材,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融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巧妙地运用好上课的前几分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大有裨益。笔者觉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结合不同的课文、学生特点来设计新颖独特的导入方式,如,激趣导入法、回忆导入法、情感其鸣导入法、谜语故事导入法等,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开展多样化的阅读形式
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来再现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我们预设的情境中来,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假如我们教师能在课堂上组织一些竞赛、表演、游戏等实践活动,并且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激发了阅读兴趣。
三、抓实阅读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言训练为主,运用多种策略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阅读课堂,让阅读教学和语言训练和谐共生,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阅读中,积累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从而获得乐趣,发展自己。
如《成吉思汗》教学片段:
师:我们了解了鹰一次又一次地打翻成吉思汗的杯子,而成吉思汗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让我们走进课文,再来读读这些句子,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鹰的动作一次比一次猛烈。
师:它的动作为什么一次比一次猛烈呢?同学们,如果你此时就是那只鹰,你会怎样想?
生:如果我是那只鹰,我心里想:“主人,那水有毒,不能喝!”
师: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鹰呢?
生:忠诚。
评析:读中练思。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苍鹰的心情时,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描写鹰碰掉杯子的语句,此时引导学生进人情境,合理想象出鹰的心理活动,体会到鹰的忠诚以及成吉思汗的冲动,为后面成吉思汗的懊悔不已做铺垫。我们在教学中这样在读中练思,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教师就成为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指导者和点拨者,导在疑点处,点在难点处,解在错误处,让学生能够豁然开朗,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落实。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
我们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审美个性的有效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迅速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由文本的世界逐步进入作者的世界,在阅读中和作者沟通思想,一步步真正地读懂文章的意思。其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对课文内容的个性理解,训练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可以从品味语言入手,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在分析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总之,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让学生真正地喜爱上阅读,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
五、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
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好学生一边理解课文内容,一边回顾学习的过程,在阅读的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有效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往往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去总结有效阅读的规律,并能将这些阅读规律运用在今后的学习中,去阅读新的知识,探求新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读来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效率、质量。
朗读,指导学生朗读训练。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从中深刻地领会句子的含义,感知文章的精妙所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默读,让学生一气呵成的无声的阅读中加快地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复述,它能够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内容,在训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背诵,它能够让学生的记忆得到强化,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提升写作能力。
六、让阅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一般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阅读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将思考的所得记录下来,养成边读边思边笔记的习惯。(2)引导学生养成借助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处、疑问处,要养成随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3)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并学会在反复阅读和查阅资料中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4)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我们知道,阅读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它需要教师的持续监控调整,更需要学生的持续稳定地坚持,教师可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制定读书计划,让学生养成选一本书就要完成一本书的阅读的习惯,从而保证阅读量的积累。
在语文阅读教学探索、创新的实践道路上,广大教师一定要以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通过自我的实践,熟练地运用各种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